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导入】
2008年高考语文湖南卷作文题,着实让广大考生伤了一番脑筋,一些平常基本功不错的考生出现了“意外”情况,没拿到理想分数。“痛”定思“痛”,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以及应变应急、创新能力的问题,确实还需教者细细思量。下面选两篇考场实录实分作文,分别进行分析。两篇选文题目相同,审题立意相同,使用的部分材料也相同,语言、文体、结构均没有问题,但在材料使用、主题挖掘、逻辑思维等方面却有高下之分。
文一:距离产生美
你站在地上看月亮,纯洁如百合,明亮剔透,让人联想到羞花闭月的嫦娥仙子。可是,只有真正到过月球的人才知道,其实,月球正和地球一样,有尘埃,有石渣,有……
因为人站在地上离月球很远很远,所以,人不能看到月球的尘埃小石渣,只能看见她在夜幕下闪闪发光的美;因为人站在月球上,所以知道月球她其实不是那么美,这就是距离,距离让我们发现了美,发现了丑。
常常站在四楼走廊上看教学楼前坪,前坪因用瓷砖覆盖,所以小草们只能从其间缝中伸出它们小小的可爱的脑袋。每到春天,那些小草们从大地中抽出自己的身体,抬头向太阳公公微笑,春风一阵阵地吹来,小草们随之有节奏的舞蹈着,像是在为自己能钻出大地而兴奋,为自己能迎接风吹雨洒而激动不已。一片片绿色让人感觉到小草们的活力,就好像也给发现它们的人以活力,勇敢地冲刺生活,冲刺未来。
一不小心,走到前坪,发现原来在四楼看见的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了稀稀疏疏的几颗草芽,让人感觉有点失落。那绿色的美到哪里去了呢?转而突然明白了什么,快速跑到四楼。是的,那绿色的美又回来了,回到我的心上,这就是距离的概念。置身太近,它的美不见了,置身很远,它的美又重现眼帘。
其实,距离并不仅存在于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距离,而且,有些距离能让人发现对方的美。
一对好朋友,每天同进同出,每天说说笑笑,每天相互关心,她们的友谊已经进展到对对方的关怀与照顾是自然的,是应该的,也在时光的流逝中形成了习惯,并未发觉这其中的美。有一天,因为点小矛盾而发生了一点小争吵,因为小争吵而互相不理睬对方,也在这其中,她们才真正明白对方的好,对方的美,然后复合。因为距离近,她们没有发现她们自身及对方的美;因为距离远,她们发现了美,发现了属于她们的美。
距离,可以是物与物之间实际的距离,也可以是心与心的虚幻的距离,不管是实际的,还是虚幻的距离,都有可能让人发现其中存在的美。
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所以,请适当地保持距离,去发现更多的美吧。
【评点】本文以“距离产生美”立意,切合题意中“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这一命题,得出“适当保持距离,去发现更多的美”的结论,中心较明确,但论证事例不够精当,表现力不够强,文章用了“看月球”的例子,阐述了远看近观的不同效果,但缺乏必要的深入分析,说理单薄;“四楼看绿”的材料仅可看作是对作文材料“韩诗”的扩写,没有深入的论述;“一对好朋友”的材料,欠具体典型。但文章内容还是较充实,议论文体特征明显,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发展等级从“揭示因果关系”方面给4分。综合评分:内容21 表达20 发展等级4=45分。
文二:距离产生美
“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这样写道,而海棠本来便是日夜开放,为何凌晨四点起来便可以产生出别样的美感呢?
那便是因为白天里海棠花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埋着头,或学习,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却悄然溜远。而当我们退一步,保留那与海棠花的距离,便会如川端康成一般领略到不一样的美丽。
距离为何产生美呢?大概是由于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
在美国登月之前,中国早已流传着嫦娥奔月等关于月亮的美丽的传说。然而,当宇航员带回来几块冰冷的石头,发回几幅月球“满目疮痍”的图片,童话、传说便不复存在了。从此,人们说起月亮,脑海中只会浮现出一个荒凉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广寒宫与吴刚了。
远观月亮,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观月球,人们得到的却只有几块冰冷的石头。这便是距离的奇妙作用吧。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如何退出来去体会被忽略的美呢?
人是不可能说突然集体移民月球,在月球远望家园,然后去感受什么不同的美丽。此处距离便是心灵的距离。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心灵总被功名利禄紧紧裹住,以致无法体会身边的美。所以我们要与功利保持距离。
当我们不再为考试的分数而学习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中的知识是如此有趣;当我们放慢上班、上学的脚步时,你会发现街边苍翠的大树多么富有活力。
生活中处处皆诗意。人们缺乏的便是适宜的距离。
当我们的心灵得以解放,保持与外物的距离,我们会发现天空,是给了我翱翔的渴望的天空;大地,是承载着万物的大地;海洋,是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的海洋。
让我们退一步,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
【评点】文章从《花未眠》这一实例切入,确立“距离产生美”的立意,紧扣材料,提出“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的观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作者也使用了“看月球”的材料,但分析论述中注意将问题引向了“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的深度分析,合理解释了“距离产生美”的原因,然后又阐述如何保持距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材料使用简洁,分析精练,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议论文体特征明显,语言顺畅,表现力强。综合评分:内容25 表达25 发展等级10=60分。
[作者通联:湖南浏阳市第六中学]
2008年高考语文湖南卷作文题,着实让广大考生伤了一番脑筋,一些平常基本功不错的考生出现了“意外”情况,没拿到理想分数。“痛”定思“痛”,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以及应变应急、创新能力的问题,确实还需教者细细思量。下面选两篇考场实录实分作文,分别进行分析。两篇选文题目相同,审题立意相同,使用的部分材料也相同,语言、文体、结构均没有问题,但在材料使用、主题挖掘、逻辑思维等方面却有高下之分。
文一:距离产生美
你站在地上看月亮,纯洁如百合,明亮剔透,让人联想到羞花闭月的嫦娥仙子。可是,只有真正到过月球的人才知道,其实,月球正和地球一样,有尘埃,有石渣,有……
因为人站在地上离月球很远很远,所以,人不能看到月球的尘埃小石渣,只能看见她在夜幕下闪闪发光的美;因为人站在月球上,所以知道月球她其实不是那么美,这就是距离,距离让我们发现了美,发现了丑。
常常站在四楼走廊上看教学楼前坪,前坪因用瓷砖覆盖,所以小草们只能从其间缝中伸出它们小小的可爱的脑袋。每到春天,那些小草们从大地中抽出自己的身体,抬头向太阳公公微笑,春风一阵阵地吹来,小草们随之有节奏的舞蹈着,像是在为自己能钻出大地而兴奋,为自己能迎接风吹雨洒而激动不已。一片片绿色让人感觉到小草们的活力,就好像也给发现它们的人以活力,勇敢地冲刺生活,冲刺未来。
一不小心,走到前坪,发现原来在四楼看见的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了稀稀疏疏的几颗草芽,让人感觉有点失落。那绿色的美到哪里去了呢?转而突然明白了什么,快速跑到四楼。是的,那绿色的美又回来了,回到我的心上,这就是距离的概念。置身太近,它的美不见了,置身很远,它的美又重现眼帘。
其实,距离并不仅存在于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距离,而且,有些距离能让人发现对方的美。
一对好朋友,每天同进同出,每天说说笑笑,每天相互关心,她们的友谊已经进展到对对方的关怀与照顾是自然的,是应该的,也在时光的流逝中形成了习惯,并未发觉这其中的美。有一天,因为点小矛盾而发生了一点小争吵,因为小争吵而互相不理睬对方,也在这其中,她们才真正明白对方的好,对方的美,然后复合。因为距离近,她们没有发现她们自身及对方的美;因为距离远,她们发现了美,发现了属于她们的美。
距离,可以是物与物之间实际的距离,也可以是心与心的虚幻的距离,不管是实际的,还是虚幻的距离,都有可能让人发现其中存在的美。
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所以,请适当地保持距离,去发现更多的美吧。
【评点】本文以“距离产生美”立意,切合题意中“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这一命题,得出“适当保持距离,去发现更多的美”的结论,中心较明确,但论证事例不够精当,表现力不够强,文章用了“看月球”的例子,阐述了远看近观的不同效果,但缺乏必要的深入分析,说理单薄;“四楼看绿”的材料仅可看作是对作文材料“韩诗”的扩写,没有深入的论述;“一对好朋友”的材料,欠具体典型。但文章内容还是较充实,议论文体特征明显,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发展等级从“揭示因果关系”方面给4分。综合评分:内容21 表达20 发展等级4=45分。
文二:距离产生美
“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这样写道,而海棠本来便是日夜开放,为何凌晨四点起来便可以产生出别样的美感呢?
那便是因为白天里海棠花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埋着头,或学习,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却悄然溜远。而当我们退一步,保留那与海棠花的距离,便会如川端康成一般领略到不一样的美丽。
距离为何产生美呢?大概是由于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
在美国登月之前,中国早已流传着嫦娥奔月等关于月亮的美丽的传说。然而,当宇航员带回来几块冰冷的石头,发回几幅月球“满目疮痍”的图片,童话、传说便不复存在了。从此,人们说起月亮,脑海中只会浮现出一个荒凉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广寒宫与吴刚了。
远观月亮,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观月球,人们得到的却只有几块冰冷的石头。这便是距离的奇妙作用吧。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如何退出来去体会被忽略的美呢?
人是不可能说突然集体移民月球,在月球远望家园,然后去感受什么不同的美丽。此处距离便是心灵的距离。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心灵总被功名利禄紧紧裹住,以致无法体会身边的美。所以我们要与功利保持距离。
当我们不再为考试的分数而学习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中的知识是如此有趣;当我们放慢上班、上学的脚步时,你会发现街边苍翠的大树多么富有活力。
生活中处处皆诗意。人们缺乏的便是适宜的距离。
当我们的心灵得以解放,保持与外物的距离,我们会发现天空,是给了我翱翔的渴望的天空;大地,是承载着万物的大地;海洋,是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的海洋。
让我们退一步,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
【评点】文章从《花未眠》这一实例切入,确立“距离产生美”的立意,紧扣材料,提出“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的观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作者也使用了“看月球”的材料,但分析论述中注意将问题引向了“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的深度分析,合理解释了“距离产生美”的原因,然后又阐述如何保持距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材料使用简洁,分析精练,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议论文体特征明显,语言顺畅,表现力强。综合评分:内容25 表达25 发展等级10=60分。
[作者通联:湖南浏阳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