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漂亮方可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基调好才能扣人心弦……导语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新的结晶。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好比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真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笔者以苏教版必修三《老王》一课为例,谈几种语文课堂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式
这种方法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注重知识的衔接,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
例:现代诗人臧克家创作的《洋车夫》讲述了一个年仅15岁的小男孩,他的父亲吸毒,母亲被赶走,妹妹被卖掉,由于生活所迫,当上了人力车夫。在车夫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或许隐藏了许许多多不幸的、让人心酸的故事。文坛巨匠钱钟书的夫人——杨绛也结识了一位同样不幸的人力车夫——老王,在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作品——《老王》。
二、谈话导入式
上课伊始,教师不急于立即阅读,而是从远处着手,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不知不觉中引入正题。这种方法使人感觉亲切,有利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例:师:“在校园中,你们平时都跟哪些人打交道,关注的是哪些人?”
生:“老师、同学、教官、食堂师傅……”
师:“其实,在学校的教职员工中,还有很多工作人员,比如校园清洁工、维修工、澡堂烧开水的师傅……虽然他们常被我们忽视,但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我们时常感受到他们的默默的关爱,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感人故事——《老王》。
三、审题设疑式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文章的题目可以通过教师的审题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耀军教授《老王》一课时是这样开始的:上课伊始,王老师作了一番简要的开场白后,就在大屏幕上打出课题——《王老》,然后让学生读课题。学生们都愣住了,半天才犹豫着读了一句“王老”。王老师问:“为什么不敢读?”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是王老,是老王。”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心里乐呵呵的,课堂气氛也立即被调动起来了。于是王老师微笑着说:“写成‘王老’行吗?”学生说:“不行,‘老王’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王老’好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被人尊敬的味道。”老师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学生齐答:“王——老。”王老师:“谢谢同学们!‘老王’之所以不能称为‘王老’,最大的原因是‘老王’不被当时的人们所尊敬。接下来请大家读读课文,想想老王为什么不被当时的人们所尊敬?”
四、展示图片式
利用图画再现、引入课文内容,或者选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作为导入手段,能迅速调集学生的注意。
例: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画像。你觉得这幅画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从他破旧的衣服看,是一个贫穷的老人;从他佝偻的背影看,是一个多病的老人。
师:这幅图是课文《老王》的一个插图,从图画中我们看出了他生活的困苦,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更深切地体会他的苦表现在哪些地方。
五、情境渲染式
教师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设置一定的情境,并精心组织一段含义深刻、意味隽永的语言以渲染气氛,捕捉学生的思维并加以引导。这种方法感情真挚而浓烈,极具吸引力。
例:以《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欣赏几幅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画面。教师激情导入: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爱。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赏析现代女作家杨绛的《老王》,一起和作者去诠释爱的主题。
六、联系生活式
越是贴近生活,就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就能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亲切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七、相关主题切入式
每篇课文都有它的主旨所在,但不同的读者感受可能不同,教师选取其中最有特色或最为震撼的一个角度切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八、故事启情式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入境也会极快。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精彩的导入是与教学自然融为一体的。教无定法,导无定法,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如果能注重对导语艺术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
笔者以苏教版必修三《老王》一课为例,谈几种语文课堂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式
这种方法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注重知识的衔接,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
例:现代诗人臧克家创作的《洋车夫》讲述了一个年仅15岁的小男孩,他的父亲吸毒,母亲被赶走,妹妹被卖掉,由于生活所迫,当上了人力车夫。在车夫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或许隐藏了许许多多不幸的、让人心酸的故事。文坛巨匠钱钟书的夫人——杨绛也结识了一位同样不幸的人力车夫——老王,在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作品——《老王》。
二、谈话导入式
上课伊始,教师不急于立即阅读,而是从远处着手,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不知不觉中引入正题。这种方法使人感觉亲切,有利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例:师:“在校园中,你们平时都跟哪些人打交道,关注的是哪些人?”
生:“老师、同学、教官、食堂师傅……”
师:“其实,在学校的教职员工中,还有很多工作人员,比如校园清洁工、维修工、澡堂烧开水的师傅……虽然他们常被我们忽视,但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我们时常感受到他们的默默的关爱,因为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感人故事——《老王》。
三、审题设疑式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文章的题目可以通过教师的审题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耀军教授《老王》一课时是这样开始的:上课伊始,王老师作了一番简要的开场白后,就在大屏幕上打出课题——《王老》,然后让学生读课题。学生们都愣住了,半天才犹豫着读了一句“王老”。王老师问:“为什么不敢读?”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是王老,是老王。”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心里乐呵呵的,课堂气氛也立即被调动起来了。于是王老师微笑着说:“写成‘王老’行吗?”学生说:“不行,‘老王’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王老’好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被人尊敬的味道。”老师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学生齐答:“王——老。”王老师:“谢谢同学们!‘老王’之所以不能称为‘王老’,最大的原因是‘老王’不被当时的人们所尊敬。接下来请大家读读课文,想想老王为什么不被当时的人们所尊敬?”
四、展示图片式
利用图画再现、引入课文内容,或者选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作为导入手段,能迅速调集学生的注意。
例: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画像。你觉得这幅画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从他破旧的衣服看,是一个贫穷的老人;从他佝偻的背影看,是一个多病的老人。
师:这幅图是课文《老王》的一个插图,从图画中我们看出了他生活的困苦,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更深切地体会他的苦表现在哪些地方。
五、情境渲染式
教师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设置一定的情境,并精心组织一段含义深刻、意味隽永的语言以渲染气氛,捕捉学生的思维并加以引导。这种方法感情真挚而浓烈,极具吸引力。
例:以《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欣赏几幅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画面。教师激情导入: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爱。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赏析现代女作家杨绛的《老王》,一起和作者去诠释爱的主题。
六、联系生活式
越是贴近生活,就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就能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亲切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七、相关主题切入式
每篇课文都有它的主旨所在,但不同的读者感受可能不同,教师选取其中最有特色或最为震撼的一个角度切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八、故事启情式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入境也会极快。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精彩的导入是与教学自然融为一体的。教无定法,导无定法,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如果能注重对导语艺术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