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始薄发 情动乃文佳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受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能推动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首先,情感能诱发写作活动。对学生来说,主观上没有作文的积极情感,则会使作文成为折磨人的苦差事,使学生产生逃避应付的态度。这样,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下面一个实例,足以说明情感对写作的诱发作用。两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我的同桌》。一位教师从确定中心、选择材料、使用语言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指导,但到落笔时,学生仍然觉得无话可说。另一位教师在写作前组织学生开展“同桌比美”活动,并要求把同桌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向他们的家长汇报。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有实用性,有一种向同桌家长报喜的激情。这样,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感觉,产生“情动而辞发”的效果,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其次,情感能推动写作活动。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学生爱作文,有成功感和创作欲,精神就振奋,面对作文题目,就能自觉地集中注意,精心思考,寻找材料,选择恰当的人、事、景、物来写。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作文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十分重要。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学生对作文具有需要感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参加实际活动,作文就有东西可写;积极地参加实际活动,写出的文章就有特色。所以,中学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有一次指导学生写作《春天来了》,在一个教学班是常规做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构思、选材、开头、结尾,然后让学生开始写作。结果,从学生的完成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有的甚至分不清哪些景物是春天的,哪些景物是秋天的,明显是胡编乱造。在另外一个教学班,改变了做法:上课时正值春光明媚的上午,于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踏进校内的花园,感受春天,触摸春天,和春天“亲密接触”,然后,再让学生写作。这一次的作文,可以从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真切地体会到花的鲜艳、草的清香、鸟的欢快,春天真正地“来了”。两次作文的效果,不言自明。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对作文具有兴奋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第一,向学生进行写作目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第二,经常表扬那些认真学习和刻苦学习写作的学生;第三,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他们自始至终处在情感的氛围之中;第四,自由命题,写自己见闻,适当开展作文竞赛活动。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多种方法并用。某学期,班里的一位女生,参加市作文竞赛,获得了三等奖。我抓住这个契机,把获奖证书张贴在教室内,并在班上进行了适当的宣传。从那以后,有很多平时怕写作文的学生,经常拿着写好的作文让我修改,经过修改后,我鼓励他们投给报刊,竟然有几篇见诸报端。后来,班上的写作气氛越来越浓,写作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三、作文指导要耐心细致,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没有情感的作文指导是苍白无力的作文指导,是徒劳的作文指导。因此教师要耐心、热情、细致、周到,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作文指导,首先是观点、态度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写”,明确作文的目的和要求,调动写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在方法上给以指导,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事物,广泛地搜集材料,通过思维和联想,使他们懂得写什么题目,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教师还要向学生提示写作思路,必要的词语和其他注意事项,如结合范文对所作的提示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依据过去学生写作中较普遍的毛病,适当地指出容易出现的问题,启发他们在下笔之前考虑清楚“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必要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即“面批”。
  四、作文批改要多加肯定,使学生克服自卑感
  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都喜欢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鼓励适当,往往能使他们增强信心,提高作文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要注意发现每个习作中的点滴优点,即使是一个词语用得恰当,一句话说得中肯,也要给予鼓励,加上表扬性的符号或者写上批语,从而鼓励他们发扬成绩,激发他们继续提高。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教过一个班级,学生们学习基础差,成绩低,丧失了学习信心。一次,钱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只提三条要求:题目写在中间,分段,每段开头空两格。他批改作文时只看这三条,只要符合这三条,至少打90分。学生看到90分很高兴,钱老师对他们说,根据老师的要求,你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要求,那你就应该得90分。第二次作文,钱老师又提出了几条要求,学生们写得很认真,就这样慢慢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我认为,钱老师的“高分”做法很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推广。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达到某些要求,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可以得到“高分”。以后,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让学生在“高分”中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五、作文讲评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表扬,让学生具有欢乐感
  作文讲评,应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进行正面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讲评课的表扬与鼓励,不仅要放在作文本身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还要注意对写作刻苦努力、方法又准确的学生予以鼓励。比如,有些学生准备了笔记本,经常摘抄作文选、课本及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词语,有些学生平时能够坚持写日记,教师就应当在讲评课上介绍他们的做法,加以推广。另外,表扬面要注意宽一些,力求注意发现稍有进步的作文,哪怕是“一鳞半爪”,特别对那些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发现其局部有优点或者几句话还写得不错,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这将大大增强他们作文的兴趣与写好作文的进取心。当然,对程度较低的学生的作文也要进行剖析与针砭,但要慎重,不能嘲笑讽刺,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包含着情感的风云,无处不闪耀着情感的光彩,无处不燃烧着情感的烈火,也无处不跃动情感的驱动力。只有充分地激发、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才能引导学生自由地抒发真情,从而水到渠成地写出佳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213127)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更要将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到首要位置,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不会感到吃力,教师的教也会变得格外轻松。兴趣的建立不是“呼之欲出”的,它也要依托于一种方法。  一、投其所好,生动组织,以情景之“趣”作文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投学生所好,将学生熟悉的生活
期刊
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也应该关注于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亲情”是所有道德的发源,是构建美丽家庭、社会的要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而试图摆脱父母,易产生亲情冲突,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初中阶段必须给学生传递正确亲情价值观。语文教学应科学运用教科书这一载体充分挖掘亲情题材,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在学习文本的过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下的竞争学习模式转化成合作的关系,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结构,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交流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较强的交流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同时还是初中语文传授教学中的新模式,不仅能促进群体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
期刊
“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可是,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百篇文章,一个作者”的奇怪现象,也就是说,同一话题,大家的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立意,大都一样。在作文的立意上,学生主要存在“旧”、“浅”、“散”三大误区。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作文立意的应对策略。  一、突破“旧题”,引入“活水”  相信不少老师都布置过《一件
期刊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一直是考场作文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作文大多如一潭死水,没有灵性。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作文,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已成为常态。这就需要为学生觅得一汪清泉、一股活水。如何才能为作文寻到源头活水呢?  一、阅读探究素材,提高文学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阅读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分析、概括、归纳
期刊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要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不应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一、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兴趣  多年以来,作文教学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教师封闭在校园内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周而复始,其结果是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感越来越
期刊
一篇作文要想出彩,应该学会巧借物象。在写作教学中,不妨和学生一起灞桥折柳,伤春送别,拨琴扫弦间,定能弹出别样的雅意。  一、一物倾情,脉穿全文  生活中有感动,才有写作的冲动。反之,写作时要抓住凝结情感的“物”,细细描摹,反复渲染,贯穿脉络,在行文中体现情感,表达心境。  父母之爱是经久不衰的写作主题,在接触这类文章时,一些学生会模式化地出现“雷人”情节,如天下大雨,沾湿了母爱一片;医院急诊室被挤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组织者是教师,他们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又需要同时面对文章作者,只有了解了作者生平和写作文本的背景,才能对文本主题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否则就可能出现天马行空般的偏差;如果文本中存在人物,师生必须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位置看问题。这种教与学的方式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求参与的师生能够随时站在需要的角度和位置,以新的身份看待新的问题,这跟演员入戏是一个道
期刊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晚年代表作品之一。写作此文时,陶渊明已归隐田园多年,经历了“猛志固常在”的青壮年时代,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其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虽然陶渊明也曾作诗“心远地自偏”以自嘲,但是中国古代优秀读书人固有的“大济于苍生”之志,使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面对刘裕废晋,陶渊明心怀不满,在这种背景下,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一文。此文语言质朴简洁、情节引人入胜、结构精致巧妙。蕴含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期刊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都和语文基础知识紧密相联,而语文基础知识又是语文阅读的前提条件,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积累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初中阶段,重视阅读教学能让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加扎实,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当前,语文试卷通常由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三个部分构成。在阅读中,既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又有语文写作练习,因此,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地位重要,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