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zibz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解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师生共同参与质疑,善于运用曲问式质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解难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真正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创设氛围;方法;质疑;曲问式质疑
  质疑解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反馈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正如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让学生学会设疑,学会提问,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似乎都懂了,可是让学生自己针对课文提问时,往往面面相觑。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设疑,就谈不上参与学习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弊端:老师针对课文主要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思考解答或是老师点拔解答。这种施教方式,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思维却没有得到培养。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见,让学生设疑,学会提问应是广大教师孜孜追求的一种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抓疑难点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宽松的质疑环境。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的质疑环境,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呢?
  1.1 师生关系的和谐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应注重用各种形式与学生联络感情,共同创设和谐、协调、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要较好地协调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就必须灵活地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的身份出现,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各种感受、疑问带到课堂上来。
  1.2 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事,教师要在引导每个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他们互相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在学习中增进友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交往,学习了互助,感受同学间的友情,形成一种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乐于请别的同学帮助;分小组讨论,学生也乐于在辩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1.3 师生与教材的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师生与教材的真正和谐,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什么,怎样讲,皆心中有数。授课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氛围,使课堂气氛与情调和谐起来,形成一个特定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吸引学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钻研学问,获取知识,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2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质疑,作为初中生,应以篇的认识为重点进行质疑。
  2.1 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经常引导学生推敲标题,针对标题质疑,有利于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能力。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一文,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为什么会有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会带来怎样的灾难?我们怎样抵御生物入侵?学生针对题目质疑出这些问题,他们必然会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阅读 课文,认真思考、解答。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把握课文的中心和结构,效果自然是好的。
  2.2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质疑,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开头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在“不能忘记”前加上“最”?怎样的背影?文中几次写到“我”的眼泪,我为什么会流泪?这样引导学生抓住本文与中心相关的词句进行质疑,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就不会有困难了。
  2.3 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质疑
  我们的学生很少有对所学的内容向老师质疑的。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疑问吗?我想肯定不是,茫茫书海,知识无穷,怎会无疑可问呢?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吓到九霄云外去了。学生崇拜书本和老师,常常认为书上写的,老师说的一定正确。我们应积极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对已学完的课文,学生的认识不可能千篇一律,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对其“结果”有疑问之处,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把疑问说出来。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一课,课文介绍了我国建造石拱桥的悠久历史,石拱桥文化的辉煌灿烂。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疑问: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就建造了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代表的大量石拱桥,这说明我国古代的建桥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我们祖先建造于一千多年前的大量的石拱桥,历经战乱和灾害,至今仍能正常使用,这说明了什么?在没有起重机的八百多年前,建造漳州江东桥时,200多吨重的石梁是如何安装上去的?这个谜有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质疑这些谜团,学生的思维便会随着问题的激辩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2.4 引导学生从看似无疑处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意义往往体现在一些细节中,表面上没有可疑之处,学生也难于发现。此时,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质疑,从而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意义。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邻人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一句,表面上看,学生没有什么质疑的地方。教师可引导学生:“跳”是小孩好玩吗?遗男的跳往助之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进一步明确:愚公的移山是正确的,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行动的,不但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还得到了邻居小孩的支持。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从看似无疑处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师生共同参与质疑
  很多时候,学生的质疑大多停留在浅显的问题上。这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进行补充式的设疑,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如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设疑:文中“遂与外人间隔”,“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两句里的“外人”所指是否相同呢?课文对“外人”的注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但经过学生的思考、分析讨论,联系上下文可知第二个“外人”指世外之人,是从渔人的角度说的,与上文所指不同。在阅读中产生疑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虽然学生调控自我阅读行为的能力较差,但是如果有了明确的提示,学生就可以按提示去质疑解难了。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提不出问题,又防止了学生提问题过于肤浅和杂乱无章的现象发生。
  4 善于运用曲问式质疑,激发、保持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兴趣。
  完全循着课文的情节进行提问,从某种角度说,这是“直问”。如果教师提出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节外生枝”的问题,问在此而意在彼,这便是“曲问式提问”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得好:“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曲问式质疑的方式对课文的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保持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是点燃思维的火花,是创造的种子,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质疑给予鼓励、表扬、肯定。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今天,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无疑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 “读”在小学教育中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会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才能让他们用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补充“营养”。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补充新的知识, 不断学习的社会,未来的教育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说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学生一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使用价值后,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课堂上听讲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师生协作的高效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期刊
在当今推行道德课堂和高效课堂的新潮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语境,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才能使这群初次接触英语的孩子们对这门学科一见钟情、兴趣至深。  在1993一1994学年我国开始普及英语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既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又符合语言教学规律,教材的变更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
期刊
【摘要】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宝贵遗产,是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珍宝。著名作家康斯坦丁·萨布罗夫创作的《蔚蓝色的峡谷》就是一曲流淌着自由与宁静、和谐与浪漫的乐章。这个用俄语创作的短文,却蕴含着中国道家的思想。作品洋溢着作家渴望自由,追求祥和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出道家遵循自然,无为不争的核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文中的道家精髓。  【关键词】作品;中国文化;道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教学中的快乐学习进行探索。从政治课上营造“快乐”教学氛围、广纳“快乐”教学素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实施快乐教学法应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力求构建一种“快乐”的政治课教学体系。  【关键词】合作探究;快乐教学  初中孩子,尤其是初一的孩子,正处于转型期,他们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主要是指阅读课文时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从表面看,语感的对象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在它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情感。显然,语感的对象实际上是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和意。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如何具体地进行语感训练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 指导诵读,感知内容。  就语文本身来说,语言文字是形成思想感情的内
期刊
【摘要】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化学教学需要多种学科的协调努力,需重视学科们的联系,增强跨学科内容。化学学科有他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物质的名称和发生的各种现象都要借助于语文的字、词、句。  【关键词】语文知识;化学教学;运用  一是当今化学教材的编写,首要的一点就是提纲性不强,学生根本就看不见本章本节的主题及标题,这很不适合学生思考和自学,只能是学生非听老师的教学不可,就连教师也非得看教
期刊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将英语作为陈述性知识来传授, 以掌握语法规则为目的,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在使用语言时缺乏灵活性, 缺乏真实情境中的交际能力。目前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仍停留在单一的字、词、句型等语言形式的讲解上,而忽视了语言本质功能,即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分析和训练。而语言的交际能力观应是当今基础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影响因素  《高中英语课
期刊
随着近几年义务教育教材的全面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培养创造型人才,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浅谈个人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1注重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教法的改进。在教学中
期刊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育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越来越重视语文教育。电视里也出现了《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等一系列的栏目,这无疑向我们说明母语的重要性、语文的重要性。就语文学科而言,要想让全体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得到提高的话,就得从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语文素养抓起。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学困生的语文素养呢?我是这样做的:  1与学困生做朋友,走进学困生的心里  所谓学困生,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