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要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不应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一、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兴趣
多年以来,作文教学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教师封闭在校园内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周而复始,其结果是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感越来越深。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做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的写作现状、写作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进行分层合作教学。
小组作文,演绎合作精彩。二人或数人合作行文,在成年人的写作实践中并不鲜见。能否将此法用于学生作文训练中呢?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一次“收藏幸福”的习作课上,笔者进行了尝试。从每个层次中抽调一人,三人一组,自由想象,集体合作,构思成文。有的学生有材料但不会生动表达,会表达的学生就负责组织语言,另有一部分学生在此基础上将语言优化。
这堂课一改往日作文课沉闷的气氛,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创作热情高涨。各组成文的速度和质量均出乎意科。此后,笔者又多次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合作撰文,学生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自主、愉悦的合作氛围中,写出了高质量的作品。
合作评改,收获智慧果实。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写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但当作文发下去以后,学生只是匆匆看一下等第,浏览一下评语,就将作文本束之高阁。笔者在评改作文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互改是在自改后进行的。仍从各层学生中抽调一名学生组成一组,要求相互指出文章的优缺点,并对好词佳句进行点评。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平常老师评改作文多是面面俱到,结果使学生感到面目全非,无一是处。老师辛苦,学生反感。
互改让有的学生既学习了他人的优点,也知道了自身的不足,慢慢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写作兴趣。有的学生充当的是“小老师”的角色,这就促使他们不断自觉地提升写作素养,当好小组发言人。
二、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好写作资料库
因为对作文缺乏兴趣,自然不会主动积累写作素材。没有东西可写,又非写不可,就导致学生习作出现一系列脱离实际的构思。
比如,以“母亲”为题,要求学生作文,大多数学生首先会对自己的母亲来一番外貌描写,而外貌中势必会有“原本乌黑的头发中不知什么时候夹杂了缕缕银丝”,“消瘦的脸庞上竟添了几道皱纹”,然后就是千篇一律地呼吁,“母亲为了我操劳一生,我爱母亲!”。
遗憾的是,在学生作文里找不到他们如何“爱”母亲,也感受不到真切的母爱,给人一种空洞之感。众所周知,天下的母亲各有特点,疼爱孩子的方式也千差万别。在笔者所任的两个班级中,三分之一的人在写母亲的过程中使用了共同的题材。作文中都有这样的描述:那天,因为母亲的啰嗦和她吵架了。放学前突然下大雨,忘记带伞的我忐忑不安地站在校门口,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被父母接走,心里酸酸的。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影急匆匆地往学校的方向赶,近了,近了,是母亲。她急切地把伞递给我,这时我才发现母亲全身都湿透了。
当然,笔者从不会怀疑“母亲”会这样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难道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真实经历吗?总之,他们提起笔来,不考虑实际情况,只将脑中现有的材料七拼八凑合成一篇文章,完成任务即可。所以,大部分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是没有主题、无话可说;要么是虚假雷同、千篇一律;要么是堆砌词句、无病呻吟;要么是没有真情实感、行文干涩肤浅。
如何让不同层次学生拥有丰富的创作素材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文的创作欲望和激情主要来自生活实践。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
启发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从而在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的素材。笔者尝试了“课前五分钟片段作文训练”的模式,根据要求每天安排各层次学生上台进行三分钟脱口秀。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包括身边景、身边人、身边事。
三、让每位学生自信地面对作文试题
初中是青少年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自信地面对作文,首先要扭转他们厌恶作文的态度,使他们获得写作的满足感。
笔者在评讲作文的时候,都要举行颁奖典礼,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进行发奖仪式的时候,要求全班同学呼喊获奖同学的名字。领奖的学生涨红了小脸,喜滋滋的接过奖品,幸福的诉说自己成功的感受,让快乐的情绪感染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带着高涨的热情写作,希望在下次的评奖中能受到表扬。
教材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美文,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至亲至爱”单元,学生们各自在课文中读到了至真至美的亲情。笔者适时进行引导,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没有这样的经历呢?或许因为太熟悉,我们往往对长辈的关爱熟视无睹。我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更多的要想想自己的责任,多体谅自己的父母长辈,用实际行动让他们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
这引起了学生的思想共鸣。大家围绕“如何让父母发现我们已经长大”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商定放学后在见到自己父母时第一时间和他们来一次深情的拥抱,或是在父母床头放一张写有自己心里话的贺卡,然后据此经历自主命题写一篇情境作文。因为每个同学都有感而发,本次作文佳作迭起。
除了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资料储备,作文时能信手拈来,老师的评价机制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完成后,学生总是期待老师给他们的作文写一个只属于他的评语,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且放大闪光点,特别是对有提升幅度的学生,绝不吝惜赞美之词。写作文批语一定要多给鼓励性的语言,要由衷地为学生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也要为其叫好,为其妙语点评,评出练笔者的信心。
总之,要想做好作文分层教学,就要加大作文的训练强度,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在乐写中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215500)
一、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兴趣
多年以来,作文教学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教师封闭在校园内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周而复始,其结果是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感越来越深。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做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的写作现状、写作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进行分层合作教学。
小组作文,演绎合作精彩。二人或数人合作行文,在成年人的写作实践中并不鲜见。能否将此法用于学生作文训练中呢?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一次“收藏幸福”的习作课上,笔者进行了尝试。从每个层次中抽调一人,三人一组,自由想象,集体合作,构思成文。有的学生有材料但不会生动表达,会表达的学生就负责组织语言,另有一部分学生在此基础上将语言优化。
这堂课一改往日作文课沉闷的气氛,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创作热情高涨。各组成文的速度和质量均出乎意科。此后,笔者又多次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合作撰文,学生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自主、愉悦的合作氛围中,写出了高质量的作品。
合作评改,收获智慧果实。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写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但当作文发下去以后,学生只是匆匆看一下等第,浏览一下评语,就将作文本束之高阁。笔者在评改作文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互改是在自改后进行的。仍从各层学生中抽调一名学生组成一组,要求相互指出文章的优缺点,并对好词佳句进行点评。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平常老师评改作文多是面面俱到,结果使学生感到面目全非,无一是处。老师辛苦,学生反感。
互改让有的学生既学习了他人的优点,也知道了自身的不足,慢慢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写作兴趣。有的学生充当的是“小老师”的角色,这就促使他们不断自觉地提升写作素养,当好小组发言人。
二、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好写作资料库
因为对作文缺乏兴趣,自然不会主动积累写作素材。没有东西可写,又非写不可,就导致学生习作出现一系列脱离实际的构思。
比如,以“母亲”为题,要求学生作文,大多数学生首先会对自己的母亲来一番外貌描写,而外貌中势必会有“原本乌黑的头发中不知什么时候夹杂了缕缕银丝”,“消瘦的脸庞上竟添了几道皱纹”,然后就是千篇一律地呼吁,“母亲为了我操劳一生,我爱母亲!”。
遗憾的是,在学生作文里找不到他们如何“爱”母亲,也感受不到真切的母爱,给人一种空洞之感。众所周知,天下的母亲各有特点,疼爱孩子的方式也千差万别。在笔者所任的两个班级中,三分之一的人在写母亲的过程中使用了共同的题材。作文中都有这样的描述:那天,因为母亲的啰嗦和她吵架了。放学前突然下大雨,忘记带伞的我忐忑不安地站在校门口,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被父母接走,心里酸酸的。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影急匆匆地往学校的方向赶,近了,近了,是母亲。她急切地把伞递给我,这时我才发现母亲全身都湿透了。
当然,笔者从不会怀疑“母亲”会这样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难道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真实经历吗?总之,他们提起笔来,不考虑实际情况,只将脑中现有的材料七拼八凑合成一篇文章,完成任务即可。所以,大部分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是没有主题、无话可说;要么是虚假雷同、千篇一律;要么是堆砌词句、无病呻吟;要么是没有真情实感、行文干涩肤浅。
如何让不同层次学生拥有丰富的创作素材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文的创作欲望和激情主要来自生活实践。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
启发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从而在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的素材。笔者尝试了“课前五分钟片段作文训练”的模式,根据要求每天安排各层次学生上台进行三分钟脱口秀。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包括身边景、身边人、身边事。
三、让每位学生自信地面对作文试题
初中是青少年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自信地面对作文,首先要扭转他们厌恶作文的态度,使他们获得写作的满足感。
笔者在评讲作文的时候,都要举行颁奖典礼,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进行发奖仪式的时候,要求全班同学呼喊获奖同学的名字。领奖的学生涨红了小脸,喜滋滋的接过奖品,幸福的诉说自己成功的感受,让快乐的情绪感染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带着高涨的热情写作,希望在下次的评奖中能受到表扬。
教材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美文,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至亲至爱”单元,学生们各自在课文中读到了至真至美的亲情。笔者适时进行引导,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没有这样的经历呢?或许因为太熟悉,我们往往对长辈的关爱熟视无睹。我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更多的要想想自己的责任,多体谅自己的父母长辈,用实际行动让他们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
这引起了学生的思想共鸣。大家围绕“如何让父母发现我们已经长大”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商定放学后在见到自己父母时第一时间和他们来一次深情的拥抱,或是在父母床头放一张写有自己心里话的贺卡,然后据此经历自主命题写一篇情境作文。因为每个同学都有感而发,本次作文佳作迭起。
除了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资料储备,作文时能信手拈来,老师的评价机制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完成后,学生总是期待老师给他们的作文写一个只属于他的评语,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且放大闪光点,特别是对有提升幅度的学生,绝不吝惜赞美之词。写作文批语一定要多给鼓励性的语言,要由衷地为学生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也要为其叫好,为其妙语点评,评出练笔者的信心。
总之,要想做好作文分层教学,就要加大作文的训练强度,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在乐写中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