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情境之中,去主动探索,以培养能力的学习活动。而目前以班级授课为学生的主要组织形式,因而在课堂中融入研究性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将是新教学长期的探索。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课堂 自主
"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则时,他们学得最好。"这是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最好诠释。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附了22个研究性课题的参考题目,这说明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是学生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也将是我们长期的探索。本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感到改革历史教学方式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初步尝试,现将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学生的学法有了很大改进,学生学会了提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在备课时要备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并使学生及时把学习方法内化。在实践中我具体要注意了以下两点。
1.教会学生读书,并提出明确的目标。在上新课之前,我总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次由两个小组完成一道题,比如:在讲述第一章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课关键性知识-日本对华政策有个完整的了解,我安排学生下去收集:近代史中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在课堂前利用三到五分钟由小组负责将查到的知识展示给同学们,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大家的知识面,利用集体的智慧在最短时间中取得最大的受益,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较高的学习技能。然后我还要求学生必须对新课提出三到五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做到目标明确。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他们教会能够掌握各科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由于高一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同学们任务一般完成得都比较好,收获也很大。
2.指导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意识。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对经常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和调整。有的让学生记"错题集",有的让学生写学习日记,有的定期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正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希望他们不要迷信标准答案,并争取和老师进行讨论取得一些共识,并可保留意见,待查到相关可以佐证的资料才下结论。
由于对问题有了这样的探讨精神,学生们的学习变得很主动,下课总是围在讲桌周围讨论不休,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甚至于对大学生要求读的书籍也开始感兴趣了,班级成绩也较显著。
二、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并促成了新型多元化知识结构的老师
长期以来,能研透教学大纲,吃透中学教科书,讲透教学内容是中学教师的理想境界。然而,随着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深入的开展,学生在寻找资料和提出的问题会自觉不自觉地触及深层次的学科专业知识,甚至是本学科研究的前沿。如在讲述世界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关于土地政策的具体实施和作用,并对从社会转型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究竟具备什么样的作用。以一部。这就要求老师对这段历史有较深入的理解,这些都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除具备中学历史教科书所需的历史知识,能驾驭中学历史教材外,还必须掌握较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我认为首先要加深对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学习。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郭沫若的《中国史稿》及一些高校的通史教材是不可不研读的。其次要具备历史专题和断代史、国别史的专业知识。如可读一读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文化制度史、《战国史》《隋唐史》《二十世纪美国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等。同时,中学历史教师还必须多读史学原著,如《史记》《通典》《美国政治史纲》等。再次要了解历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中学历史教师要密切关注历史研究的前沿动态,了解历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并积极参与探讨和研究。在目前新课改的教材改革来看,这更是新型历史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多做研究性的教师,只是教书匠形式的教师以大大不能满足学生的胃口了。
其实,历史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历史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应该由历史学向哲学、文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拓展,从而建立起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我觉得我们历史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是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因为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
三、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使研究性学习更有吸引力,更能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加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学生活动的时间增多,势必造成时间安排上的矛盾,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好又能解决这个突出的矛盾。多媒体教学就是以多种教学信号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我启发的基础上,通过图示、材料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完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我们采取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最优秀的课件进行集体改进和完善。在课件的设计中尽量用研究性思想设计课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由浅入深的历史问题。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时,采用开放的教学情境,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查到的补充知识也要用展示台展示,并要求学生自己讲解。简单而容易记的课堂内容我或采用图表展示或采用学生归纳,难点内容我用材料以问题思考讨论,生动的地方还可采用视频文件,一节课下来学生松弛有度,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既吸引了学生,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探讨我从教学课堂实践中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变为积极和教师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需求的主动性,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将不再以权威面孔出现,而是以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形象和学生接近,这也正是时代的需要,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才能使中学教育不断适应新世纪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才能给中国的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课堂 自主
"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则时,他们学得最好。"这是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最好诠释。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附了22个研究性课题的参考题目,这说明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是学生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也将是我们长期的探索。本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感到改革历史教学方式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初步尝试,现将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学生的学法有了很大改进,学生学会了提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在备课时要备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并使学生及时把学习方法内化。在实践中我具体要注意了以下两点。
1.教会学生读书,并提出明确的目标。在上新课之前,我总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次由两个小组完成一道题,比如:在讲述第一章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课关键性知识-日本对华政策有个完整的了解,我安排学生下去收集:近代史中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在课堂前利用三到五分钟由小组负责将查到的知识展示给同学们,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大家的知识面,利用集体的智慧在最短时间中取得最大的受益,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较高的学习技能。然后我还要求学生必须对新课提出三到五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做到目标明确。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他们教会能够掌握各科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由于高一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同学们任务一般完成得都比较好,收获也很大。
2.指导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意识。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对经常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和调整。有的让学生记"错题集",有的让学生写学习日记,有的定期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正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希望他们不要迷信标准答案,并争取和老师进行讨论取得一些共识,并可保留意见,待查到相关可以佐证的资料才下结论。
由于对问题有了这样的探讨精神,学生们的学习变得很主动,下课总是围在讲桌周围讨论不休,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甚至于对大学生要求读的书籍也开始感兴趣了,班级成绩也较显著。
二、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并促成了新型多元化知识结构的老师
长期以来,能研透教学大纲,吃透中学教科书,讲透教学内容是中学教师的理想境界。然而,随着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深入的开展,学生在寻找资料和提出的问题会自觉不自觉地触及深层次的学科专业知识,甚至是本学科研究的前沿。如在讲述世界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关于土地政策的具体实施和作用,并对从社会转型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究竟具备什么样的作用。以一部。这就要求老师对这段历史有较深入的理解,这些都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除具备中学历史教科书所需的历史知识,能驾驭中学历史教材外,还必须掌握较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我认为首先要加深对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学习。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郭沫若的《中国史稿》及一些高校的通史教材是不可不研读的。其次要具备历史专题和断代史、国别史的专业知识。如可读一读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文化制度史、《战国史》《隋唐史》《二十世纪美国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等。同时,中学历史教师还必须多读史学原著,如《史记》《通典》《美国政治史纲》等。再次要了解历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中学历史教师要密切关注历史研究的前沿动态,了解历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并积极参与探讨和研究。在目前新课改的教材改革来看,这更是新型历史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多做研究性的教师,只是教书匠形式的教师以大大不能满足学生的胃口了。
其实,历史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历史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应该由历史学向哲学、文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拓展,从而建立起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我觉得我们历史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是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因为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
三、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使研究性学习更有吸引力,更能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加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学生活动的时间增多,势必造成时间安排上的矛盾,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好又能解决这个突出的矛盾。多媒体教学就是以多种教学信号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我启发的基础上,通过图示、材料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完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我们采取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最优秀的课件进行集体改进和完善。在课件的设计中尽量用研究性思想设计课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由浅入深的历史问题。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时,采用开放的教学情境,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查到的补充知识也要用展示台展示,并要求学生自己讲解。简单而容易记的课堂内容我或采用图表展示或采用学生归纳,难点内容我用材料以问题思考讨论,生动的地方还可采用视频文件,一节课下来学生松弛有度,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既吸引了学生,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探讨我从教学课堂实践中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变为积极和教师交互式的学习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需求的主动性,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将不再以权威面孔出现,而是以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形象和学生接近,这也正是时代的需要,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才能使中学教育不断适应新世纪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才能给中国的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