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刘金勇
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实施科学探究,关系到物理课程标准精神的落实,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那么怎样发挥探究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把握科学探究要素、落实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这种思维由如下的几个要素组成: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一分析与认证—+评估一合作与交流。这一思维程序对教师来讲是进行探究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参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是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创造活动的重要参考步骤,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与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每一要素都有其相应的能力要求,它具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功能。
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之中的提出问题是首要要素。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能从提供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说明学生初步学会了观察。发现是创新的基础,这是学生学习物理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但事实上,在实际的探究实验中,学生自发、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后发现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提出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物理规律。
三、探究试验计划的制定要具有开放性
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制定好计划做好实验准备:包括器材、过程(表格)……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学生探究的目的明确,即要带着问题去研究。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大胆设计,小组之间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对设计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在讲“光的反射”时,有的小组设计的方案看不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只能看到反射光射出的一个点,这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重新设计。
四、优化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为确保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应当优化课堂教学,即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环境、优化课堂语言、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手段几个方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听取、评价他人的体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化庄为谐,让教育变得平和亲切
还记得那一次偶然的微笑竟博得了学生由衷的赞叹:“老师笑起来真美呀!”闻听此言,心里不觉一怔,要说自己虽非极丑之人,却也非颜美之女,学生何出此言?大概是笑这个世间最美的符号能使人愉悦,使人增色吧!这时,我想起了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不同面目。
课前三分钟预备铃一响,我拿着书来到教室往门口~站,抬眼望去,教室里一派热闹的景象,男同学追打、女同学嬉闹,A同学拍B同学的肩,c同学扯D同学的辫子。刚刚还满腔涌动的激情此刻早已烟消云散了,刚刚还在设计这节课要讲得如何精彩,上得如何活跃的想法,顿时也化为乌有了。脑子里的一切意念都淡化了,就剩下“生气、发火”了。紧走几步来到讲台前。把教本往台上一丢,就开始板着脸孔教训起学生来。学生原本兴致勃勃,看到我~脸的怒容,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脸上写满沮丧。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了我的情绪,于是这一节课就在这种恶劣的氛围中磨过了。假如看到课前的混乱场面,做教师的能把心头的怒火压一压,以一种幽默的调侃来善意地提醒学生,学生必定会乐意接受,也会主动地配合教师,那么这一节课就能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结束。
其实,感到烦心的还有一些”多嘴鸟”在课堂上不识时机的插嘴,使得整节课不连贯,不能按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那日,我在上《两小儿辩日》时,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授着原文的意思:“孔子东游就是孔子……”“老师,我有问题,孔子是什么时候死的?”正想着把原文翻译完再介绍孔子生平的我,一听到这突然的问题,心早马上有点儿不高兴。于是随口便说:”这个问题等会儿老师会说,现在别问。””为什么现在不能说?”学生又一个劲追问。这真让人伤脑筋,那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总弄得我措手不及,不胜其烦。“不说就是不说。坐下!”在我的一声威吓下,他终于怏快地坐下了,后来脸上再也没高兴过。而我经过这番波折,也被搞得兴趣全无,余下的时间我只是乏昧地应付完了这节课。更糟的是全班学生也明显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大家都活跃不起来了,试想刚才若能用恰当的方式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并适时地肯定他善于发问的精神,给学生一个微笑,结果一定是截然相反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若能在发火前多来几个假设。在训斥前多进行几次试想,给学生一个微笑,那么烦躁的课堂将演化为快乐的天堂。
刘金勇
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实施科学探究,关系到物理课程标准精神的落实,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那么怎样发挥探究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把握科学探究要素、落实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这种思维由如下的几个要素组成: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一分析与认证—+评估一合作与交流。这一思维程序对教师来讲是进行探究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参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是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创造活动的重要参考步骤,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与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每一要素都有其相应的能力要求,它具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功能。
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之中的提出问题是首要要素。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能从提供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说明学生初步学会了观察。发现是创新的基础,这是学生学习物理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但事实上,在实际的探究实验中,学生自发、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后发现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提出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物理规律。
三、探究试验计划的制定要具有开放性
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制定好计划做好实验准备:包括器材、过程(表格)……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学生探究的目的明确,即要带着问题去研究。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大胆设计,小组之间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对设计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在讲“光的反射”时,有的小组设计的方案看不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只能看到反射光射出的一个点,这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重新设计。
四、优化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为确保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应当优化课堂教学,即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环境、优化课堂语言、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手段几个方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听取、评价他人的体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化庄为谐,让教育变得平和亲切
还记得那一次偶然的微笑竟博得了学生由衷的赞叹:“老师笑起来真美呀!”闻听此言,心里不觉一怔,要说自己虽非极丑之人,却也非颜美之女,学生何出此言?大概是笑这个世间最美的符号能使人愉悦,使人增色吧!这时,我想起了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不同面目。
课前三分钟预备铃一响,我拿着书来到教室往门口~站,抬眼望去,教室里一派热闹的景象,男同学追打、女同学嬉闹,A同学拍B同学的肩,c同学扯D同学的辫子。刚刚还满腔涌动的激情此刻早已烟消云散了,刚刚还在设计这节课要讲得如何精彩,上得如何活跃的想法,顿时也化为乌有了。脑子里的一切意念都淡化了,就剩下“生气、发火”了。紧走几步来到讲台前。把教本往台上一丢,就开始板着脸孔教训起学生来。学生原本兴致勃勃,看到我~脸的怒容,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脸上写满沮丧。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了我的情绪,于是这一节课就在这种恶劣的氛围中磨过了。假如看到课前的混乱场面,做教师的能把心头的怒火压一压,以一种幽默的调侃来善意地提醒学生,学生必定会乐意接受,也会主动地配合教师,那么这一节课就能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结束。
其实,感到烦心的还有一些”多嘴鸟”在课堂上不识时机的插嘴,使得整节课不连贯,不能按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那日,我在上《两小儿辩日》时,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授着原文的意思:“孔子东游就是孔子……”“老师,我有问题,孔子是什么时候死的?”正想着把原文翻译完再介绍孔子生平的我,一听到这突然的问题,心早马上有点儿不高兴。于是随口便说:”这个问题等会儿老师会说,现在别问。””为什么现在不能说?”学生又一个劲追问。这真让人伤脑筋,那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总弄得我措手不及,不胜其烦。“不说就是不说。坐下!”在我的一声威吓下,他终于怏快地坐下了,后来脸上再也没高兴过。而我经过这番波折,也被搞得兴趣全无,余下的时间我只是乏昧地应付完了这节课。更糟的是全班学生也明显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大家都活跃不起来了,试想刚才若能用恰当的方式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并适时地肯定他善于发问的精神,给学生一个微笑,结果一定是截然相反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若能在发火前多来几个假设。在训斥前多进行几次试想,给学生一个微笑,那么烦躁的课堂将演化为快乐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