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精神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xiao88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必须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在语文教学应该如何体现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努力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 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走入单纯“教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教师要认清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教师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教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教师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个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与集中小组智慧相结合。
  三、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应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相机和。教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教师的讲授所无法代替的,教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713700陕西省泾阳县蒋刘中学)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主旋律。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在阅读教学中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
期刊
在当前作文教学方面,较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每次作文,学生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抓不住中心;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学生望作文而生畏,教师为教作文而作难。出现这样的状况,当然非一日之“寒”,也并非单方面的因素,与学生平素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生活素材的掌握,与教师的教法,等等,不无关系。在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地走出当前作文教学的误区。叶圣陶先生说:“生
期刊
【摘要】新课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重视质疑、积极鼓励、诱导联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探索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学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当前写作教学的突破创新存在诸多缺失。制定系统的写作教学计划、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热情、拓展开阔的写作思路渠道是当前写作教学实现突破创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写作教学 突破创新 缺失 对策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乃至新课程标准试行至今,虽然有一套套的教材凭借和理论指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现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新形象和新事物的新形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与概念。它涉及到极其广阔的领域,包含着能产生创造成果的一切思维活动。主要有“独特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综合性”等特
期刊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侵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
期刊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甚乐观,主要表现为不喜欢阅读、无书可读、读书目的不明确。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重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促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三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重要意义。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探析农村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理解,进而产生共鸣
期刊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应看到,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给学生作了限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至于创新和写作兴趣,就更无从谈起。  写作文真难,这
期刊
语文课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语文课中的写主要体现在作文的写作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写前充分指导,写后进行评讲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就是作文的批改。教师的批语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当今的语言心理学专家认为语言活动和心理活动着密切联系。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掌握认识过程的规律及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当前广大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笔者自己的看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最主要的事是要排除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在英语听力理解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障碍:    一、语言障碍    1.语音和语调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其最本质的物质外壳是语音、语调。学习语言,如果语音不准,又不能正确把握语调,就会失去辩音能力,这势必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