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企业生产对一线工作人员各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更高。为了培养出高技能和高素质的机械制造与设计人才,迎合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众多技术类院校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把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活用到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理实一体化;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96-01
目前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学习中,老师既要发挥指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与老师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机械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主要是结合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思想和策略,来分析以及研究机械制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一、指导思想
根据社会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作为目标,使教学机制向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方向转变。通过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工作经验,成为优秀人才。
二、怎样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
(一)引进一体化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师要反复强调并详细解析与实践教学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增加理论课程的针对性,使教学内容可以反应技术发展的状况。
2.属于了解性的内容可以简略讲解。了解性的内容属于理论性比较强而实际工作中原理应用较少的知识,对于这部分内容,老师主要强调结果以及结果的影响因素即可。
3.学校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旧的知识,引进新的技术,使课程按照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层次递进构建教学层次,把专业能力培养融入基础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中,形成具体的实践对象。
4.市场上存在着多种专业的一体化教材,但许多教材并不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模式。学校在配备一体化教材时,应注意以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为原则,合理选择能够强化技能、指导学生就业、符合企业实际生产状况的综合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教材。
(二)打造一体化教室队伍
要想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培养一体化师资。培养一体化师资,教师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扎实,也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同时教师要很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根据机械制造行业对职位的需求,使教师的水平达到相应职位的高级技工以上。学校也需要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实训,了解企业的职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然后通过这些训练使教师了解企业对工人综合能力的需求,以便于教师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械设备对于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必然事半功倍。学校必须建设既能满足实践教学,又能满足生产、实习的教学场所,这样才能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发展。比如,机械制造专业所需的教学设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机床设备、查找资料的电脑设备、相关视频资料库等,这些教学设备不用过于追求庞大和先进,重要的是满足当地企业的需要和教学的需求,功能齐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小型机床也可以使用,还能减少支出。教学场所应该包括学习、研究、实践的区域,为教、学、产的高度融合提供便捷的教学环境,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果。
(四)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机械制造专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合理组织教学进程,形成“1+4”的组织形式,即一周安排一天文化基础课程,安排四天一体化教学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五)加强校企合作
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要强,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课题任务,课题任务由教师布置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陕西电子科技学院与秦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为公司生产联轴节,这些任务都是由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完成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也从中得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模式符合社会的发展,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学校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霞,倪向东,马蓉,等.机械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葛云,魏敏,王卫兵,等.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关 键 词] 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理实一体化;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96-01
目前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学习中,老师既要发挥指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与老师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机械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主要是结合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思想和策略,来分析以及研究机械制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一、指导思想
根据社会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作为目标,使教学机制向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方向转变。通过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工作经验,成为优秀人才。
二、怎样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
(一)引进一体化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师要反复强调并详细解析与实践教学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增加理论课程的针对性,使教学内容可以反应技术发展的状况。
2.属于了解性的内容可以简略讲解。了解性的内容属于理论性比较强而实际工作中原理应用较少的知识,对于这部分内容,老师主要强调结果以及结果的影响因素即可。
3.学校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旧的知识,引进新的技术,使课程按照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层次递进构建教学层次,把专业能力培养融入基础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中,形成具体的实践对象。
4.市场上存在着多种专业的一体化教材,但许多教材并不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模式。学校在配备一体化教材时,应注意以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为原则,合理选择能够强化技能、指导学生就业、符合企业实际生产状况的综合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教材。
(二)打造一体化教室队伍
要想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培养一体化师资。培养一体化师资,教师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扎实,也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同时教师要很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根据机械制造行业对职位的需求,使教师的水平达到相应职位的高级技工以上。学校也需要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实训,了解企业的职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然后通过这些训练使教师了解企业对工人综合能力的需求,以便于教师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械设备对于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必然事半功倍。学校必须建设既能满足实践教学,又能满足生产、实习的教学场所,这样才能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发展。比如,机械制造专业所需的教学设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机床设备、查找资料的电脑设备、相关视频资料库等,这些教学设备不用过于追求庞大和先进,重要的是满足当地企业的需要和教学的需求,功能齐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小型机床也可以使用,还能减少支出。教学场所应该包括学习、研究、实践的区域,为教、学、产的高度融合提供便捷的教学环境,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果。
(四)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机械制造专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合理组织教学进程,形成“1+4”的组织形式,即一周安排一天文化基础课程,安排四天一体化教学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五)加强校企合作
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要强,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课题任务,课题任务由教师布置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陕西电子科技学院与秦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为公司生产联轴节,这些任务都是由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完成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也从中得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模式符合社会的发展,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学校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霞,倪向东,马蓉,等.机械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葛云,魏敏,王卫兵,等.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