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留住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法宝,让整个班集体充满温暖,让学生的心田沐浴阳光。爱是老师播撒在学生心田里感情的种子,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让爱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有让孩子们学会享受爱、懂得爱、付出爱,我们的教育才真正有了成效,整个社会才会到处充满爱。现在我把自己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把孩子溶入爱河
  在多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把爱的阳光遍洒给班级每位同学,不论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不论是聪明的还是诚实的。我处处关心孩子们的生活,经常给他们剪指甲,整理服装;我时时注意孩子们的思想,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愁。我公正地评价着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都能放射出灿烂的光彩。我那和风细雨般的话语像涓涓泉水流进他们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使学生倍感温暖。不仅如此,我还以大海容纳百川的胸怀去宽容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不与学生计较。我把我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在爱的河流里健康成长着。
  二、让孩子读懂关爱
  我们既然把爱送给了孩子们,就应该让孩子们读懂亲人和老师的这份爱心,真正去享受老师的爱,了解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了解到老师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王欢同学没有交作业,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他却成心跟我作对地说:“我不想做。”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竟是这样的态度。回想起以前对他的关心与爱护我的心里真像五味瓶打翻了一样,不是滋味。平静之后,我就跟他谈起平日里我对他的关心与爱护来。为了让他学习进步,每天作业上的错题我都是守护在他跟前直到他改对为止;为了锻炼他的胆量和组织能力,我特意让他当文体委员;他生病了,我送他去校医室;他有一点进步,我总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面对老师平日里对他多方位关爱的事实,这位同学低下了他高昂的头。那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孩子的关爱一定要让孩子读懂,否则的话你的一片苦心将会石沉大海。所以我们既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周围的人,又要教育学生学会理解、体谅、宽容他人,更要教会他们通过分析关爱自己的人的言行、动机探求其实质,领会父母、师长的良苦用心,还可结合教学中相关内容,结合班内、校内以及社会上真实的事例,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认识真爱、领会真心、感受真情。
  三、教孩子付出爱心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想让孩子们享受爱、读懂爱,更重要的是必须教会孩子怎样付出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们付出爱要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平日里我总是用身边的琐事教育孩子怎样付出爱心,打扫卫生干净的同学,我称赞他们为全班同学付出了爱心;体育小竞赛前,我总是说:“谁踊跃参加就是为班级付出爱心。”为了教育孩子们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自己的父母,我特意安排了一次讨论会——“怎样感恩父母?”通过讨论,孩子们从心底里懂得了为自己的父母付出爱心就是:为工作归来的父母倒一杯茶、帮做饭的妈妈择菜、主动打扫自己的房间、把电视让给父母看……我经常教育孩子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当别人帮助了你时,你应诚恳地说声“谢谢”;当同学生病时,你应替他值日;当一方有难时,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这些事虽小,但它不仅使别人感到快乐,而且也使孩子们心情舒畅。
  四、让爱形成习惯
  懂得爱是一种能力,它将伴随人的一生而使之收益,爱的能力是为别人付出时培养的,付出的爱越多,方式越好,得到的心灵回报就越多,学生懂得爱的含义也就越深刻。我对学生的爱已经形成了习惯,一种内化了的崇高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像阳光下、春风中、绿树间潺潺的清泉,在一方方幼弱的心田漫溢开来,在这种感染下,我们的孩子也会形成一种习惯,那也是“爱”。学生能够主动付出爱,付出爱是自发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爱的付出时,便会将它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的爱心形成习惯。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爱护森林、去爱护小河;去爱护植物、去爱护动物;去爱护环境、去爱护我们人类······去爱护所有值得爱护的东西。
  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就是一粒和平的种子,因为爱的付出不是寻求简单的回报,它更是一种责任。心理学家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有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了,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了,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了人生就跟着改变。(作者单位 陕西省白水县东风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
其他文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曾开始困惑起来,“这学生怎么就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好啊”,“真不明白,我看真是不想学了”,“和他沟通怎么这么难呢?他怎么就是认为我和他过不去”,“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种种困惑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团团罩住。分明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隔了一堵厚厚的墙。苦口婆心的说教变得苍白无力,我非常渴望找到一扇门通向那个绚丽而又神秘的心灵世界,可是门在哪里呢?我一时有些不安起来。  
期刊
评语分作业评语和学期评语。学期评语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阶段性的综合评价,一则好的评语。会起到好的教育导向作用,因此我特别注意利用赏识的眼光来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评语写作上下了一些功夫,收到了一定成效。  首先,我努力去接近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兴趣爱好等,让评语有话可写,避免千人一面。担任二十几年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哪个孩子好动,哪个孩子自制力较差,哪个孩子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令学生生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只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终身受益,就是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求实、求新、求变,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吕叔湘说:“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能力的提高,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而是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写不好作文,因为有“厚积”才有“薄发”。
期刊
一、利用数学工具。把某些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使其简化。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期刊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品德学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也引起了众多老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如何有效利用生活资源已成为品德教学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笔者结合实践探索,从找资源、“借”资源、用资源等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品德学科课程资源“贫瘠”的现状,从而促进农村小学品德学科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以“小”见“大”找资源  品德课程是以个人
期刊
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语文学科,教师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在主体实践、思维创新上做文章。  一、在自主中探究,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摒弃以老师的讲解分
期刊
前不久,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听了常培玲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她讲的是五年级的古诗: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常老师是我县的市级教坛新秀,她新颖独特的教学技巧、出口成章的演讲口才、丰富老练的教学经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校认真思考总结后,写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们共勉分享。    一、巧妙导课,引人入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老师缺乏激情,学生没有兴趣。然而常老师
期刊
在听海门东洲小学吴建英老师执教苏教版第4册的识字之前,我心里不免有点犯嘀咕:识字教学通常显得枯燥无味,要想上得生动有趣是有难度的,更何况她还是借班上课呢?谁知听着听着心中不禁暗暗叫好:这的确是一节高效的识字课!  高效的课堂必定体现教者的高明之处。那么,这节课“高”在何处呢?    一、“趣”字贯穿始终  1.课前激趣  由于古汉字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是陌生而难懂的,为了激起学生对古汉字的兴趣,在课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领域。但从目前语文教改和实际教学来看,文言文教学相对现代文教学,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的实际状况。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入手,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一、新旧联系,古为今用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文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都和今天有遥远的距离,尤其是与中学生的喜好和知识阅历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