浅谈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的有效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32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充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可是很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没有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以写促读,有针对性地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是学生阅读的内容、过程和效果教师都难以掌握。认真的学生会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可是有些学生则会投机取巧,滥竽充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也无可奈何。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教师可以进行变式阅读,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内容简介、人物介绍或者是书评等,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例如学生读过了《鲁滨逊漂流记》《城南旧事》《小王子》等文学著作后可以写写读后感。学生的任务明确了,阅读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从而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针对性和积极性。
  二、批注阅读,掌握阅读要点
  每一篇课外阅读材料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其中包含着唯美的词语,经典的句子,或者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不能机械地浏览文章,要通过阅读关注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库,从而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并灵活地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把好词、好句或者是好的段落进行批注,以便在接下来的写作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反复地观看、查阅,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内容进行批注,比如:好词用五角星标志,好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好的段落在段落前面画上一个三角号……不同的批注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随意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从而掌握阅读中的要点。学生学会了科学的批注,就会养成一种习惯,从而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中的词汇,形成丰富的积累,拓展了思维。
  三、分类阅读,增加阅读兴趣
  考尔德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菲尔丁指出:“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我害。”为此,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选择,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很多中学生为了消磨时间喜欢品味不高的书籍,这样的阅读并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材料进行分类,例如书籍可以分为科普类、人物传记类、中外名著类,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如果学生非常喜欢名人,则可以选择《名人传》《丘吉尔》《居里夫人》等人物传记类的书籍进行阅读;如果学生喜欢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海底两万里》等;如果学生喜欢故事,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雾都孤儿》等……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如虎添翼、迅速提升。
  四、分层阅读,提高阅读动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通过分层次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的选择。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性的阅读,比如《读者》《意林》,使学生先养成阅读的习惯,然后慢慢推荐《草房子》这一类贴近少年儿童心灵的作品,帮助他们从低层次阅读逐步地过渡到高层次阅读;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供具有一定深度的文章来供学生阅读,并且指导学生哪些书籍适合精度,哪些书籍适合泛读,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次阅读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带来更大的阅读动力,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阅读。
  总之,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正确的指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只有学生主动阅读,他们才可以积累语言知识,陶冶性情,实现全面发展。
  刘瑾,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确定支持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品读“雪后小山”一段,破口导入,兼顾上下(左邻右舍)段,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景物描写的方法。  2.以上品读过程贯穿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让学生体会老舍的语言之妙。  3.诵读美妙的写景句,体会作者“景语”中的“情语”,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发挥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问,是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提升能力重要手段。一切知识探究活动都源于问题,如何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主义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内容的优化   在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优化提问的内容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写道:“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然而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对时下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方向有茫然而无所适从的情况:迷路了,这些语文老师没有充分享受到做语文教师的幸福感。  大家都知道对语文教学制约、影响最烈的因素是“中高考”,对教师成绩评价的标准是分数。迫使我们语文教学不能按自身规律进行,教师、学生违心地跟着“分数”这根指挥棒转,教师和学生一起在题海里苦苦挣扎。他们找不到方
语文来自生活,又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育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思维,更好地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建立在初中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深入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把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建立起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   一、拓展教学思维、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
语文教学是美、和谐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牢牢地吸引着孩子,用跳动着音符的指挥棒,引导孩子进入知识的海洋,让每个孩子在语文的百花园里自由徜徉,充分领略语文的丰富多彩。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1.关注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大胆表现自己,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享受语文,首先要让他们享受课堂,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
语文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这个识字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汉字如此之多,没有基础,不知规律,不会方法,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呢?教师要交给学生三把“钥匙”,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识字,开阔视野,提高识字能力。  一、开发资源,生活中识字  教材上的字是有限的,虽然学生通过认、读和背诵的方式可以记住,但是脱离了语境,就会忘记这个字怎么读,也不会使用。教师要树立“大语
苏轼曾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样评论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朱自清的散文上。《荷塘月色》虽然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但作者突出了自己的空间转移轨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形成一个圆浑完整的结构。将诗歌创作手法渗透在散文创作之中,文中处处是景致,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一、画面美: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营造了美轮美奂的画面  例如,作者写荷叶,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因此,文言文也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语文教学的几块园地中,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文言文的教学改革显得沉寂冷清,绿意难寻。“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今天,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和交流”中如是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对照这些写作要求,散文文体最为合适。然而散文写作在苏教版教材的写作指导中,零星琐屑;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往往语焉不详,任学生自由发挥。本文试图站在较高处俯瞰散文教学,让师生意识到散文写作升格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散文这种文体散发
语文学科思想方法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统帅与灵魂。近年来,中学语文界一直都在探讨语文学科的思想方法,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认识也都言人人殊。作为人际交往的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鉴于语文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人们又难以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科思想方法统领语文教学。据笔者所知,数学界、物理界等早已就其学科思想方法达成了共识,比如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