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作为老年人养老主要途径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重重困境,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越加突出。本文以镇江市农村为调查范围,深入农村,寻找镇江市农村家庭养老的突出问题,并对改善农村家庭式养老现状提出意见。
关键词:家庭养老;农村
一、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现状
虽然以两性和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仍难以取代,但在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养老存有先天缺陷的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缺失。再加上传统孝文化的缺少、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从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各类研究中不难发现,家庭式养老模式正日益受到冲击,这些冲击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十分严峻。
二、实地调查中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分析
1.农村家庭养老现状
调查发现,家庭养老仍是镇江农村地区养老的主要方式。当父母年迈,子女便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老年人就能得到全方面的照顾。而且家庭赡养给予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这对老年人能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安享晚年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老年人大多选择居住在家中由子女照顾,而不是去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
但由于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与孝文化的衰微等原因的影响,使家庭养老模式问题重重。
2.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困境分析
(1)人口结构变化加剧家庭养老负担。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与普及,农村生育率普遍降低,这意味着家庭供养老人资源的减少和能力的减弱。相比以前老年人由众多子女共同或轮流赡养,使得赡养任务平均分摊到几户家庭,单个家庭赡养负担的减弱。现在由一户家庭赡养两位甚至是四位老人,养老负担骤增,尤其在经济水平落后,养老保障体系薄弱的农村,这无疑会增加家庭养老的负担。
(2)农村劳动力转移致使家庭养老功能缺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城市化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入城镇,虽然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但是也影响到家庭式养老的及时性与延续性。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时空分离,使得老年人缺乏子女应有的照顾以及情感关怀。因此,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严重影响了农村家庭式养老的质量。
在实地调研镇江市司徒镇甸头村时发现,该村劳动力人口明显不足。村民说,村上一百多户人家,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中只有老年人居住。年轻人或在外地打拼或已在城镇安家,只剩下年迈的老年人守在村上。
(3)“孝文化”衰落影响家庭养老水平。传统的孝文化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是维系整个家庭的价值思想,是家庭赡养的主要保障。但是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孝道文化”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子女反哺老人、赡养老人的意识薄弱化,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三、提高家庭式养老水平的建议
1.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家庭养老模式虽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仍将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形式。综合各方观点,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以家庭为主体,政府为导向,社会为依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政府在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中主要承担的是导向作用,一方面是制度导向,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敬老爱老、老年人维权等活动,帮助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争取公共福利,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相辅相成,政府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支持,非营利组织帮助政府创建良好的社会养老风气,共同辅助家庭养老,为老人提高良好的社会条件与福利保障。
2.政府加大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扶持力度
农村赡养老年人的困难主要是经济方面。农村经济条件差,社会福利水平低与家庭收入少等原因,都使得子女心有赡养老人而力不足。因此,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补贴,扶助其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日本在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仍然提倡居家养老,采取给予抚养老年人的抚养者一定的税收、贷款优惠政策等措施,给予老年人与抚养者一定的优惠和益处。在比利时赡养老人的家庭每天可获取一定的寄养费。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养老经验,对赡养老人的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或物质支持,以此提高子女赡养老人的积极性,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3.弘扬孝道文化,倡导家庭养老
由于孝道文化的衰落,我国农村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子女对老人感情冷淡、不管不顾甚至虐待的现象,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因此,应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养老爱老文化,提高人们赡养老人,爱护老人的思想觉悟。此外,要充分发挥社会化养老机制和传统孝文化二者的优势,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新孝道文化来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弥补体制的缺陷和不足,最终促成养老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农村家庭式养老问题关系着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社会能否和谐发展。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支持、社会扶助与家庭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王国军: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J].战略与管理,2002(2):33-35.
[2]蔡笑腾 白海军:家庭养老缺失及我国农村养老策略构想[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39-43.
[3]王承娟:非营利组织介入农村养老保障的优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732—3733.3736.
关键词:家庭养老;农村
一、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现状
虽然以两性和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仍难以取代,但在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养老存有先天缺陷的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缺失。再加上传统孝文化的缺少、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从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各类研究中不难发现,家庭式养老模式正日益受到冲击,这些冲击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十分严峻。
二、实地调查中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分析
1.农村家庭养老现状
调查发现,家庭养老仍是镇江农村地区养老的主要方式。当父母年迈,子女便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老年人就能得到全方面的照顾。而且家庭赡养给予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这对老年人能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安享晚年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老年人大多选择居住在家中由子女照顾,而不是去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
但由于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与孝文化的衰微等原因的影响,使家庭养老模式问题重重。
2.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困境分析
(1)人口结构变化加剧家庭养老负担。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与普及,农村生育率普遍降低,这意味着家庭供养老人资源的减少和能力的减弱。相比以前老年人由众多子女共同或轮流赡养,使得赡养任务平均分摊到几户家庭,单个家庭赡养负担的减弱。现在由一户家庭赡养两位甚至是四位老人,养老负担骤增,尤其在经济水平落后,养老保障体系薄弱的农村,这无疑会增加家庭养老的负担。
(2)农村劳动力转移致使家庭养老功能缺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城市化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入城镇,虽然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但是也影响到家庭式养老的及时性与延续性。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时空分离,使得老年人缺乏子女应有的照顾以及情感关怀。因此,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严重影响了农村家庭式养老的质量。
在实地调研镇江市司徒镇甸头村时发现,该村劳动力人口明显不足。村民说,村上一百多户人家,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中只有老年人居住。年轻人或在外地打拼或已在城镇安家,只剩下年迈的老年人守在村上。
(3)“孝文化”衰落影响家庭养老水平。传统的孝文化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是维系整个家庭的价值思想,是家庭赡养的主要保障。但是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孝道文化”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子女反哺老人、赡养老人的意识薄弱化,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三、提高家庭式养老水平的建议
1.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家庭养老模式虽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仍将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形式。综合各方观点,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以家庭为主体,政府为导向,社会为依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政府在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中主要承担的是导向作用,一方面是制度导向,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敬老爱老、老年人维权等活动,帮助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争取公共福利,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相辅相成,政府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支持,非营利组织帮助政府创建良好的社会养老风气,共同辅助家庭养老,为老人提高良好的社会条件与福利保障。
2.政府加大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扶持力度
农村赡养老年人的困难主要是经济方面。农村经济条件差,社会福利水平低与家庭收入少等原因,都使得子女心有赡养老人而力不足。因此,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补贴,扶助其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日本在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仍然提倡居家养老,采取给予抚养老年人的抚养者一定的税收、贷款优惠政策等措施,给予老年人与抚养者一定的优惠和益处。在比利时赡养老人的家庭每天可获取一定的寄养费。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养老经验,对赡养老人的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或物质支持,以此提高子女赡养老人的积极性,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3.弘扬孝道文化,倡导家庭养老
由于孝道文化的衰落,我国农村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子女对老人感情冷淡、不管不顾甚至虐待的现象,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因此,应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养老爱老文化,提高人们赡养老人,爱护老人的思想觉悟。此外,要充分发挥社会化养老机制和传统孝文化二者的优势,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新孝道文化来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弥补体制的缺陷和不足,最终促成养老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农村家庭式养老问题关系着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社会能否和谐发展。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支持、社会扶助与家庭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王国军: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J].战略与管理,2002(2):33-35.
[2]蔡笑腾 白海军:家庭养老缺失及我国农村养老策略构想[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39-43.
[3]王承娟:非营利组织介入农村养老保障的优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732—3733.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