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中的任何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因此,在教学中,倘若教师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那么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 )米,宽( )米;一只鸡重( )千克:一千克鸡蛋有( )个等仍然答不上来。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能让学生在教室里动手操作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事物都没有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于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得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重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结论。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根深蒂固。
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需要搬到外面去上,让学生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收集信息,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如教学“圆柱和球”时,我先让学生去收集图形,找出生活中是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促使学生用在书上所学的关于“圆柱和球”的知识,联系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圆柱和球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出来,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汇报收集的信息,使学生切实地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
总之,数学教学应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玉峰
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其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的动脑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这就需要教会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会看,学会观察及会观察的习惯;会想,学会动脑想问题。在学习中养成多动脑的好习惯;会说,在课堂上要实现说这一突破。课堂上要尽量抓住学生“说”的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多想、想得出,想得好,这样就把“听”,“想”两个环节紧密的联系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上,要训练学生多说、大声的说:说想法。并使用数学术语说。多给后进生更多的发言权。这些训练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总结定义,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学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氛围,要求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出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来领悟的。只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在课堂上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的,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及时组织多向交流。
三、教学生会阅读,培养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让学生获得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的时间,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做学习的主人。
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 )米,宽( )米;一只鸡重( )千克:一千克鸡蛋有( )个等仍然答不上来。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能让学生在教室里动手操作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事物都没有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于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得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重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结论。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根深蒂固。
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需要搬到外面去上,让学生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收集信息,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如教学“圆柱和球”时,我先让学生去收集图形,找出生活中是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促使学生用在书上所学的关于“圆柱和球”的知识,联系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圆柱和球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出来,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汇报收集的信息,使学生切实地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
总之,数学教学应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玉峰
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其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的动脑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这就需要教会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会看,学会观察及会观察的习惯;会想,学会动脑想问题。在学习中养成多动脑的好习惯;会说,在课堂上要实现说这一突破。课堂上要尽量抓住学生“说”的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多想、想得出,想得好,这样就把“听”,“想”两个环节紧密的联系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上,要训练学生多说、大声的说:说想法。并使用数学术语说。多给后进生更多的发言权。这些训练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总结定义,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学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氛围,要求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出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来领悟的。只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在课堂上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的,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及时组织多向交流。
三、教学生会阅读,培养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让学生获得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的时间,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