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鸡肋,智慧萃取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y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肋无处不在。只是,不同的时代,其倍受关注的焦点各有不同。归根结底,都在我们是否拥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和足够强大的智慧,与它直面、将它消解。
  
  帝制分裂时代的舍弃智慧
  
  鸡肋是一种微妙的审美趣向,亦是清晰的审实客体。《九州春秋》的故事,使得“鸡肋”从实物抽象化的初始,就被蒙上了一层有关血色的悲剧阴影。人们牢牢记住了杨修的血和他无味的悲壮,交付于西风古道,长自悲凉。
  事实上,跳开战争本身,用放大的眼光看,杨修的比喻恰恰赋予了鸡肋一个积极的聪明的含义。诚然,汉中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人口稠密、物产丰饶:从战略上说,乃绝蜀道之要冲,拒中原之屏障。汉高祖刘邦甚至能籍此发迹。但是,在大分裂时代,战争极度消耗生产的背景里,汉中战局的胜负并不足以改变魏蜀双方大局的优劣以及核心战略的重心。其实鸡肋的智慧在于,面对具体的战争形势,与其气合,进行不成比例的互耗,不如舍弃,退求生聚。战役的技术虽能修正细节,却往往无力从根本上动摇战局的根本,尤其是对峙双方承担物质实力以及执行权力的阶级的属性有着互为伯仲的前提。
  往前追溯400年,泰国的成功就在于舍得抛弃鸡肋的物质和道义,打破了上述的前提,让六国“自身而灭”。
  
  帝制大一统时代的道德悖论
  
  在这以后的中国帝制历史,于多次民族大融合的背景里,游牧民族特性与农耕民族特性强制性的渗透与反渗透,使得承担精神文化的阶级属性不断进行着异乎寻常的反复。而儒教的独尊,又为这种反复提供了生成鸡肋式道德悖论的舞台。众所周知,儒家系统的道德实际上是维系着帝制王朝制度的根基。人们习惯于从道德碎片中打捞渡船,最后非特不能到达彼岸,还往往陷落于理性的窠臼中无法自拔。而所谓之理性淤积到一定程度,道德便由社会约束力转变为充满社会认同感的武器,反过来伤害原始的绝对道德。譬如模范官员海瑞饿死五岁女儿之事,让人不免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在再生产能力高度匮乏的时代,这种带给人战栗和恐惧的鸡肋式道德又是如此的不可或缺,其核心性又将整个帝制历史绕入鸡肋式存在悖论的境地,并无法通过最强有力的技术而加以破解。
  拥有帝制王朝最高智慧的少数人,他们拥有以可执行性方式消解鸡肋环境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往往是温和而讨巧的。用日本儒学大师冈田武彦的话来说,“中国哲理围绕着‘恬淡、知足、乐天’……已达到了某种高级程度上的自我消解”。而其消解之客体,毫无疑问,正是鸡肋式的核心问题。
  
  信息时代的反证驱动力
  
  现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信息时代。
  在现时代,无限量的信息取代了其他所有问题而成为时代标志。就本国而言,精神文化的承担阶层由封建帝制时代的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而维系各阶层的桥梁也趋于复杂:另一方面,帝制时代的鸡肋特性以过滤的方式部分保留了下来。
  无限量的信息无疑是一柄双刃剑,我们无可否认其积极和深远的意义,但面对其打破的固有平衡与禁忌不免深存疑虑:一方面,当温饱从大众的核心关注点消失,奢侈品及精神体的存在渐趋显要:另一方面,信息量的增大加速了生产节奏,必然以削弱生活品质为补偿:当代大都市的钢筋丛林用“智慧”掩盖了自然,在高层电梯公寓的现代化厕所中匆忙排泄的经济社会中坚份子,做梦也想象不到譬如元代画家倪云林那样风雅得让人眩目的飞蛾厕所,美得是何等精致、何等可怕。而汉堡和炸薯条对健康的伤害,也远非鸡肋无法满足味蕾的享受可比。
  当然,信息对民众影响至深的还属心态。人们可以轻易获悉好于自身境况的状态,两相比较,便深觉活在鸡肋生活中。如此状态将精神化学反应,便会催化出仇势、仇富情绪,而本身一旦得势得钱,其跋扈姿态必定令人瞠目、叹为观止。
  这等由“鸡肋”产生的病态心理可以通过技术方式解决(只是多数人未曾认识到,甚或从主观上将其屏蔽)。我们所要探讨的要点,更应该置诸本源,那就是信息传播端。本时代民众绝难以主动的方式去计划性的获取信息。信息载体所承担的内容出乎意料之巨。它们甚至直接决定了受众的精神存在性。从这层意义来看,本时代的结构可以如此划分:高层机构和底层机构间的敷设已然偏离制度性联系而转向传受性联系。精神文化的承担阶层已由自然地文化客体本身转向商业目的投放。在绝大多数受众审美无立场的条件下(高速时代,审美立场的积累原是一种奢侈),贩售平庸、低俗甚至妖孽的鸡肋“文化”,此类“文化”犹如之前提到的汉堡和炸薯条,能满足味蕾、免除饥馁,却会大大伤害受众精神健康——尤其是对孩子。我们应该欣喜地看到,文化多元化的另一端,有一种叫做“内涵”的声音从寂寞处发起。他们面对鸡肋所运用的方法,是充满黑色幽默的自我解颐和向外消解,维系着制衡信息载体的力量。不能不说,或多或少,这也令人看到了时代精神的积极面。
  也许,鸡肋不过是在略显悲剧式的反证状态下,为本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内源驱动力——当然,这需要智慧的淬炼。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探讨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 Dunn)传粉生物学特性,对福建省漳州天宝五峰的细叶野牡丹居群的花部形态、花期、访花昆虫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繁育系统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叶野牡丹花瓣和内轮黄色雄蕊对访花昆虫有吸引作用;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食蚜蝇类、瓢虫类和蚁类;主要传粉昆虫有木蜂、蜜蜂;细叶野牡丹具典型的异型雄蕊,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人工自交和异交均具
期刊
今年清明节阿城就满60岁了。他从洛杉矶回京定居8年,当初与他一起在美国打拼的那拨人,现在大都是焦点人物,阿城却是例外。他只是住在京郊,很少参加公众活动。喜欢他的读者都在等,等这位“百科全书”似的老人发声。他们知道,他看问题能直敲骨髓。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序言里说,“真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旧回到原来的论点。”阿城的讲话中能
期刊
按照《黄珂》这本书上的说法,傍晚是黄珂家一日中最辉煌的时光。而下午三四点钟,客人还没有来,蔬菜食材刚刚采买回来,还都是新鲜原始的状态。这时候的时间,是他自己的时间。  采访正好约在这样的一个下午。进门一看,他果然正在读书,戴晴的《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他说自己最近非常喜爱这本头绪繁杂的书,因为它真实。  真实与顺和,是黄珂眼中的自己,也许正因为他的真实,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他。看到一些
期刊
没骨架的宣纸灯    选择做宣纸灯,首先是基于对美的追求。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技艺高超又美丽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还是器物。  张潮《幽梦影》的序言里有一句“昔人云:梅花之影,妙于梅花。窃意影子何能妙于花?惟花妙。则影亦妙。枝干扶疏,自尔天然生动。凡一切文字语言,总是才人影子;人妙,则影自妙。”设计是人的影子,十几岁初学设计的孩子就做不好中式家具,六十几岁历经沧桑的老头也做不了给可爱小女生穿的衣服。我爱
期刊
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故人以界画为易事。不知方圆曲直,高下低昂,远近凹凸,工拙纤丽,梓人匠氏有不能尽其妙者,况笔墨规尺,运思于缣楮之上,求其法度准绳,此为至难。  ——汤厘《画鉴》    界画一科    中国建筑历史久远,诞生于西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描绘了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壮观,“如鸟斯革,如晕斯飞”——巨大的建筑像大鸟一样张开翅膀,跃跃欲飞,让人不禁产生无限
期刊
西班牙女郎搅动红色的裙摆,一场弗拉明戈舞蹈正在脑海里上演,这是飞机飞翔在地中海上空,接近西班牙的时刻,内心翻动着的小期冀——那些毕加索笔下被抽离出来的现代主义符号:生死快感问的斗牛场面;鲜艳颜色鼓涨出的巴洛克城市风貌……飞机空乘人员用语速超快的西班牙语问候大家,我恍惚间觉得西班牙语相当性感,富有弹性,像地中海人的黝黑皮肤,是的,西班牙在某种程度上不像一个欧洲的国度,她古老,有着吉普赛般浪荡的姿态,
期刊
“公馆”这种提法在1 949年之后,在官方用语中渐渐被忽略,只在民间与口头上若隐若现地存在,用以指向某种消隐在政治岁月背后的,落叶与尘埃深处的建筑,但随着政治的变局而最终人去楼空、歌咽弦绝,沉默在时代变幻的风云间。直到中国重新从思想与市场的冬眠中苏醒过来,“公馆”再次被人们发现,以“遗老遗少”的面目浮现在现代都市的急躁、破坏与睥睨中,它们或被拆毁、或被商用、或成贫民窟、或成纪念馆,经过了政治时代之
期刊
列维·斯特劳斯说:“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所找到的位置。”然而,遗忘来得如此之快,很多传统技艺濒临消逝。所以,对龚为而言,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技艺,便是为我们所找到的位置留下恒久的坐标。    寻找失去的符号    可以想象龚为的生活常态:  他仿佛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走街串巷,在被人们遗忘的僻远角落,在一位正在劳作汗水淋漓的老人面前,露出孩童发现世界的欣喜笑容。  他的挎包里,装着沉沉的相机,也许
期刊
刘文彩,是“著名”的地主之一,教科书告诉我们,剥削阶级的代表大地主刘文彩,在豪华的庄园里设有阴暗的水牢折磨长工,还娶了几房美丽的姨太太过着奢靡的生活。但如今的人们,往往对此抱有一丝怀疑的神色。譬如刘文彩的三姨太凌君如,她真是养尊处优地度此一生么?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来自象鼻镇的美女    刘文彩一生共娶了5个女人,发妻吕氏,正室杨伸华,姨太太凌君如、梁慧茹、王玉清,当然还
期刊
茅古斯,在土家语中的意义是“祖先的故事”。  茅古斯,汉语也称之为毛猎舞,是湘西土家族的祭祀性舞蹈,也是土家最传统的表演艺术之一。它保留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种种精神符号。茅古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可寻到中国戏剧的古根:写意、虚拟、模仿。  祖先渔猎,祖先农耕,祖先歌唱。在田野上,茅古斯被深情地舞动。  田野,这是摄影家谢子龙所关心的。我们都来自田野,又离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