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两亭之间,细品醉翁之“乐”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他时常游山玩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和尚智仙结为好友。为便于欧阳修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醉翁亭”,并写下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第二年,欧阳修携客去丰山游览,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将亭命名为“丰乐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丰乐亭记》。
  在进行《醉翁亭记》一课复习教学设计时,我决定将《丰乐亭记》与其进行互文比读,引领同学通过比较品读这两篇亭记的优美语言,领略文中所描绘的优美自然风景,仔细体味作者“醉翁”表露出的非同寻常之“乐”。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对·《丰乐亭记》的疑难词句进行了疏通,对关键语句进行了翻译,同学们对文本的内容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我们进入了重点学习环节,即理解文中“丰乐”有哪些具体的内涵:
  师:根据你的阅读,你理解到题中的“丰乐”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内涵?请以文本为依据说出你的看法。
  生:“乐其岁物之丰成”——丰年之乐。
  生:山水之乐——“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师: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谷都是可“乐”的,那这里的“亭”有乐可言吗?
  生:有,“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因为有乐趣才“往游其间”。
  师:对,本来这里的山水就美,建了亭之后,这里的风景就更加美了。山、水、谷、亭之乐合起来可称为“景之乐”。还有别的“乐”吗?
  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修之乐。
  师:对,这属于“人之乐”。文中还有其他的“人之乐”吗?
  生:滁人之乐——“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师:对,百姓喜欢与太守一起游玩,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官与民和谐相处的融洽氛围,不由得联想到《醉翁亭记》中描述的一些画面。
  生:还有四时景物之乐——“掇幽芳而阴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师:很好!《醉翁亭记》中同样也写到了山问朝暮、四时景物变化带来的乐趣。那么,丰乐亭的景乐,这里的人也特别快乐,作者想告诉我们,这些乐的根源又在哪里呢?在于“时之乐”——“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所有的“乐”,都来自于太平无事的年代,应当倍加珍惜,这也许才是本文的深层内涵。
  师:同学们想一想,古人说的这个“理”,在今天是不是还有道理?大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稳定平和的局面,还谈何发展进步?小到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安定团结的班风,乱糟糟的,你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吗?
  同学们对《丰乐亭记》中“乐”的丰富内涵有了具体的理解,再联系《醉翁亭记》来细细品味两文之“乐”的异同,就有了认知的基础。为了让同学们既能品读出“乐”的个中真味,又能掌握互文比读这根具体“拐杖”,我想到了“百字小品”这种评点式阅读方式:
  师:品读名家作品,其实是在借助语言和名家进行心灵的对话。本文与《醉翁亭记》都多次写到“乐”,但“乐”的具体内容和写“乐”的笔法又有所不同。你能自选角度,通过品味语言进行比较辨析吗?要求:六人小组合作探究,每组完成一则百字左右的品赏短文。
  (多媒体提示写作指导内容’:[“百字小品”写作要点]①明确角度;②品味语言;③表达感悟。[“百字小品”写作示例]《醉翁亭记》的山之“乐”,乐在琅琊山“蔚然而深秀”;《丰乐亭记》的山之“乐”,乐在丰山“耸然而特立”。同是滁州之山,前者清秀,后者壮美,两相对照,作者的用词特别形象、生动。)
  师:除了“山”之乐以外,同学们还可以扶哪些角度进行品析?对,还有“水”之乐,“四时”之乐,“人”之乐等等。
  (生小组合作品析。师参与小组合作,进行指导:选择品赏角度,寻找相应文句,交流阅读感悟,再由组内写作最好的同学组织语言,形成书面评析。)
  师:请各小组将你们合作探究的成果送上来展示交流。
  生小组1:《醉翁亭记》中的水“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给人一种涓涓细流的生命感,十分柔美;而《丰乐亭记》中的水“中有清泉,潸然而仰出”,给人一种充盈的跳动感,使人感觉富有希望,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生小组2:《醉翁亭记》中水之“乐”,在酝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也”;而《丰乐亭记》中的水之“乐”,则在“滃然而仰出”。前者恬静柔美,后者活泼充盘,两相对照,作者写得十分形象生动,充满了对滁州山水的喜爱之情。
  生小组3:《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而《丰乐亭记》中欧阳修的乐趣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同是修之乐,前者着重自己的乐趣,而后者着重百姓的安闲之乐,但都表达了以民之乐为乐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体爱人民的感情。
  生小组4:《醉翁亭记》中,人们“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一幅悠闲、自得的生活图景。《丰乐亭记》中,人们“乐其岁物之丰成”,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和平年代,说明作者将滁州管理得非常好。
  生小组5:《醉翁亭记》通过“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将宴酣之乐写得形象生动,借此衬托了太守之乐;而《丰乐亭记》中,修“乐其地僻而事简”,写出了生活之悠闲、安恬。所以《醉翁亭记》中的“宴酣之乐”与《丰乐亭记》中的“地僻事简”之乐不同。
  ……
  师:同学们合作形成的感悟评点,让老师深感振奋。下面也把我的阅读感言与大家分享。
  老师感言一:《醉翁亭记》的山水之“乐”,在琅琊山“蔚然”深秀,在酝泉水“潺潺”泻出,在醉翁亭“翼然”泉上;《丰乐亭记》的山水之“乐”,在丰山“耸然”特立,在幽谷“窈然”深藏,在清泉“滃然”仰出——同为滁州山水,或温婉清秀,或挺拔壮美,形象虽各异,描绘多逼真!细品几个“然”,用语特传神!
  老师感言二:《醉翁亭记》“乐”在“趣”。“趣”在山问朝暮、四时变化。在游人呼应、宾客喧哗,在“颓然”太守“苍颜白发”,在山林禽鸟鸣声上下——“趣”的层面何其多也!《丰乐亭记》“乐”在“理”。虽有“山谷清泉”,也说“四时之景”,但重点似乎更在文末的理上:“生无事之时”方能“安丰年之乐”——“理”的表述何其明也!
  老师感言三:《醉翁亭记》的“乐者”洒脱,洒脱在开篇现“醉翁”,中篇只“太守”,篇末才点出“庐陵欧阳修”——读来似觉欧阳“醉翁”酒虽醒而意未消,笔墨淋漓酣畅,完全一个寄情山水的“文人”;《丰乐亭记》的“乐者”平稳,平稳在开篇“修既治滁”,中篇告民以“理”,就连结尾的落款也不忘标明自己官职的全称“右正言知制诰……”——读来颇感欧阳“知州”心气平而精神爽,行文稳稳当当,俨然一个善于教化的“官人”。
  老师感言四:《醉翁亭记》之“乐”……《丰乐亭记》之“乐”……
  师:“感言四”还没有写好。越是仔细品读,我对欧阳修这两篇亭记的兴趣越是浓厚,我觉得自己的发现越来越多,自己的感悟也越来越多……我还想继续写下去,同学们想不想?
  生:想!
  下课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仍然在醉翁亭、丰乐亭的美景中流连,仍然在欧阳修闲适洒脱、悠然自得的情趣中回味。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在人生遭遇挫折困厄的非常时期,醉翁的“乐”是一份排遣孤寂的爽朗,是一份放大幸福的坦荡,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生活宣言。
其他文献
我生于1930年的上海,等我进小学和上中学的时候,新文学运动已经波澜壮阔,至少在大城市里,在实施现代教育制度的学校里,古文基本上退出了文字的流通领域。以白话文写作的作家,如鲁迅、胡适、郭沫若、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冰心、丁玲,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因此,我记不得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有唐诗、宋词,也记不得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韩、柳、欧、苏的文章,在白话文逐渐全方位进入文化领域的那时,即使选录一些古典文
期刊
1952年的这一天,我和平常一样早起,给麻风病人服药,嘱咐他们先准备一下,马上就要作弥撒。  这里是圣帕布罗麻风病院,与其他医院不同之处在于一条亚马逊河,把南岸的患者和北岸的医生、护士等医院的职工及修女隔绝开了,一边是垂死挣扎的灵魂,一边是充满希望、怀揣理想的生命。  在这雨林环绕的小岛上,阳光能遍及每一个角落,驱散每一丝阴湿的空气。  弥撒之后,已近中午,总管把两个医学志愿者带来南岸,并由我领他
期刊
“还可以吧,我有进步吧。”走下评课讲台的长华歪着头问我。听着这二十多年不变的怯怯问话,看着那二十多年不变的率真眼神,你会感到,他,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还是“他”——武汉六中语文组的小帅哥,我的小同行。  “进行教学科研的目的就是带出一支队伍,因为我们是实践第一线的科研,研究的过程就是课题组成员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过程。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十二五’期间,能踊跃申报课题,并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在一
期刊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今天,举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座谈会”,我因年老体弱,不能亲临,以书面发言代替口头发言。敬请原谅,敬请指正!  “五四”运动(1919)以来,中国语文进入一个新时期,称为“语文现代化”。主要工作有:普及普通话、推广白话文、简化汉字、制订拼音字母、发展信息技术,提高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科学水平。这些成果都要记录在辞书里面,于是辞书事业一步一步更新和发展起来。  19
期刊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那个黄昏更美丽的。黄昏了。  那时我正在一所乡镇中学读初二,那时候的乡镇,自然是比不了现在的乡镇,似乎所有的小摊、店铺都要与那所中学联系上,不喧嚣、不热闹,甚至有些沉寂和破败。  那时候,下课铃的声音也是由入控制,敲钟人是校长的女婿。只要他的身影在我们对面教室的屋檐下闪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下课了,后来,我们就私下叫他“敲钟人”或者叫“鼓丧钟的”,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突然翻到海明
期刊
老话重提,不得不提。  北京青年报说,“最该读的书,没人读;最该读的人,不去读;最该读的时候,没在读”,这种现象虽是社会一痛,也是语文教学之痛。  反思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社会公众的厌读,是不是也该负些责任,甚至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看我们的语文课,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呆若木鸡百无聊赖,语文学习无滋无味。每课每节,长年累月,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做着繁琐甚至是无聊的拆解分析,有几人顾及到了学生的阅读兴
期刊
大学生生活结束后。我留校任教。在中文系资料室的大桌子上睡了一段时间,汪文顶来找我,问我愿不愿意到现代散文史研究室去工作,给系主任俞先生当资料员。这份工作无须坐班,自由度大。想想这一段时间,人总是在一个位置上坐着,整理文字卡片,腻味透顶,又不能在台面上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时间长了,没有不被扭曲的。就我知道的许多生性灵动的人,坐班坐坏了性情,年纪轻轻已是老气横秋,连行路的姿态都显示了死板。这样的人生,当
期刊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之说,在文言文教与学中,也是非常恰当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效果不好。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并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之中,已迫在眉睫。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
期刊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担有人文教育的职责,这是毫无疑义的。即使力主语文的本质是“工具”论者其实也并不否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盖儒者之争皆在名实”,分歧在于对人文性的理解以及人文性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呈现。  “人文性”的基本含义当指一种精神品质,是以人为对象的思考,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要培养学生自发的向上之心和向善之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养成一种德性。在学校的各科
期刊
父亲有一辆“永久牌”单车,从我记事起,他就骑着它摇摇晃晃地上街,嘴里吹着口哨。母亲说,父亲和她谈恋爱时,坐的就是这辆单车。母亲说时,脸上有一圈红晕。我便在脑海里想象,父亲骑着单车带着母亲行驶在春草弥漫的小路上,父亲为母亲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么美丽的歌曲。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听说这辆单车是爷爷送给父亲的。父亲当了三年的兵,退伍后,爷爷就送了他一辆单车。其实爷爷对父亲并不好,他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