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德育课新课程体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德育课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突出工匠精神的信念教育,提升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 德育课 新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07-02
  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对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阶段,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以及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它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技工院校的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都有着重要作用。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中国品牌”离不开“中国工匠”,培养大国工匠是技工院校面临的严峻课题。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质即“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与“立德树人”的德育课目标、内容上的契合。技工院校的德育课应该担负起工匠精神培育和传承的时代责任。
  一、德育课程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技工院校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技工教育全过程。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德育课程体系,使其贯穿于德育课教学全过程,进而贯穿技工教育的全过程。技工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做事专注,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以及追求极致的精神,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实现“中国品牌”的创新,而且还要着力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二、工匠精神融入德育课新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门主干必修课构成,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公共必修的德育课,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时期。德育课的开设具有连贯性,而且每门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中都可以融入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效地融入德育课程体系必然有助于提高德育课的时效性,对德育课育人目标的完成起到了有效的助力作用。
  1.工匠精神培育与《道德法律与人生》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
  工匠精神与这门课程的融合点主要是“道德”部分及“规则意识”的认识和培养。通过观看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视频,让学生真实感受工匠精神,让学生明白,平凡永远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凡能孕育伟大,只要抱定“用心做事”的人生原则,有恪尽职守的意识、热情服务的态度、严于律己的精神,在本职工作中时刻发扬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工匠精神,就一定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2.工匠精神培育与《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
  工匠精神与这门课程的融合点主要是企业及其经营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公民意识、责任的培养。企业的发展要想长盛不衰,以及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实现“一带一路”战略,都必须要有工匠精神!作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此外,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履行公民义务,重在奉献社会,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之中。
  3.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
  工匠精神与这门课程的融合点主要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及信念、理想教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不仅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要求。课堂教学中,主要引導学生如何具体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职业理想是引领,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约束,而工匠精神的耐心、专注、锲而不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理念将贯穿学生一生。
  工匠精神内涵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的,共同构成了工匠精神的内核。将其内容融入德育课新课程体系中,通过连续的德育课,不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将工匠精神与德育课内容融合部分作为重点线索,突出工匠精神的信念教育,将相关案例串联起来,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设问、悬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例入理,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并感受大国工匠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精神,感受社会对大国工匠的尊重与崇尚,通过内心体验达成精神层面的认同,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应付作业变为主动思考,努力探索与升华自身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匠精神读本[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2]臧志军.两种“工匠精神”[J].职教通讯,2015(28)。
  [3]杨生文.大国工匠精神是什么?[J].职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杂志,2016-03-22.
  [4]聂峥.这个职业全国缺口近1000万,中央明确提高待遇[J].人民日报,2017-03-19.
  [5]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其他文献
【摘要】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德国最重要的職教特色,本文就“机电专业群”借鉴该模式进行研究得出的成果进行阐述。文章从教学资源的整合、教材的修订与编制、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践教学的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也从其他三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整合 教材的修订与编制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水文学与水资源》是兰州大学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以及结合自身近十年的教学经验,从优秀教材的选用或编撰、科研经验与学术前沿的传授与讨论、科研训练水平与质量的提高、课程专业实习的强化四方面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也指出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更新与补充必要的教学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的效果受限于教师将知识以何种形式传授给学生。研究知识的形式并相对应地加以运用将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职业教育中实践知识占了很大比例,而实践知识有其自身的表征方式,了解其表征方式。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才能保障实践知识教与学的有效性,促进职教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知识 表征方式 职教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阅读和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小学低年级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黄金基础期,借助绘本学习,通过模仿、迁移、补白、想象等方式,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形成素养。  【关键词】语言发展 双向交流 情趣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57-01  绘本,因其精美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动人的情节,被广泛运用于低幼段教学中。绘本不仅适合于讲述,
期刊
【摘要】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文根据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提出演示实验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42-02  大学物理课程属于学校的公共基础
期刊
【摘要】函数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效果显著。数列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研究一些数列问题,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数列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求解数列项的最值、前n项和的最值、数列的单调性以及跟数列有关的不等式问题时,都可以用函数的方法开展研究。  【关键词】数列 函数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
期刊
【摘要】高校是人才输出的主阵地,高校学生管理科学合理,就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就我国当今实际形势来看,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多,高校体制的多元化、高校收费、就业方式的转变、实施学分制等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以往一些相对落后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必须制定出符合自己学校现实情况的管理体系。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基本现状和如何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对
期刊
【摘要】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仅一步之遥,但若想走好这一步,却没那么容易。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工作,实现了学生身份转变期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身份转变期 平稳过渡 “三心教育” 心灵沟通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69-02  当中专学生无法全部走入大学时,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走向实习岗位。
期刊
【摘要】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提升学习者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更加有效的学校知识。创设情境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有趣,更亲切。本文以笔者课堂中自己的授课技巧为例,对创设情境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笔者在《植物写生》一课先后有过两次设计上课经历过程。第一次的“满城尽是黄金甲”课堂统统一把抓,到第二次的精缩瘦身课堂设计,两次不同的设计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笔者深深体会到,课堂设计必须有聚焦点,也就是课堂“视点”,本文阐述了笔者以《植物写生》教学案例的小 窗视角的教学分析即课堂“视点”的理解、运用、注意点等方面启示。  【关键词】小视点 大视界 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