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师表的理念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人师表的职责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为人师表的方法是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教师要重视为人师表,自觉率先垂范。
关键词;现代教师 为人师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自觉率先垂范,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教师的为人师表。
1、为人师表的理念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师表”一词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思与“师范”相同,是指学习的榜样。传统的师表内涵是以品、学为核心,提倡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比较系统的为人师表理念有以下内容:敢为人师的勇气;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平易博爱的仁者胸怀;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宽厚精湛的学识技能。这些都是现代教师要继承的精神财富。
师表是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表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教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做到积极进取、教学创新,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精通,博学多识成为教师的必备条件。而今日之“博”已非昔日之“一桶水”,而应是在“一桶水”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各种优良品质的“水”。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无博,专则孤立无援;无专,博则泛滥无归,两者结合才能互相弥补,相得益彰。教师要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首先应了解本学科专业科学的发展,虚心向同仁学习,大胆创新,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跟上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2、为人师表的职责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天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研究教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严于律己,对教学、学生工作要认真负责,不仅要讲好课,而且要育好人。抓两头带中间,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要敢于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学生当中,坦诚地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采取诱、启、导的方法,让学生敢于向教师吐露心声,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克服消极情绪,端正学习态度,促其进步。师生之间纯洁的友情,教与学的乐趣,才是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同时还要善于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引导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为人师表的方法是言传与身教的统一。传统的言传方法有两种:一是“谨言”,即说话要严谨慎重,做到正言、精言,对说话产生的效果负责,注重语言质量。是“善言”,即讲究说话的艺术。如果做不到“善言”,就达不到预想的“传言”效果。这样看来,言传是教师产生教育影响的最基本的方法。
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都需要以富有激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提高上课的质量和教育学生的效果。因此,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对学生接受或拒绝接受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趣,上课时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集中精力听教师传授知识,教师因而也不会分心,教学思路清晰了,教学效果也会好。反之,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师的思路,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产生不好的效果。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有趣,再加上教师的知识经验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观点,是教师才华、学识的一种体现,它会引起学生的共鸣,缩小双方的距离,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身教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价值与言传相比毫不逊色,并具有其优势和特点。优势在于身教以身垂范,直观性强,感召力大,特点在于身教能感化人。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学生的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身作则和言行一致。欲树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以身作则,说着容易,做着不易。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它不是某一方面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反映,这些方面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彼此相连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教师以身作则,首先要讲师德修养,即教师本身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政治素质和教育思想水平的表现。教师的师德水平对被教育者有着深、广、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师德的影响直接见诸于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次要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应该做到。如教师要求学生说文明话,而自己满口却是粗俗、不堪入耳的不文明语言;再如要求学生仪表端庄,而自己却不修边幅或打扮得过分妖艳。既然要做学生的表率,就要勇于接受学生的监督,使学生向自己看齐,做到“发齐、面净、衣整”。教师在做出某种行为时,应该记住自己的身份,从教育的角度和效果着想,给学生留下真、善、美的印象。教师之所以被尊重,是因为他们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不会做人的教师,又怎能担当起社会赋予的重任呢?再次要爱岗敬业,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强,有崇高的理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业务上要认真钻研,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要知道,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培养不出热爱学习的学生的。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从而收到“不教而教”的神奇效果。
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航人。教师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用正确的师德观、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才能使其思想得到升华,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晓春、杨立杰,谈教师的为人师表,职业教育研究,2004(1)
3.张念宏、胡绍祥,教师必读,北京:能源出版社,1987
关键词;现代教师 为人师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自觉率先垂范,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教师的为人师表。
1、为人师表的理念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师表”一词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思与“师范”相同,是指学习的榜样。传统的师表内涵是以品、学为核心,提倡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比较系统的为人师表理念有以下内容:敢为人师的勇气;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平易博爱的仁者胸怀;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宽厚精湛的学识技能。这些都是现代教师要继承的精神财富。
师表是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表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教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做到积极进取、教学创新,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精通,博学多识成为教师的必备条件。而今日之“博”已非昔日之“一桶水”,而应是在“一桶水”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各种优良品质的“水”。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无博,专则孤立无援;无专,博则泛滥无归,两者结合才能互相弥补,相得益彰。教师要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首先应了解本学科专业科学的发展,虚心向同仁学习,大胆创新,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跟上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2、为人师表的职责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天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研究教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严于律己,对教学、学生工作要认真负责,不仅要讲好课,而且要育好人。抓两头带中间,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要敢于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学生当中,坦诚地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采取诱、启、导的方法,让学生敢于向教师吐露心声,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克服消极情绪,端正学习态度,促其进步。师生之间纯洁的友情,教与学的乐趣,才是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同时还要善于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引导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为人师表的方法是言传与身教的统一。传统的言传方法有两种:一是“谨言”,即说话要严谨慎重,做到正言、精言,对说话产生的效果负责,注重语言质量。是“善言”,即讲究说话的艺术。如果做不到“善言”,就达不到预想的“传言”效果。这样看来,言传是教师产生教育影响的最基本的方法。
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都需要以富有激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提高上课的质量和教育学生的效果。因此,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对学生接受或拒绝接受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趣,上课时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集中精力听教师传授知识,教师因而也不会分心,教学思路清晰了,教学效果也会好。反之,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师的思路,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产生不好的效果。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有趣,再加上教师的知识经验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观点,是教师才华、学识的一种体现,它会引起学生的共鸣,缩小双方的距离,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身教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价值与言传相比毫不逊色,并具有其优势和特点。优势在于身教以身垂范,直观性强,感召力大,特点在于身教能感化人。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学生的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身作则和言行一致。欲树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以身作则,说着容易,做着不易。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它不是某一方面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反映,这些方面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彼此相连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教师以身作则,首先要讲师德修养,即教师本身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政治素质和教育思想水平的表现。教师的师德水平对被教育者有着深、广、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师德的影响直接见诸于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次要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应该做到。如教师要求学生说文明话,而自己满口却是粗俗、不堪入耳的不文明语言;再如要求学生仪表端庄,而自己却不修边幅或打扮得过分妖艳。既然要做学生的表率,就要勇于接受学生的监督,使学生向自己看齐,做到“发齐、面净、衣整”。教师在做出某种行为时,应该记住自己的身份,从教育的角度和效果着想,给学生留下真、善、美的印象。教师之所以被尊重,是因为他们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不会做人的教师,又怎能担当起社会赋予的重任呢?再次要爱岗敬业,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强,有崇高的理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业务上要认真钻研,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要知道,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培养不出热爱学习的学生的。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从而收到“不教而教”的神奇效果。
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航人。教师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用正确的师德观、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才能使其思想得到升华,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晓春、杨立杰,谈教师的为人师表,职业教育研究,2004(1)
3.张念宏、胡绍祥,教师必读,北京:能源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