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并能有选择地运用,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新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扩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旧引新、制造悬念、故事激趣等方法,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激趣引入,促进学生尽快地进入兴奋状态。上课伊时,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听了都非常高兴,个个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述:“同学们,只要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立即判断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不信,我们来试试。”同学们抢着发言,都想难住老师。“9、15、20、46、318、4679 、20000、1968108……”同学们举出的数越来越大,我都一一回答。同学们通过计算验证了我的回答是正确的,感到非常惊奇,都很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窍门”。这样很快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这时我抓住契机,引入新课,在新课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便以高昂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阅读教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1、走近教材,会读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用途,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指导学生看一看教材上美丽的主题画,把图画上的内容讲给同学或爸爸妈妈听;想一想书上告诉我们什么?……培养学生与教材交朋友。其次,指导学生注意教材上不同的色彩与符号,抓住重点阅读教材。如,教材上的新概念都用“红色字”出示;计算公式用黑体字出示;数量关系式、思路方法、提示语等用彩色底纹出现。这样,学生就会使用教材,把握住要点,自主地学会知识。
2、走进教材,细读教材。要求学生读懂教材的字面的含义,抓住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阅读时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抓住“同时”、“相同”、“0除外”这几个关键词语,提出问题:什么叫做“同时” 乘或除以?为什么要把“0除外”?……让学生举例说明。这样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3、走出教材,精读教材。书读到一定学段,学生就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学习了梯形面积后,启发学生比较梯形面积和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有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好奇地提出:梯形面积S=(a b)h÷2,三角形面积=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能不能也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答?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尝试、验证,证明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样,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统一成同一求积公式,使知识更加系统,也便于学生记忆。
三、引导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首先,引导学生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通过动手操作,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哪条线段有关系?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此时,教师不急于应用公式解决问题,而是继续启发学生探究。如果只用一个三角形,你能转化成一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这时,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自主学习的劲头十分高涨。在互相协作中,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拼揍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进而又推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也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四、养成“自检”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保证
现在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写作业、做试卷都以做完为目的,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自我“反省”能力差,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检查、校正的方法,学生没有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与能力。为此,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自我检查、校正的方法。如:说理检查法。学生计算525-197=525-200-3=322,自己说算理:原题要减197,先减去200,多减去3应该加上3,会发现速算中减3是错误的,更正为:525-197=525-200 3=328。当然,检查、验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像逆重算检查法、算检查法、“规律” 检查法、估算检查法等,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当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思考等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灌南县六塘小学 江苏】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扩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旧引新、制造悬念、故事激趣等方法,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激趣引入,促进学生尽快地进入兴奋状态。上课伊时,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听了都非常高兴,个个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述:“同学们,只要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立即判断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不信,我们来试试。”同学们抢着发言,都想难住老师。“9、15、20、46、318、4679 、20000、1968108……”同学们举出的数越来越大,我都一一回答。同学们通过计算验证了我的回答是正确的,感到非常惊奇,都很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窍门”。这样很快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这时我抓住契机,引入新课,在新课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便以高昂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阅读教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1、走近教材,会读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用途,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指导学生看一看教材上美丽的主题画,把图画上的内容讲给同学或爸爸妈妈听;想一想书上告诉我们什么?……培养学生与教材交朋友。其次,指导学生注意教材上不同的色彩与符号,抓住重点阅读教材。如,教材上的新概念都用“红色字”出示;计算公式用黑体字出示;数量关系式、思路方法、提示语等用彩色底纹出现。这样,学生就会使用教材,把握住要点,自主地学会知识。
2、走进教材,细读教材。要求学生读懂教材的字面的含义,抓住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阅读时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抓住“同时”、“相同”、“0除外”这几个关键词语,提出问题:什么叫做“同时” 乘或除以?为什么要把“0除外”?……让学生举例说明。这样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3、走出教材,精读教材。书读到一定学段,学生就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学习了梯形面积后,启发学生比较梯形面积和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有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好奇地提出:梯形面积S=(a b)h÷2,三角形面积=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能不能也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答?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尝试、验证,证明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样,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统一成同一求积公式,使知识更加系统,也便于学生记忆。
三、引导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首先,引导学生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通过动手操作,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哪条线段有关系?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此时,教师不急于应用公式解决问题,而是继续启发学生探究。如果只用一个三角形,你能转化成一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这时,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自主学习的劲头十分高涨。在互相协作中,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拼揍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进而又推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也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四、养成“自检”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保证
现在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写作业、做试卷都以做完为目的,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自我“反省”能力差,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检查、校正的方法,学生没有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与能力。为此,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自我检查、校正的方法。如:说理检查法。学生计算525-197=525-200-3=322,自己说算理:原题要减197,先减去200,多减去3应该加上3,会发现速算中减3是错误的,更正为:525-197=525-200 3=328。当然,检查、验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像逆重算检查法、算检查法、“规律” 检查法、估算检查法等,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当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思考等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灌南县六塘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