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一直是考场作文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作文大多如一潭死水,没有灵性。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作文,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已成为常态。这就需要为学生觅得一汪清泉、一股活水。如何才能为作文寻到源头活水呢?
  一、阅读探究素材,提高文学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阅读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分析、概括、归纳和鉴赏的能力,而这些知识与能力又是提高作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如何通过阅读探究提高文学素养?
  首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韩愈称:“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就是要求博览群书。阅读是一种能够起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作用的作文教学方法。
  通过“视察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比单纯靠教师指导形成的方法更具生命力、更有创造性。前苏联学者凯洛夫曾说:“文艺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美的欣赏,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审美感受,扩充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加强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中感悟生活、抒写生活,潜移默化地接收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天长日久,学生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写作技巧也自然成熟了。
  其次,要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素材,逐步培养学生赏析与探究的能力。《想北平》和《我心归去》中都写了思乡。结合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我从“感情抒发、手法运用、场景描写”等方面设计了问题。经过探究,学生明白:无论是游子,还是旅人,他们都是把心灵寄托于故乡,那一条曲折的小路,一声熟悉的吆喝,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但《想北平》重在抒情,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故乡北平的深情厚意,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斑斑血泪;而《我心归去》在抒发思乡之情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哲理上的思考,将诗情和哲理有机结合。
  同写乡土之思,可以虚实结合,可以引用诗句,可以绘形绘色。通过多角度的阅读与探究,学生们的讨论、思考、想象的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提升。阅读积累了基础,探究提升了能力,写作何难之有?
  二、妙用课本素材,做到学以致用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很多经典篇目既带给学生丰富的人文和精神财富,又为学生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善于将教材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妙用教材内容充实自己的作文,自然就能收到极好的效果。
  孙犁的《亡人轶事》中,作者对亡妻的愧疚、思念等深情感动了学生;文中“每逢孩子发高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等细节,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这个时候,如果将感触变成文字,将细节描写转化为实际行动,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学生在《爱的味道》中这样写道:“坐在窗口的她,体态臃肿。温热的阳光下,她那双缝衣服的手,像粉色的蝶,在记忆里头蹁跹。……外婆把我抱在她腿上,一边唱着熟悉的歌谣一边给我喂豆腐。外婆用勺子搅拌了几下,白蒙蒙的雾气遮蔽了视线。……我有些迫不急待,但外婆还是靠近嘴边轻轻吹了几下,用嘴唇试温,再一点一点喂我吃下……”“抱在腿上”、“靠近嘴边轻轻吹了几下,用嘴唇试温”等生动的细节,满含浓浓的爱,真情流淌在心底,美文流淌于笔端。对于课本素材,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细致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素材
  妙用素材仅属模仿,要想提高文学素养,还必须积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会观察生活是提高作文素养的第一要素。
  可以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在观察中,既陶冶了道德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又积累了丰富题材。去穹窿山社会实践,攀登山路后他们明白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含义;登上山顶时,他们对“一览众山小”的内涵豁然开朗了。草坪上、花坛里的白色垃圾激起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翠竹身上的刻痕,引发了他们的鄙夷之心,这些效果,在平常的教育中无法达到。
  周末去社区服务,他们写下了《那一滴浑浊的泪》;运动会后,他们写下了《飞跃的翅膀》;下雪天义务清扫街道,他们写下了《风雪中跳动的火焰》。一篇篇文章在观察后诞生,一个个独到的感悟在生活中形成,一份份爱心在真情中凝聚。你说,这样的写作还难吗?
  陆游在告诫自己儿子学诗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积累素材,不失为作文清源的又一股活水。
  四、适时仿写感悟,锤炼写作能力
  阅读与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鉴赏与探究提高了辨析的能力,而感悟与仿写则可以锤炼写作能力。感悟和仿写的素材可以来源于教材也可以来自课外的阅读。
  比如,学了郑愁予的《错误》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错误》改写成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学了《项羽本纪》后,学生以《项羽,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下了下列文字“威震江东,历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乌江流水滔滔而逝,你的轮廓也消失在天边的尽头。一声叹息,叹出了我对你的百种滋味。”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仿写或阅读感悟,学生在仿写或感悟中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学会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变得更有目的性,习作在学生眼里开始变得简单,他们逐渐找到习作的方法。
  在平时的写作中,他们会把学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不自不觉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既增强了效果,又锤炼了写作能力。
  五、张扬学生个性,抒发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动人是文章生命的根本。那种由教师辅导、学生仿写的文章,埋没了学生真实的想法,背离了语文教学规律;那种机械运用名人事迹拼凑材料、远离生活的作文,因缺乏真情,即使看起来豪情满怀,也难以掩饰情感的干瘪与虚假。
  “文贵于真”,不是自己的思想,学生怎能写得好呢?作文就是写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就应该是真实情感的体现。所以,习作中无论是记叙抒情,还是描写议论,都要做到以情动人。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能为写作找到源头活水。让我们遵循“导”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激发学生的文思,并把涌动的文思及时疏导到纸上。让我们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走向五彩缤纷的社会,广泛阅读,积累生活,丰富知识,寻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心灵自然流淌的泉水。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14444)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将目光放在教学课本内容与教学目标上,教师一人抱着书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台下的学生的思想却早已跑到九霄云外,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听课效果不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调乏味。单纯的理论讲解与讲授会让学生倍觉抽象,难以理解,无法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一听课状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教师应该根据语文科目的
期刊
杜甫的《望岳》入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初中生对诗歌所抒发的不怕艰险、攀登绝顶的豪情壮志感受不深,总觉得跟以往学习过的主题诗文差不多,没有新颖之处。笔者以为教学《望岳》时,若能紧扣“落第”这个写作背景,与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拓展比较阅读,就能一下子拉近今日学生与唐代学子的距离,与千年诗圣对话,引发共鸣。  唐玄宗二十三年,杜甫赴洛阳应进士试,名落孙山。于是在赵、齐一带漫游,《望岳》就是诗人
期刊
中考作文要求“创新”,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在话题作文中,创新的最直观表现就是语言,语言是写作的最基本因素,是思想表达的重要工具。当前,学生作文的通病是语言缺乏创新,这必然导致作文出现千人一面、千口一词的弊病。  分析中考优秀作文,我们会发现,优秀作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整散结合,或豪情满怀,或富有哲理,或激越昂扬,或朴实自然,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一篇文章没
期刊
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悲剧人物和反面人物,在分析这些人物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也就是说,要读出人物的真性情,追寻人物气质与精神的闪光;读出生命的缺憾,追寻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的觉醒;读出人性的弱点,追寻人格的健全与心理的成熟;读出悲天悯人的情怀,追寻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生存环境的和谐。  《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案例》(《中国德育·第叁卷》2008年第11期)曾载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老师:如果你是辛
期刊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传承华夏文明。”优秀的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和艺术精华。长久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因其太过沉闷而陷入困境。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文言文教学要么讲解、诵读、积累,要么实词、虚词、句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主体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被动接受,枯燥记忆。教师枯燥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抄写、背诵与练习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特征,使本应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
期刊
形象鉴赏是古典诗歌鉴赏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使师生打开鉴赏诗歌的通道,拨开诗歌鉴赏的“迷雾”。应该以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为突破点,以求获得诗歌鉴赏的“金钥匙”。  一、借助意象、典故、细节,感知形象  意象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象常常寄托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期刊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更要将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到首要位置,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不会感到吃力,教师的教也会变得格外轻松。兴趣的建立不是“呼之欲出”的,它也要依托于一种方法。  一、投其所好,生动组织,以情景之“趣”作文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投学生所好,将学生熟悉的生活
期刊
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也应该关注于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亲情”是所有道德的发源,是构建美丽家庭、社会的要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而试图摆脱父母,易产生亲情冲突,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初中阶段必须给学生传递正确亲情价值观。语文教学应科学运用教科书这一载体充分挖掘亲情题材,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在学习文本的过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下的竞争学习模式转化成合作的关系,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结构,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交流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较强的交流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同时还是初中语文传授教学中的新模式,不仅能促进群体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
期刊
“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可是,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百篇文章,一个作者”的奇怪现象,也就是说,同一话题,大家的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立意,大都一样。在作文的立意上,学生主要存在“旧”、“浅”、“散”三大误区。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作文立意的应对策略。  一、突破“旧题”,引入“活水”  相信不少老师都布置过《一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