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班主任通过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管理,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实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一、综合实践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基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开展与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对知识综合应用,从而体现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课程项目主题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并不是一味依靠过往的教学观念进行判断。在选择主题时,需要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选择的主体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实践活动也需要重视情境融合,教师应结合现实中的利用资源来选择主题,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落实项目活动。另外,教师应该由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近的课程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当前疫情还没有全面消退,在这一特殊时期,教师应针对线上居家学习的现实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家庭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社会学习资源等,统筹语文与生活教育、爱国教育、战“疫”专题教育等课程学习,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疫情期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需要利用家庭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社会学习资源等,着重于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有关要求: “学校教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正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劳动素质。
二、结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加强劳动教育
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劳動技能和习惯的重要方式。而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劳动教育也属于学校德育的一部分,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合作。学校、家庭、社会要团结协作,一起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能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例如,端午节即将来临,学校与家庭合作,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劳动课程,以“粽叶飘香”为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在食堂练习包粽子,由家长来评比和打分,并举行相关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就提高了学生劳动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互动。学校也可以与社会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开展“下乡劳动”等实践教育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
2019年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新闻发布会,郑富芝郑重指出: “劳动是措施、是载体,主要是通过劳动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的,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略的活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更需要系统的、整体的精心设计。在学校开发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中,要在很好地梳理整合地方、学校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增强与学科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联系,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点与特点,使其为更好地促进国家对劳动教育要求的落实,实现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助力、护航。
以宁波北仑小港学达小学开展的“窗帘绑带的设计与缝制”活动为例。活动起于有学生发现开窗上课时,窗帘随风拂动,影响坐在靠窗位置的同学听讲。观察之后发现全校所有教室的窗帘都没有绑带。于是,学生与班主任商量后,发起了“为全校窗帘做绑带”活动。他们先是设计制作自己班级的窗帘绑带,再统计了全校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所需的绑带数量,制作完成后主动与其他班级联系,将他们制作的绑带安装在了全校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不仅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还令窗帘看上去更加美观,学生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和同学的夸赞和感谢中,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和美丽。
社会发展劳动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局限在教室,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个人的劳动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如公益教育、志愿者服务等。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献爱心活动、关爱特殊儿童和敬老院服务等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将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每年的三月“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月,各班级以小组或者中队为单位,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进入各种各样的场所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有宣传环保知识的社区环保活动,有传承革命精神的“缅怀革命先烈”活动,还有全校范围内的“献爱心”活动。与传统体验式活动不同的是,学校社会服务活动经过深层次设计,避免形式化,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服务对象,去做一些深度的体验,从而理解社会服务的价值,增强自身修养。
综上所述,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很有必要。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切实提高劳动教育效果。以便在实践中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综合实践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基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开展与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对知识综合应用,从而体现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课程项目主题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并不是一味依靠过往的教学观念进行判断。在选择主题时,需要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选择的主体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实践活动也需要重视情境融合,教师应结合现实中的利用资源来选择主题,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落实项目活动。另外,教师应该由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近的课程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当前疫情还没有全面消退,在这一特殊时期,教师应针对线上居家学习的现实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家庭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社会学习资源等,统筹语文与生活教育、爱国教育、战“疫”专题教育等课程学习,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疫情期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需要利用家庭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社会学习资源等,着重于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有关要求: “学校教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正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劳动素质。
二、结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加强劳动教育
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劳動技能和习惯的重要方式。而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劳动教育也属于学校德育的一部分,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合作。学校、家庭、社会要团结协作,一起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能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例如,端午节即将来临,学校与家庭合作,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劳动课程,以“粽叶飘香”为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在食堂练习包粽子,由家长来评比和打分,并举行相关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就提高了学生劳动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互动。学校也可以与社会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开展“下乡劳动”等实践教育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
2019年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新闻发布会,郑富芝郑重指出: “劳动是措施、是载体,主要是通过劳动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的,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略的活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更需要系统的、整体的精心设计。在学校开发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中,要在很好地梳理整合地方、学校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增强与学科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联系,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点与特点,使其为更好地促进国家对劳动教育要求的落实,实现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助力、护航。
以宁波北仑小港学达小学开展的“窗帘绑带的设计与缝制”活动为例。活动起于有学生发现开窗上课时,窗帘随风拂动,影响坐在靠窗位置的同学听讲。观察之后发现全校所有教室的窗帘都没有绑带。于是,学生与班主任商量后,发起了“为全校窗帘做绑带”活动。他们先是设计制作自己班级的窗帘绑带,再统计了全校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所需的绑带数量,制作完成后主动与其他班级联系,将他们制作的绑带安装在了全校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不仅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还令窗帘看上去更加美观,学生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和同学的夸赞和感谢中,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和美丽。
社会发展劳动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局限在教室,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个人的劳动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如公益教育、志愿者服务等。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献爱心活动、关爱特殊儿童和敬老院服务等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将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每年的三月“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月,各班级以小组或者中队为单位,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进入各种各样的场所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有宣传环保知识的社区环保活动,有传承革命精神的“缅怀革命先烈”活动,还有全校范围内的“献爱心”活动。与传统体验式活动不同的是,学校社会服务活动经过深层次设计,避免形式化,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服务对象,去做一些深度的体验,从而理解社会服务的价值,增强自身修养。
综上所述,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很有必要。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切实提高劳动教育效果。以便在实践中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