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亲情 构建和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15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也应该关注于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亲情”是所有道德的发源,是构建美丽家庭、社会的要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而试图摆脱父母,易产生亲情冲突,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初中阶段必须给学生传递正确亲情价值观。语文教学应科学运用教科书这一载体充分挖掘亲情题材,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科学的、批判式的构建完美人格。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教科书亲情题材选文的特点,发现存在问题并从有利于组织教学的角度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
  一、选文概要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一共选择了14篇关于亲情题材的作品,选文数量及分布如下表所示:
  这些亲情题材作品的体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散文、小说、诗歌、书信等等。其中散文和小说具有情感性强和背景容纳性广的特点,选择的作品相对较多多。叙述的角度分为三种:
  一是以成年“我”的口吻表达对亲人的追忆,在行文中将“我”对亲人的思念、感激、崇拜和怀念尽情地流露;
  二是选择儿童的视角对亲人进行观察和描述,呈现出真实的家庭生活,有冲突、有矛盾、有幸福;
  三是选择成人的视角观察孩子,大多以书信体为主。例如,九年级上册就选择了两篇应用文书信体的作品,以父亲的身份给儿女写信,作品中流露着谆谆教诲,和父亲对儿女的拳拳之心。
  从苏教版教材14篇亲情题材作品的内容上来看,主要描述的事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其中描写“长辈—晚辈”亲情关系的文章篇数在所有亲情选材中最多,多达13篇,还有1篇亲情选材是《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描写兄弟关系。
  在描述“长辈—晚辈”亲情关系的文章中,又有10篇是描写父母双亲的,一篇篇作品将父亲和母亲的亲人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对任何一个人而言,父母都是人生师长,都有着威严的一面:这些作品中的父亲大多是严格勤苦,不擅于表达爱意的人物形象;母亲大多为温柔可亲、坚韧勤劳的人物形象。
  从上述的选文数量和分布及涉及到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教材中不缺乏亲情因素,如果细细品味也不乏佳作,不过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亲情题材的选文数量及分布中庸无序,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单一化,表现形式死板僵化,让人感觉到过于浓重的说教气息。为此,很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亲情因素建构建议
  第一,从学龄特点出发,注重选文的分布。
  从教科书亲情题材作品不同年级的篇数分布来看,没有从学生的学龄特点出发,缺乏对初中生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差异性的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一年级,学生与父母最为亲密;初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与父母间的冲突最为严重。
  所以从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对于亲情题材作品的分布也应该是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九年级时,应根据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实际,适当地遴选一些处理家庭冲突的亲情题材课文,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正确处理与亲人之间存在的矛盾。
  第二,重视文本选择,构建美丽价值观。
  亲情题材作品的选择方向对亲情教育渗透起主导作用,放眼当前的社会,婚姻和家庭的不稳定甚至破裂现象不在少数,班级里难免也存在着单亲家庭的孩子,现实生活中这部分孩子感受到的亲情是残缺的。
  如果我们选材不注意,过份沉重的描述问题家庭的悲观情绪,势必给这部分学生带来心灵的痛苦。我们的教材应重视文本的选择,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美丽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亲情语文”选文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尽可能地选择能够饱满表达出美好亲情的篇目作为正面素材;缺憾的亲情也是不可回避的,但是应选择表现手法、行文风格等方面委婉含蓄一点的篇目。
  无论是亲情是美好或是缺憾,现实中亲情都是无法选择与回避的,亲情是每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的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文本的精心选择,让学生感受到亲情是美好的,要懂得“感恩”,不回避亲情也会有缺憾,有时也会收获伤痛,借助行文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伤痛。
  第三,尽量避免成人为中心的价值预设。
  环顾教材中选择的亲情题材作品,文中的“长辈们”几乎都是“道德模范”,在课文中预设了成人价值观,长辈对晚辈的含辛茹苦、无私奉献,或明或隐有着“为了成人”而教育儿童的心理倾向,殊不知传统文化中的成人价值观念不一定适合孩子们的学习心理,“以过去为定向”的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创新是有一定阻碍的。
  大家都说对子女的爱要有原则,同理,我们成人也应该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引导其有原则的敬爱长辈,当前初中生的亲情价值观已不再在是传统孝道观念中的盲从,他们更多的期待与父母公平、公正的相处,向往自由,希望有自己的隐私权等等,不过这些亲情价值观容易造成与父母或长辈、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而教材中对这种情形缺乏指导,有一些青少年对亲人缺乏必要的尊重和忍让,更有甚者对亲情表现为无知、不屑和冷漠。为此,笔者认为教科书的亲情价值取向必须顺应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心理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此外,笔者还认为任何一种有传递价值的东西,一旦被打上教育的烙印,就会变得高不可攀,让学生望而生畏。当前的教科书在传授亲情价值观方面,教育、说教的痕迹过于明显,带有强迫性和权威性,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需要淡化教育的痕迹,注重教科书隐性价值的发挥。
  在语文学习和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借助无意识联想激发出移情效应,从而不断积累、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升无意识领域里的道德信息储备,产生潜移默化的内化效力,以此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亲情题材作品可以选择客观地陈述一些家庭事件的方式,让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感悟和自我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226300)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中有这样的文字:“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如此看来,有深刻的见解对作文的成功有着关键的作用,而要有深刻的见解,就必须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一、讴歌真善美,彰显高尚情操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长河滔
期刊
中学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引领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笔者根据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发现,情景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关于如何创建情境教学,我浅薄地归纳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走进生活,丰富积累  “生活即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他认为:
期刊
自主学习方式是为适应新课改要求而制定的全新教学方式。然而在开展自主学习中,由于在新课程理念理解和实践能力上存在差异,许多教师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放弃了主导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自由学习。  我们应该知道,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还只是一个初中生,他们的心智、学习能力还很有限,缺少教师的引导,很难做到凭借自身力量去实现学习目标,掌握应学习到的知识。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处理好学与教、主体与主导间的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将目光放在教学课本内容与教学目标上,教师一人抱着书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台下的学生的思想却早已跑到九霄云外,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听课效果不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调乏味。单纯的理论讲解与讲授会让学生倍觉抽象,难以理解,无法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一听课状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教师应该根据语文科目的
期刊
杜甫的《望岳》入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初中生对诗歌所抒发的不怕艰险、攀登绝顶的豪情壮志感受不深,总觉得跟以往学习过的主题诗文差不多,没有新颖之处。笔者以为教学《望岳》时,若能紧扣“落第”这个写作背景,与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拓展比较阅读,就能一下子拉近今日学生与唐代学子的距离,与千年诗圣对话,引发共鸣。  唐玄宗二十三年,杜甫赴洛阳应进士试,名落孙山。于是在赵、齐一带漫游,《望岳》就是诗人
期刊
中考作文要求“创新”,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在话题作文中,创新的最直观表现就是语言,语言是写作的最基本因素,是思想表达的重要工具。当前,学生作文的通病是语言缺乏创新,这必然导致作文出现千人一面、千口一词的弊病。  分析中考优秀作文,我们会发现,优秀作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整散结合,或豪情满怀,或富有哲理,或激越昂扬,或朴实自然,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一篇文章没
期刊
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悲剧人物和反面人物,在分析这些人物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也就是说,要读出人物的真性情,追寻人物气质与精神的闪光;读出生命的缺憾,追寻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的觉醒;读出人性的弱点,追寻人格的健全与心理的成熟;读出悲天悯人的情怀,追寻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生存环境的和谐。  《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案例》(《中国德育·第叁卷》2008年第11期)曾载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老师:如果你是辛
期刊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传承华夏文明。”优秀的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和艺术精华。长久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因其太过沉闷而陷入困境。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文言文教学要么讲解、诵读、积累,要么实词、虚词、句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主体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被动接受,枯燥记忆。教师枯燥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抄写、背诵与练习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特征,使本应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
期刊
形象鉴赏是古典诗歌鉴赏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使师生打开鉴赏诗歌的通道,拨开诗歌鉴赏的“迷雾”。应该以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为突破点,以求获得诗歌鉴赏的“金钥匙”。  一、借助意象、典故、细节,感知形象  意象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象常常寄托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期刊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更要将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到首要位置,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不会感到吃力,教师的教也会变得格外轻松。兴趣的建立不是“呼之欲出”的,它也要依托于一种方法。  一、投其所好,生动组织,以情景之“趣”作文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投学生所好,将学生熟悉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