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教师们耗尽心血,学生却问题依旧:题材单一或虚假,习作干涩、枯燥,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畏惧、抵触……能否在学生刚刚迈进习作大门的时候,找到一种操作便捷,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既能让他们自主、轻松地学习,又能简单、快速、长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本人长期在三~六年级任教,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了“眼见即说”—“眼见即写”—“想象即写”的速写作文策略体系,并在课堂中得到较好应用。现在,先谈一谈我在速写作文体系的第一篇章——“眼见即说”的具体做法。
所谓“眼见即说”,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人、事、物直接表述,类似于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速写。通过“眼见即说”的训练,让学生们能够练就一双慧眼——能观察的眼睛;练就一张利嘴——善于表达的嘴巴。
一、阅读积累,储备表达
在整个“眼见即说”的练习过程中,有一个“看”不容忽视,那就是阅读。大量阅读,丰富积累,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有效,这也是“眼见即说”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语感。什么叫语感,通俗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感觉。语感其实是个体对语言的敏锐的感知能力,是对语言的整体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也可以这么说,个体的语感就是他的语言素养的体现。我们可能很难定性定量地评价学生的这一能力,但这一语言感觉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文本整体审美的取向,决定了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语言是否优美、流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平时就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摘记、上网等方式大量积累各种类型的优秀范例,对于经典段落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写作方法进行精读、评析。另外,鼓励学生多读儿童文学类的小说,如《郑渊洁讲故事》《淘气包马小跳》《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沈石溪系列》等作品想象丰富,富有童真童趣;读许多经历岁月洗礼却魅力依旧的经典名著,有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外国文学如《老人与海》《骑鹅旅行记》《爱的教育》《简爱》等。
对于这些好书,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量吸收,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用好书推荐、人物评述、读中交流、读后感受等形式检查和调控学生的阅读活动。这样的阅读活动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注重了阅读的量,还保证了阅读的质。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诵读,积累了大量的优秀语言,这些语言为他们的表达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他们能认识并利用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提升对语言的感觉和调控能力;也成为学生们有效开展“眼见即说”练习的储备。
二、定向观察,指导表达
我们都知道,学生易对自己关注的内容,自认为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他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用思辨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生活。“眼见即说”的实践,除了引导学生对周围一些感兴趣的人、事、物的观察之外,还要留心日常生活中平常的经历,平凡的小事,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要想“眼见即说”,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有序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情境,指导学生有序、有效的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培养学生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静物。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等顺序进行有序的观察。这种观察不仅要求学生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手摸,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心感受……动用全身的感官进行观察,使观察对象更为立体、丰满。
其次,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单一人物动态活动的方法。
此时可以采用“慢镜头法”。这是用于观察单个人物活动的方法。一个简单的人物活动,其实是由许多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让学生将看过的影像在脑海中用慢镜头进行回放,放大细节、分解动作,将“做什么”“怎么做”看清楚,类似于体育节目中的精彩片段,如足球射门等镜头,用慢镜头进行回放,让欣赏者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精彩的细节。定期请同学随意表演一段擦黑板、关窗、写字、看书、思考等日常活动,指导学生用“慢镜头法”进行观察并及时表达,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词的准确与连贯。一旦掌握了“慢镜头法”,对于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变化观察就很细致、具体了。
接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有多个人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活动,即具有一定规模的场景的方法。
“镜头推近法”和“镜头交替法”。“镜头推近法”顾名思义就是先用远镜头观察整个场面,然后再推近镜头,选取典型代表进行特写的方法。“镜头交替法”是用来依次交替观察两个以上有交互活动的对象时所采用的方法。用“镜头推近法”和“镜头交替法”相结合适用于指导学生有许多人物进行活动的场面进行观察和描述,与平时作文中常提到的“点面结合”“双线并行”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一致,但因其方法更为形象、生动,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更快捷。
在以上的分类观察中,教师先要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观察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眼见即说”的示范训练。采取短、频、快的操作策略,滚筒式操作模式,每天利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或晨读的时间就可以让多位学生完成这样的练习。这样的操作简单、省时,同时又能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一起提高,效果非常明显。“眼见即说”是一种高效、简单,且能让学生们轻松掌握的练习方式。滚筒式的练习模式,能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当的练习,从“说”中看到自己的飞跃,从“听”中感受他人的进步。一学年的时间,我班学生基本能做到“眼见即说”,而且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他们能对眼见的情景、事物作出快速、有效地反应,并能恰当、流利地进行表述。作文也一改平淡、空洞、无话可写的状况,习作中常常有精彩的细节描写,闪动着灵性的光芒。 三、触摸生活,自主表达
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即时的观察。为了让学生能够观察到事物发展的完整变化过程,我常常引导学生们进行系列活动观察。
如“寻找春天”系列。让学生们依次观察春天的草、春天的树、春天的花、春天的风、春天的鸟、春天的人、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味、春天的声音等。
“播种春天”系列。在3月12日植树节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让学生们到花鸟市场选种、播种,接着用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培育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最后将精心栽种的植物搬到学校与他人一起分享“播种春天”的喜悦。
除此之外的系列活动还有“放学时光”“吃点心百态”“课间活动集锦”等观察的内容来源于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观察。观察的序列性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事物或者人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其中细微的区别,同时也能对自己心理的微妙变化进行充分内省,鼓励学生们自主表达,这样能更加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细致表达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并不只局限于老师有意让他们观察的那么一小块,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精彩纷呈的,问题是他们是否能够自主去发现。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此时应引导学生时刻注意观察,把自己生活的大环境作为自己观察的对象,学会选择材料并注意观察。最后,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并注意积累,每天用标题式的简洁文字在表格中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素材,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
这一自主观察、自主表达的方式,我们又进行了一个学年,其间,继续保证每个学生进行滚筒式的“眼见即说”,不过“见”的内容不再是老师指定,改由学生们自己发现,但仍需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这一时期的“眼见即说”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
四、甄别题材,想象表达
眼前有物的表达,可以边看边说,相对比较简单,而想象表达,则因为眼前没有具体的事物,纯粹通过自己的回忆、想象,有时候甚至虚幻的构想,将事物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呈现,边想边说,要求就更高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自己头脑中日常积累的“资料库”中快速选择题材,边模拟想象,边即时表达。
学生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学生愿意把这些心里的构想表达出来时,不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行为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好的情感都来自学生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通过想象表达的练习,让学生学会短时间内从众多积累的题材中甄选有效题材,或是构想题材,进行组织和表达,有效提高了学生“发现题材”和“短时组材”的能力。在高年级进行这样的专项练习,还有助于加快学生的习作速度。
贝塔朗菲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也始终认为,写作并不单单是“写”的事,观察积累、发现题材、选择题材、组织材料、生动表达等,都是习作整体能力的要素。习作的整体能力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们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从实践中我也发现,如果能引领学生亮起善于观察的“眼”,张开擅长表达的“嘴”,扎扎实实进行“眼见即说”的练习,鼓励学生勤阅读、多观察、尽情想、大胆说,然后再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就能让学生感觉写作就像说话一样简单。这样的练习活动既能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还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历练学生的书面语言,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真正让学生的习作达到“我手书我心”的境界。
所谓“眼见即说”,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人、事、物直接表述,类似于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速写。通过“眼见即说”的训练,让学生们能够练就一双慧眼——能观察的眼睛;练就一张利嘴——善于表达的嘴巴。
一、阅读积累,储备表达
在整个“眼见即说”的练习过程中,有一个“看”不容忽视,那就是阅读。大量阅读,丰富积累,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有效,这也是“眼见即说”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语感。什么叫语感,通俗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感觉。语感其实是个体对语言的敏锐的感知能力,是对语言的整体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也可以这么说,个体的语感就是他的语言素养的体现。我们可能很难定性定量地评价学生的这一能力,但这一语言感觉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文本整体审美的取向,决定了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语言是否优美、流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平时就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摘记、上网等方式大量积累各种类型的优秀范例,对于经典段落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写作方法进行精读、评析。另外,鼓励学生多读儿童文学类的小说,如《郑渊洁讲故事》《淘气包马小跳》《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沈石溪系列》等作品想象丰富,富有童真童趣;读许多经历岁月洗礼却魅力依旧的经典名著,有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外国文学如《老人与海》《骑鹅旅行记》《爱的教育》《简爱》等。
对于这些好书,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量吸收,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用好书推荐、人物评述、读中交流、读后感受等形式检查和调控学生的阅读活动。这样的阅读活动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注重了阅读的量,还保证了阅读的质。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诵读,积累了大量的优秀语言,这些语言为他们的表达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他们能认识并利用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提升对语言的感觉和调控能力;也成为学生们有效开展“眼见即说”练习的储备。
二、定向观察,指导表达
我们都知道,学生易对自己关注的内容,自认为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他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用思辨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生活。“眼见即说”的实践,除了引导学生对周围一些感兴趣的人、事、物的观察之外,还要留心日常生活中平常的经历,平凡的小事,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要想“眼见即说”,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有序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情境,指导学生有序、有效的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培养学生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静物。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等顺序进行有序的观察。这种观察不仅要求学生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手摸,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心感受……动用全身的感官进行观察,使观察对象更为立体、丰满。
其次,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单一人物动态活动的方法。
此时可以采用“慢镜头法”。这是用于观察单个人物活动的方法。一个简单的人物活动,其实是由许多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让学生将看过的影像在脑海中用慢镜头进行回放,放大细节、分解动作,将“做什么”“怎么做”看清楚,类似于体育节目中的精彩片段,如足球射门等镜头,用慢镜头进行回放,让欣赏者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精彩的细节。定期请同学随意表演一段擦黑板、关窗、写字、看书、思考等日常活动,指导学生用“慢镜头法”进行观察并及时表达,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词的准确与连贯。一旦掌握了“慢镜头法”,对于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变化观察就很细致、具体了。
接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有多个人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活动,即具有一定规模的场景的方法。
“镜头推近法”和“镜头交替法”。“镜头推近法”顾名思义就是先用远镜头观察整个场面,然后再推近镜头,选取典型代表进行特写的方法。“镜头交替法”是用来依次交替观察两个以上有交互活动的对象时所采用的方法。用“镜头推近法”和“镜头交替法”相结合适用于指导学生有许多人物进行活动的场面进行观察和描述,与平时作文中常提到的“点面结合”“双线并行”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一致,但因其方法更为形象、生动,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更快捷。
在以上的分类观察中,教师先要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观察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眼见即说”的示范训练。采取短、频、快的操作策略,滚筒式操作模式,每天利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或晨读的时间就可以让多位学生完成这样的练习。这样的操作简单、省时,同时又能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一起提高,效果非常明显。“眼见即说”是一种高效、简单,且能让学生们轻松掌握的练习方式。滚筒式的练习模式,能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当的练习,从“说”中看到自己的飞跃,从“听”中感受他人的进步。一学年的时间,我班学生基本能做到“眼见即说”,而且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他们能对眼见的情景、事物作出快速、有效地反应,并能恰当、流利地进行表述。作文也一改平淡、空洞、无话可写的状况,习作中常常有精彩的细节描写,闪动着灵性的光芒。 三、触摸生活,自主表达
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即时的观察。为了让学生能够观察到事物发展的完整变化过程,我常常引导学生们进行系列活动观察。
如“寻找春天”系列。让学生们依次观察春天的草、春天的树、春天的花、春天的风、春天的鸟、春天的人、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味、春天的声音等。
“播种春天”系列。在3月12日植树节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让学生们到花鸟市场选种、播种,接着用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培育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最后将精心栽种的植物搬到学校与他人一起分享“播种春天”的喜悦。
除此之外的系列活动还有“放学时光”“吃点心百态”“课间活动集锦”等观察的内容来源于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观察。观察的序列性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事物或者人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其中细微的区别,同时也能对自己心理的微妙变化进行充分内省,鼓励学生们自主表达,这样能更加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细致表达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并不只局限于老师有意让他们观察的那么一小块,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精彩纷呈的,问题是他们是否能够自主去发现。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此时应引导学生时刻注意观察,把自己生活的大环境作为自己观察的对象,学会选择材料并注意观察。最后,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并注意积累,每天用标题式的简洁文字在表格中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素材,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
这一自主观察、自主表达的方式,我们又进行了一个学年,其间,继续保证每个学生进行滚筒式的“眼见即说”,不过“见”的内容不再是老师指定,改由学生们自己发现,但仍需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这一时期的“眼见即说”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
四、甄别题材,想象表达
眼前有物的表达,可以边看边说,相对比较简单,而想象表达,则因为眼前没有具体的事物,纯粹通过自己的回忆、想象,有时候甚至虚幻的构想,将事物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呈现,边想边说,要求就更高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自己头脑中日常积累的“资料库”中快速选择题材,边模拟想象,边即时表达。
学生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学生愿意把这些心里的构想表达出来时,不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行为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好的情感都来自学生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通过想象表达的练习,让学生学会短时间内从众多积累的题材中甄选有效题材,或是构想题材,进行组织和表达,有效提高了学生“发现题材”和“短时组材”的能力。在高年级进行这样的专项练习,还有助于加快学生的习作速度。
贝塔朗菲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也始终认为,写作并不单单是“写”的事,观察积累、发现题材、选择题材、组织材料、生动表达等,都是习作整体能力的要素。习作的整体能力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们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从实践中我也发现,如果能引领学生亮起善于观察的“眼”,张开擅长表达的“嘴”,扎扎实实进行“眼见即说”的练习,鼓励学生勤阅读、多观察、尽情想、大胆说,然后再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就能让学生感觉写作就像说话一样简单。这样的练习活动既能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还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历练学生的书面语言,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真正让学生的习作达到“我手书我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