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五巧” 轻松入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许多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种方法。一种有效的预习,应该是课前的自学。既是自学,在预习中不仅要熟悉新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巧妙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梳理出知识要点;尽可能多地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整理出难点和疑点。这样,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带着自己的难点和疑问走进课堂,去和同学讨论,去听老师讲解。如有位学生预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对“催化剂”的概念提出了以下问题:①课文中说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那概念中的“改变”就是指“加快”吗?②催化剂能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③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不能说只有二氧化锰是催化剂?④二氧化锰是不是对任何反应都有催化作用?⑤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⑥二氧化锰是不是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该生的听课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巧观察,多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是化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不仅可以观察到生动有趣的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实验对于我们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就要对实验的仪器药品、注意事项、基本操作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注意领会和运用。
   三、巧记忆,多总结
   有学生说:“化学是第二外语。”这是因为化学学习中记忆的东西“多碎小混”。概念、物质、仪器药品、实验现象、化学符号等种类繁多,颜色、状态、气味等事无巨细,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样样俱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等易混易淆。这些的确给许多学生造成了麻烦,但只要我们注意方法和技巧,多加疏导、善于盘点、总结规律,一定会让这些东西排好队、坐好位。如对物质的色态味,要多联系实物,耳濡目染,最后达到耳熟能详;对实验仪器要手到擒来、手心并用,最后做到手到病除;对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要总结规律,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理解记忆。只有多种方法并举,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大开绿灯。
   四、巧思考,多比较
   不论是理解概念、认识性质,还是操作实验、运用符号,都要注意分类和比较、总结和反思。许多化学概念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认识,都要经过“实验—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现象的比较、过程的比较、结论的比较,还要注意相似性比较、相异性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求同存异,真正领悟概念的实质。如燃烧与灭火、缓慢氧化与剧烈氧化、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盐酸和硫酸等的比较,在这些比较过程中,我们才能实现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最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巧复习,多巩固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完善、深化和巩固。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巩固;只有巩固,才能提高。复习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及时与反复。每一节每一章学完,都要及时复习,整理所学的知识要点。同时,过一段时间还要反复复习,形成一个复习周期,这样才能使知识掌握得牢固。②目的明确。对所要复习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分清重点和难点、强点和弱点,有的放矢、主次分明,避免平均分配、含糊不清。③适当练习。通过解决一些典型的习题,可以使我们储存的知识灵活起来,脉络清晰起来。④联系实际。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用它来为生产生活服务,是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只有把化学知识联系到实际问题当中,才能赋予化学以生命,才会使我们的学习焕发生机。⑤迁移。所谓迁移,就是—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学会根据所学知识顺利地解决问题,根据积累的知识经验顺利地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顺阶而上。⑥反思。反思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找出优势和弱势、差距和缺陷,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缩小差距,改进不足,变弱势为强势。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罗艳)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相关内容的讨论。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素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
问题的提出比喻法是通过比喻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特征的方法,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比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具体的案例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及生活的多元化,比喻的运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浅谈几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的运用类型。一、激趣型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
目前,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因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积极探索和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明確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
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对于高中生物而言,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尝试,因为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高中生物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就要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 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  “问题”指引着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状态,它的作用主
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
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改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各种观摩课花样百出.然而很多学校进行的实验教学,只限于表演,让听课教师开开眼界.实验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在广大教师心中是冷冷清清的.教育专家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课堂行为距离依然遥远.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实践.要改变目前的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现状,急需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而吴正宪老师正是一位在实践探索中成长起来典型代表.倾听
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人对事物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能否学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产生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老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认为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可以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物理学习的探究活动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再发现”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2009年11月28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江苏省泗洪县雪枫中学一座新的教学楼开始动工了。刚建的新楼和旧楼之间只有十几米地之遥,这客观上给我们师生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但就长远考虑,这一举措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旧楼时间太久且是危楼,根据省教育厅指示必须重建。为了新楼保质、保量、如期完工,建筑工地引进许多大型机械,这些大型机械,我们师生是头一次看到,大家都感到新鲜好奇,而且这些大型机械的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改革过分侧重于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既重视结论,又强调知识获取,既关注建构,又注重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   问题是创造之源。杜威根据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问题教学五步法”,其具体过程是: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