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来自生活,又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育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思维,更好地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建立在初中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深入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把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建立起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
   一、拓展教学思维、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生不能很轻松的进行学习,特别是对语文提不起积极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情绪不容易把控,不会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善于从初中生实际生活入手,拓展初中语文教育思维,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理念,促使初中生的学习思维更开阔,提高其创新能力。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初中生感悟作者热爱父母的情感,还应当引导其对自己的父母做到尊敬和爱戴,让初中生明白父母伟大无私的爱,以此来激发初中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初中生学习思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虽然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是倘若只是单纯的依赖课本展开常规的教学,还是很难激发出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挖掘出初中生熟悉的生活教育素材,建立其生活与知识联系的桥梁,利用初中生已经形成的生活经验唤起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背影》一课时,可以让初中生回家认真看看自己父亲的背影,然后想象一下自己与父亲在日常相处时生活特殊的情景,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父亲的爱,这样不单可以有效激发出初中生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其对语文学科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感悟。
   二、激发初中生学习热情、做到学以致用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语文老师习惯性的给初中生施加考试压力,使得很多初中生在上语文课时只能被动地去学习,失去了在课堂上应有的积极性和热情。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营造出贴近初中生特征需求的生活化教育气氛,从而能更好的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桥之美》一课时,很多初中生都觉得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但是并没有发现桥梁的美,原因在于初中生缺乏发现美的心,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学校附近的桥梁拍成图片,让初中生边学习边感悟生活中桥梁的美,这可以促进初中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大致上都和初中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语文知识的实践性比较强,为了可以让初中生充分了解学习语文知识的必要性,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初中语文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注意要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大胆走出教室,打破课本的束缚,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建立其生活化教学课题,加强情感以及审美教育,促进初中生语文情感的升华。正是因为这样,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活与知识统一,为初中生提供更好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把语文课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其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生活离不开语文。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讲授完《乡愁》一课之后,老师可以让初中生利用放假时间回到自己的故乡,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然后写下一篇题目为《我的故乡》的作文,这样比学生盲目的想象和摘抄更加有意义,可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育理念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十分重要内容,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初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阅读量比较少,而且阅读难以和实际应用相融合,导致初中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难以进步。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阅读教学,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阅读文章和生活的结合点,让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思想的共鸣,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除了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为了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效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加强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融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还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应当积极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重视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现生活化语文教育素材,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吕锋,教师,现居江苏大丰。
其他文献
诗歌鉴赏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较快地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许多人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大多数的探讨者多着眼于技术层面,所以,总是在研究思想感情的若干类,诗歌意象的若干种,努力让学生掌握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的区别等等。这些确实很重要。但是这些知识也是需要积累、内化、融会贯通的,也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积累的。在高三紧张而有限的时间里,在如山的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是当今很多中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真实心态,他们不愿涉足诗歌领域。  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歌是最应该也必须引起学生兴味的体裁。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学着简单而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玩转诗歌赏析?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做了一些尝试。  一.学唱歌、背诗歌、悟情感  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性超强,抓住他们这一特质,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帮助学生记忆、感悟诗歌。  如:邓丽君《淡淡幽情》专
阅读依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自主性阅读方式进行教学,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确保充足的阅读时间,以读激趣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每个语文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确保学生有充
语文阅读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一大难点,很多教师往往是付出少、回报少。究其原因,与很多教师将文章进行孤立的文本分析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任何一篇精彩深刻的文章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倘若将其肢解,就很可能导致学生的“一叶遮目”,进而误解作者的意思,也感受不到文章的整体美,所以,整体性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极其重要。  一、重视课程安排的整体性  对于每一节课,我们教师都应当将其放置在整个的教学目标里面去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加强作文教学研究和改革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全面实现语文教学价值和发展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作文教学该怎样进行改革,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主张,但是不管怎样,都必须让学生亲近作文,对作文有兴趣、有感情,并且能主动参与,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心随意动”、“笔随心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生命的愉悦。总的来说,就是让作文能够成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表述形式
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想象力存在欠缺,写出来的作文往往规矩有余而新意不足,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旨在帮助小学生在写作中更好的挖掘出自身的潜能。   一、根据现实生活进行想象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根本,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归根究底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基础,好的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作文也不例外。   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现实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很不尽人意。学生从口述为主转化到以笔述为主之后,再要求他把文章口述出来,就感到十分为难了。但是语文写作能力乃至语文能力的全面形成恰恰又是按由“口头”到“书面”,再由“书面”到“口头”这一规律逐渐形成的。语言发展这一规律还受到年龄递增及心理因素及思维能力的制约,所以有的学生在小学里还能言善讲,到了初中仅习惯书面作文,讲起话来,语无伦次,到了高中作文搜肠刮肚,讲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确定支持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品读“雪后小山”一段,破口导入,兼顾上下(左邻右舍)段,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景物描写的方法。  2.以上品读过程贯穿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让学生体会老舍的语言之妙。  3.诵读美妙的写景句,体会作者“景语”中的“情语”,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来发挥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问,是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提升能力重要手段。一切知识探究活动都源于问题,如何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主义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内容的优化   在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优化提问的内容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写道:“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然而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对时下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方向有茫然而无所适从的情况:迷路了,这些语文老师没有充分享受到做语文教师的幸福感。  大家都知道对语文教学制约、影响最烈的因素是“中高考”,对教师成绩评价的标准是分数。迫使我们语文教学不能按自身规律进行,教师、学生违心地跟着“分数”这根指挥棒转,教师和学生一起在题海里苦苦挣扎。他们找不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