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楼梦》的“空情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fx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空情是贯穿《红楼梦》的字眼,对“空情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空情说”
  一、泛爱和至情
  谈情是《红楼梦》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有情,才有“空情说”的出现。佛学中有“有情”一说,此“情”指的是“情识”,“有情”也就是“有情识”,指有情识的生物,即“众生”,包括人类动物,天、鬼等佛家认为有情识的对象,以区别于无情感、无意识的金石草木山河等。佛学中讲的“情”统称“情识”,并非仅指亲情、爱情。《红楼梦》一书中描写了大量的人间真情,作者的自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体现了一片痴情。并且通常认为《红楼梦》中的情是形式各样的,以情爱最为突出,这里所说的“空情”,就是指的这一种,并且情爱并不专指爱情,其包含范围是广泛的。尤其是以男主人公贾宝玉为代表,书中着重描写了他与身边女子的情爱故事。通过对整部书所传达的意蕴来看,文中所描述的情爱,有着两个特点,那就是泛爱和至情。
  (一)贾宝玉的泛爱
  泛爱并不一定就是情爱,但是显然,泛爱是情爱的基础。书中塑造的贾宝玉,是一个“痴情种”的形象,他“天生一段痴情”,身在女儿国中,对大观园中的每个女儿都有情有义,上演了一幕幕情爱故事,因此把贾宝玉与众女儿的情爱,总结为泛爱。
  宝黛的爱情故事是最为人所称道羡艳的,其悲凉的结局,也为人所叹惋。贾宝玉最爱的是林黛玉,两人是前世注定的缘分,所谓“木石前盟”。黛玉初进贾府,贾宝玉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可以说有一见钟情的成分在里面。随后两人同住同吃,耳鬓厮磨,更为之间的爱情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并不是建立在男才女貌、功成名就、妻凭夫贵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志趣相投、人生理想相近、灵魂相契的基础之上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有着相同的人生价值观,史湘云和薛宝钗都劝他读书求取功名,只有林黛玉不说这种话,两人的爱情是“知己”之爱。
  如果说在《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爱情是主线,那么贾宝玉与其他女儿们之间的情爱就是其中的插曲,犹如珠花一般起到装饰作用。在众女儿中,薛宝钗是个聪慧的女子,才情与黛玉比肩,年纪不大却沉稳老成,受到上上下下一片赞扬。文中塑造的薛宝钗,是一个“女夫子”的形象,符合封建社会和家庭中对女子的期望,却不符合贾宝玉的心意。贾宝玉对她更多的是一种敬爱之情。特别是宝钗经常说一些劝取功名的话,是和贾宝玉的人生理想格格不入的,因此,贾宝玉没有也不可能对宝钗产生爱情。宝钗为人寡言少笑,宝玉几乎不和她玩笑打闹,虽然对之有情,却也无轻佻之行。
  对史湘云,贾宝玉也并非没有情意,书中有宝玉暗存金麒麟要给湘云的情节,但是史湘云性格豪爽,有话便说,且与薛宝钗一样常劝宝玉功名之事,所以贾宝玉对湘云的感情不可能往更深了发展。
  贾宝玉对家中的丫头也是关怀备至,无等级观念之分的,不甚讲究主子与下人这种尊卑等级的礼节。其中宝玉与袭人的关系与别个不同,更为亲厚。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与秦可卿梦中云雨欢会,不料为袭人察觉,因为宝玉“素喜袭人柔美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并偷试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越发尽职。”可以说,袭人与宝玉由贾母的指定有名无份因为肉体的结合在感情上得到了提升。其他如龄官,玉钏儿,宝玉也与之交往丫头如果有了过错,宝玉也尽力帮忙开脱。至于贾宝玉与秦可卿和妙玉之间的情爱关系,历来说法不一,但是也可以纳入泛爱的范围。除了对未婚少女,贾宝玉对家中已婚的妇女也没有偏见之分,一样的有情有义。对平儿和香菱,书中也有与之亲近的情节。宝玉多方钟情,对这些女子的爱,正是可以归纳为泛爱。
  (二)情是“至情”
  在宝玉看来,天下的女子都是钟灵毓秀的,宝玉的多情源于此,宝玉的情爱也是源于此,贾宝玉和每个女儿的相处,都包含着宝玉的眷眷深情,即“心中梦中、意中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幽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结之情。”涂瀛曰:“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这个情的高度,唯有用“至情”可以形容。
  在大观园的小天地里,宝玉用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以自己独立特行的方式为世人上演了一出出动人的情爱故事。然而随着外界事物对大观园的破坏,随着宝玉的出家,这块净土终于被封建世俗的洪流吞没了,情爱故事的主角们各自飘零,“至情”最终沦为“空情”。
  二、情爱的结果——“空情”
  (一)“空情”的特点和表现——虚幻
  “空情”之空,首先在于“虚幻”。从整部书来看,作者虽然是从现实出发,但是字里行间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幻境。“甄士隐”即为“真事隐”,贾雨村言”,说明故事本为无根之词,近于荒唐,正是作者自题“满纸荒唐言”。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前世的缘分,赤霞宫中的顽石(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风流公案”,为了了结这段公案,被一僧一道带到人间,至此,完成了“因空见色”的转换。他们的前世故事发生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红楼梦》中出现的所有女儿们,也是在“太虚幻境”挂有名号。其次,顽石被投胎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后,也就意味着风流孽债的偿报。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书中的情爱主线,最终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接着“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宝玉大婚,黛玉亡故,将故事的悲剧性渲染得淋漓尽致。宝黛的这段爱恋,以林黛玉含恨离世为结局,是爱情的一大悲剧,也是人间的一大悲剧,这段情,最后是归于空的。
  那么和宝玉成婚的宝钗呢,她的结局也不比黛玉好,虽然与宝玉结婚,但是随着宝玉的出家,这段爱情也没能逃出虚幻的结局。
  其实从宝玉出家开始,情愛的主体也就不复存在,也意味着,整部书中所有与宝玉相关的情爱故事都最终走向空幻的结局,与宝玉有联系的女儿们,失去了大观园这个庇护情爱的乐园,大观园内“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死的死,走的走,不复往日热闹,只见无限凄凉。黛玉离恨而亡,宝钗孤独一生,诸如此类的情爱故事,无一不是虚幻的结局。死了的晴雯和金钏,就算与宝玉关系最亲密的袭人,最终却改嫁蒋玉菡,谁料公子无缘。另外还有秦可卿和妙玉,也是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给人以一种万事皆空、色即是空的伤感。
  (二)寄托作者的情爱理想
  “情”在书中被大写了。可是即使这样,大写的“情”最终又归于空幻。一方面是对宗教的皈依,另一方面是借由顽石历经红尘,后又回归青埂峰下,经历了“空—色—情—色—空”的过程,其“空”是必然结局,从中谱写一曲曲爱情的悲歌。爱情归于幻灭,“至情”遭到荼毒,作者无疑是痛苦的。
  从“空幻”的结局也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情爱理想。作者一开始是对情爱抱有理想的,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看,作者经历了封建大家庭的衰落,对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有着超于常人的体会。按照索引派的观点,贾宝玉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和寄托,随着家庭的衰落,人生大起大落。一切的理想都走向幻灭。“至情”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是难以存活的,除了幻灭别无他路。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歌颂“至情”,《红楼梦》与之不同的是,柳梦梅对杜丽娘慕色而生爱,杜柳在经历了虚幻和生死后,走向了现实,贾宝玉却是历经红尘之后,走向了太虚幻境。所谓情即是幻,幻即是情,自己心中所向往的至情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只能是走向弃世的结局。这个结局不仅是作者对现实的抗争,也是大悲大痛之后的大彻大悟。
  三、结语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四句,被认为是对《红楼梦》主旨的概括,也是理解《红楼梦》思想的关键。《红楼梦》重在写情,大力批判现实,歌颂至情。“空幻”的结局是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是对现实的超脱。“空情”仍然是把情的意义进行大写,但是并不等于“虚无”,而是人生的大智慧,是对生命意识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和生命的关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沈从文在的作品《边城》中窥探诸多湘西传统的音乐文化,如婚恋民俗中的湘西山歌和哭嫁歌、巫楚文化中的祭祀傩神音乐、民居风俗中日常交流的歌谣以及丧葬文化中的丧鼓歌。并以此引发我们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音乐文化;边城;保护与传承  自2008年起,湘西苗族民歌成为了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的民俗音乐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
期刊
【摘要】:存在感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判定行为,是根据个人的世界观并与他人对比所产生的差异而在个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影片《独裁者》中的阿拉迪恩在虚拟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场国家制度层面的存在感的追寻。  【关键词】:《独裁者》;存在感;自恋  由拉里·查尔斯执导, 萨莎·拜伦·科恩自编自演的喜剧电影《独裁者》,用黄色段子、政治笑话等低俗元素,极尽恶搞之能事。影片将情节置
期刊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特别是侦探恐怖小说。《厄舍府的倒塌》被认为是爱伦·坡著名的恐怖小说之一。这不仅仅是一部恐怖小说,更是一部体现了爱伦坡精湛手法的作品,恐怖不乏美的因素,修辞作为恐怖与美的粘合剂,完美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爱伦坡;恐怖;修辞  一、引言  爱伦·坡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的先河,又深入探、描写了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人类的
期刊
【摘要】:自从莫言以及其作品走进人们的视线以后,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反常的语言魅力而受到世人的关注。而《生死疲劳》中语言的使用以及言语内容的搭配在我看来确引人入胜,加深了审美感受,令人读起来耳目一新。本文探讨的重点不再停留在《生死疲劳》的意象、乡土、创作等文学方面的研究。更多地把焦点放在《生死疲劳》的语言修辞方面,从《生死疲劳》词语的创新型使用方法来分析其产生的词语陌生化、超常搭配的效果及其所带
期刊
【摘要】:三言”“二拍”中刻画的商人形象从“重利轻义”的单一化形象呈现出义利并重的新特点。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演变  一、明代以前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模糊性  商人作为一个重要群体,一直是中国文学进行审美观照的对象。然而,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却发现,从先秦到元代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竟然罕见商人形象,即使有个别作品,商人也多是作为文学的配角,并不是文人笔下所描绘文学商人形象,这些
期刊
【Abstract】: Schindler’s Ark is one of the classical works of modern Australia literature. The novel shows us the brutality of German Nazi Party and the tragic destiny of the Jewish people by portrayed
期刊
【摘要】:《野草》在鲁迅的创作及生命中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其散文诗的艺术创作为新文学的发展添上了一笔亮丽的光辉,更是因为《野草》以其纷繁的意象和复杂的自我剖析解释了鲁迅生命的矛盾、发展和创造。也正是由此,众多学者对《野草》的研究众说纷纭,其中也包括很多误读。本文选取了《野草》诗集中的《死后》作为研究对象,从两个角度进行《死后》的研究综述,并对《死后》作细读诠释。  【关键词】:《野
期刊
【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最早用文学形式反映我国古人爱情生活的一部作品。其中很多诗篇涉及西周时期人们的婚嫁礼俗。论文即从《诗经》着手,通过对《诗经》中的婚恋诗的分析,窥探西周时期普遍存于社会中的婚嫁礼俗,并浅析“昏礼”背后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诗经》;婚嫁礼俗;意义  婚姻向来被看作是人生之大事。芬兰历史学家韦斯特马克说:“婚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期刊
【摘要】:从古装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人的服饰具有鲜明的特点,各个朝代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服饰特色更加鲜明,因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服饰元素供我们参考利用。在国际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也越来越全球化,本国的传统服饰元素却日渐衰落,从长远上来说是非常不利于我国服装设计的。只有在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保持本国特色,吸收传统服饰元素精华,才
期刊
【摘要】: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的作品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散文的源头。其成名作《诗人之死》中大胆揭露社会的残暴现实,用极其讽刺的口吻表达对统治者罪行的义愤,代表广大人民发出心声,这在俄罗斯文学中开了现实主义的先河。  【关键词】:诗人之死;现实主义;莱蒙托夫  “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中屈指可数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