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地理的创新研究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提出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教学将不再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开展,而是真正将课程思政观点创新性地融入教学体系当中,使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对德育观点产生更为具体的理解,从而将观点内化融入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之中,使课程成为推动学生知识素养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平台。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切实打造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从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着手,寻找其中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连接点,进而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德育价值,实现利用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德育价值观念发展的目的。
  一、结合区域认知,培养民族自信
  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因此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区域认知是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理解效率提高的重要方法。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区域认知培养中的区域综合分析以及区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对比关系中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国不同区域的突出特点,进而将我国民族的特色融入到区域内容的讲解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对民族资源形成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在对区域的认知中不断强化学生对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感,最终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实现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教育目的,将思政观点切实落实在课程之中。
  例如在《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中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区域现状的展示,通过媒体手段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建立起对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特色的了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将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区域中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的区域特色,并根据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的区域农业经济以及农业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深入了解当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真正看到我国区域发展的特色,更看到我们民族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实践中的先进性,从而对民族区域建設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真正在具体的知识中转化了思政中的民族自信观点,最终实现了在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联系协调观点,树立发展意识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要求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剖析,看到人在自然环境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协调作用的必要性,从而强化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协调发展意识,从根本上避免一系列人地矛盾问题。在这一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恰当地将思政教育中科学发展观点融入教学当中,结合人地协调相关的概念切实推动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该通过课程的展开,使得学生切实了解到荒漠化的含义以及荒漠化是如何发生的,并通过课程的学习直接认识到环境荒漠化进程中的人为原因以及荒漠化治理过程中人类的协调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方法建立起深入的了解,还能从中了解爱护环节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在地理课程中建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内化了思政教育中的相关观点,为学生未来投身于环保实践中建设生态环境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组织地理实践,促成良好习惯
  地理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模块,在教师的合理设计下,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成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途径,更能够成为学生体验思政观点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强化地理课程的思政建设,使学生真正在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
  例如在《城市内部结构》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以合作形式对城市内部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需要学生以集体形式展开分工协同合作,以此最为高效地建立起结构分析模型。这一实践活动的设计不仅使得学生对城市结构相关概念形成了有具体数据支撑的具象理解,更能够使学生直接体验德育教育中的集体主义概念,最终促成学生协同能力的提高,真正通过课堂学习实现了合作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推动高中地理的课程思政模式改革,能够真正挖掘地理教学中与德育价值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对德育观点进行具象化的解读,从而辅助学生在学习具体内容的过程中对思政观点建立起直接的思考,最终真正实现专业技能与思想价值的同步提高,将学生打造成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锋.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德育教学策略——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的教学为例[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7):151-152.
  [2]李珊,顾士珍.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43-44.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的新方向,其对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推动力,其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教师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环节,要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综合提升学生生物能力,结合学生特点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基
期刊
摘要:在5G通信、大数据和网络技术交融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诸多行业不断向信息化、智慧化方向转变,人们在享受工作、生活和生产上的便利时,教育领域迎来了又一次改革、创新的契机。如何利用好网络化平台、手段,推动法学教学模式创新,是学校和教师队伍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发挥互联网平台、技术和资源的优势,可以为法学教学注入创新活力。在学生和教师分离的情况下,也能保障知识的传递,让学生享受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期刊
摘要:潜意识中每个人对某种色彩的选择都暗含着自我特殊的心理意向。西部诗人昌耀的作品总是通过色彩运用表现出沉郁和苍莽的独特气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昌耀诗文的色彩运用,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而这种内涵正是诗人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与青藏高原的共同作用孕育的。  关键词:昌耀;诗歌;色彩;生命特质  现代心理学很早就开启了对于色彩心理学的研究。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心理系统相对稳定的每个人对于颜色的使用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党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中华民族思想、情感的综合体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源泉。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要立足学员发展实际,把握时代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唤醒学员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的同时,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价值;思政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應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这也使得党史教育地位愈发凸显。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做好语文教学与党史教育的融合工作,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中年段语文习作教学为论点,就党史教育的融入路径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
期刊
摘要: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作为中部崛起和支撑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的关键节点城市,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使命。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武汉面临着缺乏金融核心板块塌陷以及缺乏金融竞争力等严重问题。本文利用数量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武汉应该借助证券业加强合作、精心布局、拥抱科技,以此加快其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步伐。  关键词:证券业;区域金融中心;金融集聚;路径  一、建设背景  根据湖北
期刊
摘要: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全球近一半人口的主要热量来源。在我国,其总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各类粮食作物的首位。培育健壮的水稻秧苗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根本保证。从种子处理、苗田选择、整地做床、铺放钵盘、合理稀播、出苗前后及揭膜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稻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培育出符合壮苗标准的水稻秧苗,为促进水稻高产、优质,提高水稻抗性贡献力量。  关键词:水稻培育;壮秧技
期刊
摘要:党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的发展理念,要求以人才培养的改革为主线,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比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当前各职业院校的改革热点。基于此,本文立足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策略途径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社会机
期刊
摘要:本文对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座位资源预约使用问题进行分析,为了解决高校图书馆座位预约问题,全国高校以实际情况为出发,提供了不同措施和解决方案。首先,从硬件的角度,提供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即实行人工管理高校图书馆的座位资源,这样能大大提高图书馆座位的利用率,但这种管理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需要创建适合实际情况的座位预约系统,尽可能的解决座位资源使用问题,保证座位有效利用,达到数字化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统一不仅体现在政治意识和社会经济上,还体现在民族文化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形成了优秀的民族精神,由不同民族共同凝聚成的民族文化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彩的。而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都离不开民族的大团结和大统一,另外民族团结统一也是构建传统文化与精神的重要基石。基于此,党校应借助民族理论课程来深化学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与理解,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