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进步、科技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应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即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将是21 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将创新教育应用于物理教学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一) 创新精神, 主要包括三种精神:
1、求异精神:即善于在无疑处生疑, 在无路处走路。许多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创造, 都是通过这种精神破疑解难, 走出困境, 最后产生重大成果。
2、冒险精神:探索未知领域,充满艰难险阻。只有这种精神, 才能维系其原创力。
3、献身精神:即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为创新敢于付出鲜血和生命。例如:诺贝尔就是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炸药,他弟弟被炸死。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三种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叫做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思想活跃,思维敏捷; 敢于假设, 善于联想;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知识广博,多才多艺。
二、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全面推行创新教育。
1、要树立人本教育的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当今学校教育中的许多做法是把人当做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和分数的奴隶。
2、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高级伙伴。
3、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 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毅力和体力。
其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全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方位建构学生的全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学的重点。
再次,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强调因材施教。不主张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鼓励学生发扬和发现自己的长处。
另外,新的教育观念更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能力。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经验时,不应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要鼓励学生亲自进行探索和研究。
总之,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要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正如前面所说,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
1、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爱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别,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白,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给他们创设一种“易起的反应的环境”。
教学中,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如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现象出发,提出疑问,并解答疑问,导致狭义相对论诞生。我们的学生往往善于学习。善于模仿,却不善于提问。海斯认为,创造力存在于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创造性个体与非创造性个体的差异主要在于选择问题的表征上。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很少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对问题不敏感,缺少科学的怀疑的态度和精神,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
3、处理好求异与求同、发散与集中、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创新离不开求异,特别在我们的教育过去太强调整齐划一,太强调统一和标准答案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看法是需要的。但创新同样也离不开求同思维,创新过程中离不开对普遍共同规律的探求,因此在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培养求同思维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纷杂的现象中。诸多的事物中,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概括一般规律的能力。
吉尔福特曾经用“发散式加工”作为衡量创造能力的一个指标。创新需要思维的发散和流畅,需要打破思维的定势,需要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但在发散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多种想法多种见解进行比较,通过集中比较选择最优。最新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中应当将发散与集中相结合,提倡举一反三,同时也提倡举三反一。
创新离不开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起源于洗澡时的顿悟,原子结构的发现源于对西瓜的联想。一段时期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不够。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学会类比和联想。但创新也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抽象的概念教学,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处理好求异与求同、发散与集中、形象与抽象的辩证关系,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一) 创新精神, 主要包括三种精神:
1、求异精神:即善于在无疑处生疑, 在无路处走路。许多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创造, 都是通过这种精神破疑解难, 走出困境, 最后产生重大成果。
2、冒险精神:探索未知领域,充满艰难险阻。只有这种精神, 才能维系其原创力。
3、献身精神:即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为创新敢于付出鲜血和生命。例如:诺贝尔就是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炸药,他弟弟被炸死。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三种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叫做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思想活跃,思维敏捷; 敢于假设, 善于联想;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知识广博,多才多艺。
二、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全面推行创新教育。
1、要树立人本教育的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当今学校教育中的许多做法是把人当做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和分数的奴隶。
2、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高级伙伴。
3、要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 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毅力和体力。
其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全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方位建构学生的全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学的重点。
再次,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强调因材施教。不主张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鼓励学生发扬和发现自己的长处。
另外,新的教育观念更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能力。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经验时,不应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要鼓励学生亲自进行探索和研究。
总之,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要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正如前面所说,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
1、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爱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别,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白,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给他们创设一种“易起的反应的环境”。
教学中,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如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现象出发,提出疑问,并解答疑问,导致狭义相对论诞生。我们的学生往往善于学习。善于模仿,却不善于提问。海斯认为,创造力存在于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创造性个体与非创造性个体的差异主要在于选择问题的表征上。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很少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对问题不敏感,缺少科学的怀疑的态度和精神,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
3、处理好求异与求同、发散与集中、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创新离不开求异,特别在我们的教育过去太强调整齐划一,太强调统一和标准答案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看法是需要的。但创新同样也离不开求同思维,创新过程中离不开对普遍共同规律的探求,因此在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培养求同思维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纷杂的现象中。诸多的事物中,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概括一般规律的能力。
吉尔福特曾经用“发散式加工”作为衡量创造能力的一个指标。创新需要思维的发散和流畅,需要打破思维的定势,需要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但在发散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多种想法多种见解进行比较,通过集中比较选择最优。最新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中应当将发散与集中相结合,提倡举一反三,同时也提倡举三反一。
创新离不开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起源于洗澡时的顿悟,原子结构的发现源于对西瓜的联想。一段时期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不够。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学会类比和联想。但创新也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抽象的概念教学,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处理好求异与求同、发散与集中、形象与抽象的辩证关系,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