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区域经济建设与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反过来又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认真总结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理清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是职业教育者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一)以公办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多元的办学体制
构建校际联合办学体制。区域间的职业院校应建立协调组织,形成职业教育的共同体,密切合作,联合办学,共享资源,提高效益。构建校企合作育人体制。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新路子。构建区域间交流培养体制。经济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的两大优势,主动支援经济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构建国际合作办学体制。职业院校应主动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空间,培养适应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多元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
争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发展职业教育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应明确职业教育投入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切实保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依靠社会力量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捐资助学;同时,大力引进境外资金兴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行业)独资举办职业院校。
(林金良 《教育与职业》 2006年第36期)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包括资源均衡、发展均衡和布局均衡等。其中,资源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发展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布局均衡是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资源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职业教育的资源均衡指区域内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方面的均衡性,包括区域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即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校舍、教学实验设备等的均衡配置和教育的“软件”即教师、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均衡配置。
(二)发展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均衡指区域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指区域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同时,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既具有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又有健全的人格。
(三)布局均衡是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布局均衡是基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策略角度提出的。从决策层面上看,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政策措施要充分体现均衡的理念和思想,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布局规划上要体现均衡的理念和思想。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既关注学生的技能,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体现地域差异性,避免一刀切。教育平等的原则,要让更多人、更多的群体享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职业教育发展的很多方面,包括产业、行业、企业、实践等多种要素应协调发展。效率优先的原则。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之一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
(王琴 《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第7期)
我国职业教育区域统筹发展的七大举措
自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力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东西部、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首先实现区域内的联合办学、合作招生,最初是在省域内实施的,如江苏省尝试的苏南与苏北的“南北合作”办学。其次做好跨区域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最后,实现全国性的联合招生与办学。
2.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依托县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在政府主导下组建职教集团,形成县域内的职教集团,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联姻”,实行省、市、县三级合作办学,形成以城带乡的职教集团。
3.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在校生活和学习困难。
4.在农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实现免费教育制度。教育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摊。
5.广大农村学生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主体,因此,应不断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
6.城乡携手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以缓解民工荒,有效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7.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投资的力度,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曹晔 《教育发展研究》 2010年第19期)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反过来又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认真总结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理清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是职业教育者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一)以公办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多元的办学体制
构建校际联合办学体制。区域间的职业院校应建立协调组织,形成职业教育的共同体,密切合作,联合办学,共享资源,提高效益。构建校企合作育人体制。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新路子。构建区域间交流培养体制。经济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的两大优势,主动支援经济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构建国际合作办学体制。职业院校应主动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空间,培养适应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多元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
争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发展职业教育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应明确职业教育投入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切实保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依靠社会力量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捐资助学;同时,大力引进境外资金兴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行业)独资举办职业院校。
(林金良 《教育与职业》 2006年第36期)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包括资源均衡、发展均衡和布局均衡等。其中,资源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发展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布局均衡是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资源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职业教育的资源均衡指区域内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方面的均衡性,包括区域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即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校舍、教学实验设备等的均衡配置和教育的“软件”即教师、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均衡配置。
(二)发展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均衡指区域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指区域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同时,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既具有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又有健全的人格。
(三)布局均衡是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布局均衡是基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策略角度提出的。从决策层面上看,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政策措施要充分体现均衡的理念和思想,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布局规划上要体现均衡的理念和思想。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既关注学生的技能,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体现地域差异性,避免一刀切。教育平等的原则,要让更多人、更多的群体享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职业教育发展的很多方面,包括产业、行业、企业、实践等多种要素应协调发展。效率优先的原则。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之一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
(王琴 《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第7期)
我国职业教育区域统筹发展的七大举措
自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力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东西部、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首先实现区域内的联合办学、合作招生,最初是在省域内实施的,如江苏省尝试的苏南与苏北的“南北合作”办学。其次做好跨区域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最后,实现全国性的联合招生与办学。
2.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依托县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在政府主导下组建职教集团,形成县域内的职教集团,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联姻”,实行省、市、县三级合作办学,形成以城带乡的职教集团。
3.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在校生活和学习困难。
4.在农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实现免费教育制度。教育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摊。
5.广大农村学生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主体,因此,应不断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
6.城乡携手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以缓解民工荒,有效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7.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投资的力度,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曹晔 《教育发展研究》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