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曾说:“任何人都应该怀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的文化理念、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等已经深深地积淀在民族大众的心理结构中,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无法割舍的,也是传承创新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驱动中华文明延续、发展和自新的内在动力,对于构建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成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
  从古至今,文化是一种心理依托,是理想的追求,是心灵的慰藉,是精神的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中理性和智慧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代言和最好诠释。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人本主义”、“天人合一”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儒家认为“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作为宇宙万物的核心,人民作为国家的根本,一切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同时,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关注,也是中国文化“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它使中国人更为重视人生、关注现世,努力做 “立德、立功、立言”,从而实现自身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
  (二)“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的运行生生不息,律动不已,人也应该效法天,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宝贵精神,它与儒家提倡的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合二为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奋勇向前、百折不挠。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鲜明、矢志不移,绝不妥协和屈服,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在困难险阻面前,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鞠躬尽瘁,百折不挠;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以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为理想,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正如孔子所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三)“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
  《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宽广厚重,承载和孕育了万物;人也应当像大地那样以宽广博大的胸襟拥抱万物、承载一切负荷。还有《中庸》“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老子》“上善若水”等等,這些思想都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无比宽阔的襟怀。一个真正有自信力的民族,只有不断地从自身和外来文化中吸收、借鉴积极的营养,才能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传承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亿万炎黄子孙是它不竭的力量与智慧之源。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维护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坚固盾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负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华夏儿女的生活方式,彰显着整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既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起到源头活水作用
  历史赋予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坚持道德本位,崇尚价值判断,注重灵魂塑造,讲究历史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的爱国、民主、文明、诚信、友善等词语都体现了鲜明的道德色彩,都蕴含着一种有价值的人生追求,可以说是高度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舍生取义、铁肩担道义等人生要义和基准。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相承接,是当代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完成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当前在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交锋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须紧紧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所在,通过理性积淀、感性凝聚和意志锤炼,内化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精神血脉,扎实做到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忠诚于党,面对各种价值观的左右、各种利益的诱惑不动摇、不迷失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发挥举旗铸魂的导向动能、知荣明耻的修德功能、审美陶情的净化功能,为筑牢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
  培育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建、发展和完善也必将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洗礼和润泽。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纽带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构筑了独立于其他民族的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这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己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传密码,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它为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渊源。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继承和吸收其优秀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永恒价值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紧贴实际,融入世界潮流,取长补短,在借鉴中求发展。中国古代“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事物的丰富性是发展的前提,传统文化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指向人类自身以及自然宇宙的存在境遇,其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品格,始终指向个体发展的精神高地,这种终极意义和永恒价值,使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不断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同时,也要学会借鉴和扬弃,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在社会发展不断求新求变的当下,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虽然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但是作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当代大学生依然离不开先代哲人开辟的思想轨迹,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的精神家园,依然要学会坚守和弘扬中国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在精神,才能在社会责任层面学会担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肩负起使命责任,用信仰和忠诚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其他文献
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说:“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易经》也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训也言 “男儿当自强”。这些精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人,并沉淀到我们的骨子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同时这也成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和道德
期刊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必不可少的就是民族精神的保障。作为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当代教育实践之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人的心灵与人格,是中
期刊
我有一个最幸福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每天我们只要聚在一起就有说不尽的开心事。  爸爸在一家外企工作,他的主要家庭“职责”就是赚钱养家,保证全家衣食无忧;妈妈主要负责承担家庭内部事物,家里的事不管大小,一切都是她说了算,她每天都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而我的主要职责就是好好学习,不让爸妈为我的学习担忧。爸爸曾说过,“只要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我们就能创造最幸福的生活!”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
期刊
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探讨现代家庭传统美德教育,更有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
期刊
我们伟大的祖国究竟靠什么而辉煌,靠什么而成为世界的焦点呢?正是那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在这一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们代代的劳动人民在这里栖息,把这文化,文明一代代传下来,使它永远不停地“前进”,中华之魂——美德。  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樂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而如今我们中华
期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儿女孝亲敬老,代代相传,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染于中国人的心灵,并积淀和内化成最具民族特点和凝聚力的文化基因,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和恒久的人文精神。纵观世界文化之林,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华夏大地特殊的土壤和气候孕育、诞生和发展了孝道文化。  一、孝文化产生的情感基础  由动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要求,以及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解决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借助一切艺术教育平台、资源和手段,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以心,导之以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学生心灵,以此有效
期刊
摘要:本课题以书法教育为载体,进行校本德育的课程开发和内涵研究,通过《以书辅德·求美向善》拓展型校本课程的研发、课内外书法特色教育体系的建构、书法艺术氛围的营造,对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的意境和“善”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在掌握书法知识技能的同时,人文素养得到滋养,品性特长得到发展,有力提升学生书法艺术修养,打造学校翰墨校园书法教育特色。  关键词: 书法 校本课程 艺术修养  1.研究背景 
期刊
一、 课程目标  1、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蕴含着需要我们传承的“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有“垂垂老去”的那一天,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和未来。  2、为老龄化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新风尚成为上海发展的闪亮名片是对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精神
期刊
昌邑区林荫路实验小学位于吉林大街北部,昌邑区政府西侧。几年来,我们依托学校绿荫书社的建设,松花江文化讲坛、绿荫文化讲坛的专业引领,校本教材的開发运用,书香课程的有效开展以及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让国学走进了校园,绽放异彩。  一、建设绿荫书社,积淀教师学养。  在林荫路实验小学,有这样一群教师,她们喜欢每天手捧心爱的书籍潜心阅读,然后找每一个合适的时机交流感受,或走廊的擦肩,或办公室的驻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