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 ,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知识和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我们在肯定市场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所起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发展个性的要求日益强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逐渐淡化。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削弱,对集体的力量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国家、集体利益有所忽视。
  2.享乐主义思想影响
  社会上出现的追求吃喝玩乐、拜金主义,严重危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有的学生一味讲究吃好的、穿名牌,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有的学生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钱花光了就去抢低年级学生的钱,有的甚至流落到去偷、去骗。
  3.读书无用论。
  社会的分配不公和知识贬值。社会传言:研究原子弹不如卖鸡蛋,研究石油的不如卖豆油的。使很多学生认为没有知识也能赚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的学生只求得个毕业证,早早冲出这所牢笼,去投身市場经济的大潮中赚钱发财。
  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形成了许多优良道德传统,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切实加强对学生优良道德传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任重而道远。通过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语文课、历史课首先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因为忧患意识总是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的。当代学生生活那么幸福,有什么好忧患的呢?要让学生知道:我国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改革开放虽使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富了起来,但还有一部分地区和人民还在为解决温饱问题上徘徊。古往今来,有无数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他们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所以才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为了中国的发展,献计献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与世界很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算高。21世纪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人的素质的竞争。竞争就要有压力,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
  勤奋刻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平、国内稳定的有利时机,现在正是学生勤学苦练的最佳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流传着悬梁刺股、怀书而耕、凿壁取光、羲之墨池等许许多多刻苦自励、发奋读书的故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教育学生要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胸怀。把自己融入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对社会尽责,长大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在迈向新世纪的今天,特别是肩负历史重任的莘莘学子们,更有必要学习、发扬这种美德。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不是一句空话,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要负责任,就要有本领;要有本领就要勤奋学习,刻苦锻炼。你们是喷薄而出的朝阳,你们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就在你们的肩上。
其他文献
昌邑区林荫路实验小学位于吉林大街北部,昌邑区政府西侧。几年来,我们依托学校绿荫书社的建设,松花江文化讲坛、绿荫文化讲坛的专业引领,校本教材的開发运用,书香课程的有效开展以及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让国学走进了校园,绽放异彩。  一、建设绿荫书社,积淀教师学养。  在林荫路实验小学,有这样一群教师,她们喜欢每天手捧心爱的书籍潜心阅读,然后找每一个合适的时机交流感受,或走廊的擦肩,或办公室的驻足,
期刊
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曾说:“任何人都应该怀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的文化理念、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等已经深深地积淀在民族大众的心理结构中,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无法割舍的,也是传承创新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驱动中华文明延续、发展和自新的内在动力,对于构建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成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  从古
期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学校是青少年的聚集地,是青少年学习成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有必要也有责任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近年来,我校为了贯彻、落实《两纲》精神,认真学习,积极动员,在课内课外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运用艺术教育手段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理想的效
期刊
苏赫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務的艰巨。  一、做好道德榜样,提高自
期刊
审美教育亦称美育,它的直接作用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具有审美、启智、激创、综合作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素材,尤其是古诗凝练含蓄,博大精深,包含着美。通过对学生引导、启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锻炼和提升是其他素材所无法比及的。感受诗的瑰丽语言,应该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浅谈我在古诗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诗情画意学古诗
期刊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也就是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习惯包括:学会倾听的习惯 ,善于思考的习惯 ,敢于提问的习惯 ,与人合作的习惯 ,认真书写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秩序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
期刊
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面貌,是一种代代相传,代代发展的道德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代“四有”新人的基础教育工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中心小学始终把抓学生品行养成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培养博学多才、气质高雅、品德高尚的文明学生
期刊
儒家思想从先秦诸子一支,后壮大成民族文化之基底、主干,凝结为华夏文明之深厚元气,鼓荡成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今,孔孟儒学更逐渐为西方世界所瞩目,可以想见未来之社会,儒学必然以其崇高而丰富的道德资源成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一、儒家思想塑造的道德型文化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季,希望重整天下秩序以归于大同。他从社会的最小单元——社会个体开始,重建道德规范、彰显道德价值,然后以己推人来实现
期刊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计划剩余工作的深入开展,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溺爱,甚至被风味“小皇帝、小公主”。唯我独尊、为我自傲的思想在孩子纯净的心灵中不断滋长。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孩子吃东西挑来捡去、不顾及他人;对父母吆来喝去,无端指责;当父母吧对他们的过错提出批评时,予以顶撞。在他们身上“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荡然无存。如何扭转这
期刊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国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让中华美德代代相承,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从幼儿心理发展学的角度看,幼儿的行为习惯发展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觉得,除了幼儿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对幼儿的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