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翻译教学及研究应广泛吸纳各种学科理论,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跨学科翻译研究及多元教学模式的画面。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的获得比作建筑或建构的过程。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反观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发现两者并非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研究证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把翻译教学看成一个多维的构架整体,把传统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并行不悖,相互补充,以便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双语思维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多元互补
【作者简介】孙红萍(1978-),女,安徽亳州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校本特色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构”(项目编号:2019xjy19);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9jxtd02)的研究成果。
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到来及跨学科研究的深入,翻译研究广泛吸纳各种学科的优秀成果来扩大其研究范围,一时间学派蜂起,新说林立,充分展现了翻译研究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各理论视域的广泛结合,自然促使其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和丰富性。正如韩红所说,“翻译过程既是双语转换过程,也是思维转换过程”,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培养其双语思维能力,便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自2013年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调整为对中国社会文化各方面内容的翻译。这一改革就更加突显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建构主义”因其自身的性质和作用自然成为指导翻译教学的有效理论。然而,学者们在强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同时,却否定了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过分夸大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的导向作用,最终导致教师不能全面地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经济性。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找出各自的优缺点,以期建构多元互补的翻译教学模式,为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有力的借鉴。
一、传统的客观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纠错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终极目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体现。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更加注重翻译的终端成果——译文,而忽视了翻译过程中对学生双语转换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构建与培养。教师直接把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容易对教师所授的知识消化不良。断章取义的翻译练习难以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可见,传统的客观主义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具体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整个翻译过程和语境的把握。
尽管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有诸多弊端,但它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如: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便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并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仍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翻译知识进行积累和记忆。不过,翻译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加工原文信息和理解其意义,以重构心理图式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理论继续突破藩篱,寻求与建构主义的结合。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本质上是对学习的一种比喻,把知识获得比作建筑或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来主动建构新的意义,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参与和帮助下,能够掌握他单独无法领会的概念和思想。如此,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管理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心理图式不断发生改变、重构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知识建构过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一个互动协助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的方式,来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并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与外部环境互动和个体对经验的建构,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建构主义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亦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建构主义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略了教師的主导作用,结果导致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能全面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且教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就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如刘永兵所言,“我们外语的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强调的倾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丧失,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因素”。可见,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并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是并行不悖且相互补充的连续体的两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有机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家之长,以建构多元互补的翻译教学模式。
三、多元互补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建构
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强调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思维的建构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因为“译者的翻译能力是有自然翻译(natural translation)向建构翻译(constructed translation)发展的”。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初期阶段仍然需要按照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进行。在初期阶段,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翻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翻译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亦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确定的情境中,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翻译任务,通过与教师互动和同学间的合作,来主动形成新的心理图式和双语转换思维,以重构自身知识体系。这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所在。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个连续体,我们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并客观地、辩证地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区分为要么以教师为中心,要么以学生为中心,更不应该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绝对地对立起来。 实践证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传统的客观主义翻译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两种取向,是并行不悖和相互补充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应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把它们看成一个多维的构架整体,使其有效地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服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翻译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世界多元化趋势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我国外语教育也鼓励多视角、多维度探讨外语教育和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象。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也决定翻译教学应该呈现多元化特征。学者应该从不同角度对翻译教学进行研究,以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呈现多元开放的趋势。译者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能够广泛吸纳不同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层面,以制订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取长补短。具体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多元互补的翻译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新的翻译教学形式的整合。它既注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也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建构多元互补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融入创新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进行互动和获取翻译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践和创新,通过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来逐步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实践证明,多元互补的教学模式是有序且有效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认知能力和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活动多方产生积极的互动,以达到最佳的翻譯教学效果。可见,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结合最新理论成果来重申传统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现代诠释,使其与现代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科学地构建完整的、多元互补的现代化翻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韩红.对比语言学:诠释与批判[J].外语学刊,2006(5):43-49.
[2]郑敏宇.作者主观叙述及其翻译[J].外语学刊,2005(6):66-71.
[3]Fox R. Constructivism examined[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01(1):23-35.
[4]刘永兵.社会认知主义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的关系思考与定位[J].中国外语,2011(4):23.
[5]Shreve G M. Cogni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Danks J H et al (eds). Cognitive Proces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 London: Sage, 1997:127-128.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多元互补
【作者简介】孙红萍(1978-),女,安徽亳州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校本特色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构”(项目编号:2019xjy19);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9jxtd02)的研究成果。
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到来及跨学科研究的深入,翻译研究广泛吸纳各种学科的优秀成果来扩大其研究范围,一时间学派蜂起,新说林立,充分展现了翻译研究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各理论视域的广泛结合,自然促使其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和丰富性。正如韩红所说,“翻译过程既是双语转换过程,也是思维转换过程”,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培养其双语思维能力,便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自2013年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调整为对中国社会文化各方面内容的翻译。这一改革就更加突显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建构主义”因其自身的性质和作用自然成为指导翻译教学的有效理论。然而,学者们在强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同时,却否定了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过分夸大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的导向作用,最终导致教师不能全面地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经济性。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找出各自的优缺点,以期建构多元互补的翻译教学模式,为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有力的借鉴。
一、传统的客观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纠错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终极目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体现。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更加注重翻译的终端成果——译文,而忽视了翻译过程中对学生双语转换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构建与培养。教师直接把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容易对教师所授的知识消化不良。断章取义的翻译练习难以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可见,传统的客观主义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具体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整个翻译过程和语境的把握。
尽管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有诸多弊端,但它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如: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便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并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仍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翻译知识进行积累和记忆。不过,翻译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加工原文信息和理解其意义,以重构心理图式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理论继续突破藩篱,寻求与建构主义的结合。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本质上是对学习的一种比喻,把知识获得比作建筑或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来主动建构新的意义,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参与和帮助下,能够掌握他单独无法领会的概念和思想。如此,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管理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心理图式不断发生改变、重构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知识建构过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一个互动协助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的方式,来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并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与外部环境互动和个体对经验的建构,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建构主义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亦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建构主义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略了教師的主导作用,结果导致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能全面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且教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就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如刘永兵所言,“我们外语的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强调的倾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丧失,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因素”。可见,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并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是并行不悖且相互补充的连续体的两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有机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家之长,以建构多元互补的翻译教学模式。
三、多元互补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建构
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强调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思维的建构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因为“译者的翻译能力是有自然翻译(natural translation)向建构翻译(constructed translation)发展的”。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初期阶段仍然需要按照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进行。在初期阶段,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翻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翻译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亦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确定的情境中,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翻译任务,通过与教师互动和同学间的合作,来主动形成新的心理图式和双语转换思维,以重构自身知识体系。这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所在。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个连续体,我们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并客观地、辩证地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区分为要么以教师为中心,要么以学生为中心,更不应该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绝对地对立起来。 实践证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传统的客观主义翻译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两种取向,是并行不悖和相互补充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应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把它们看成一个多维的构架整体,使其有效地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服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翻译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世界多元化趋势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我国外语教育也鼓励多视角、多维度探讨外语教育和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象。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也决定翻译教学应该呈现多元化特征。学者应该从不同角度对翻译教学进行研究,以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呈现多元开放的趋势。译者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能够广泛吸纳不同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层面,以制订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取长补短。具体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多元互补的翻译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新的翻译教学形式的整合。它既注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也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建构多元互补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融入创新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进行互动和获取翻译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践和创新,通过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来逐步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实践证明,多元互补的教学模式是有序且有效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认知能力和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活动多方产生积极的互动,以达到最佳的翻譯教学效果。可见,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结合最新理论成果来重申传统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现代诠释,使其与现代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科学地构建完整的、多元互补的现代化翻译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韩红.对比语言学:诠释与批判[J].外语学刊,2006(5):43-49.
[2]郑敏宇.作者主观叙述及其翻译[J].外语学刊,2005(6):66-71.
[3]Fox R. Constructivism examined[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01(1):23-35.
[4]刘永兵.社会认知主义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的关系思考与定位[J].中国外语,2011(4):23.
[5]Shreve G M. Cogni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Danks J H et al (eds). Cognitive Proces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 London: Sage, 199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