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语言文字 写作兴趣 生活素材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1 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1 以身示范,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平时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自我陶醉,一方面确实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开展活动,构筑平台。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我在楼观镇鹿马中学的时候,我们办过“鹿马”文学社,曾经和马召中学的“山花”文学社进行联谊活动,现在还在筹办“关中情”文学社,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激发快乐写作兴趣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笔者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融入生活,只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体验认识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加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那么,一篇篇让人满意的习作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或从各种各类传播媒体中汲取优美词句,都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3 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大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沙滩上捡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以后,每次作文课,同学们都要求我带他们去野外,我也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尽力的满足他们的意愿。并在野外的活动中引导他们找写作的素材,感受生活的美好,使他们有“心”去写作。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对作文不那么害怕了,而表现出了一种想写作的欲望,我认为这就是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开始。只有学生的心活起来,写出的文章才会活。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语言文字 写作兴趣 生活素材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1 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1 以身示范,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平时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自我陶醉,一方面确实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开展活动,构筑平台。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我在楼观镇鹿马中学的时候,我们办过“鹿马”文学社,曾经和马召中学的“山花”文学社进行联谊活动,现在还在筹办“关中情”文学社,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激发快乐写作兴趣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笔者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融入生活,只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体验认识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加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那么,一篇篇让人满意的习作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或从各种各类传播媒体中汲取优美词句,都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3 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大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沙滩上捡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以后,每次作文课,同学们都要求我带他们去野外,我也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尽力的满足他们的意愿。并在野外的活动中引导他们找写作的素材,感受生活的美好,使他们有“心”去写作。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对作文不那么害怕了,而表现出了一种想写作的欲望,我认为这就是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开始。只有学生的心活起来,写出的文章才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