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小学教育重要的重要课程,而传统文化教学又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基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对文化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共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学习乐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文化知識与信息技术知识,促使学生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真正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与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趣味教学法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直接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文化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为有效地改善这种不良现象,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文化与能力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运用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与状态,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举例来说,在学习《游览电子作品》这节课时,教师可先讲一讲与文化知识相关的趣味故事,介绍相应的文学作品,以故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通过计算机中浏览与探究电子文献资料。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经历信息技术传播文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既能深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也能加强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从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的效果。
二、问题教学法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知识结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启发性学习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且深度探究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要从根源上消除学生流于形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与思想观念,使其能有效地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给诗集配图》这节课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推荐符合其阅读学习需要的诗集,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并通过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学习问题如“诗中的深意是什么”“什么图片能体现诗的思想”启发学生对文化与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之后,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的实践操作中,高效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衍生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开展融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学习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法与剪辑图像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并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举例来说,在学习《旋转、裁剪图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前贤的爱国事迹为题材制作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之后让学生仿制,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境中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学习问题,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将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文化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意识到将传统文化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从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中深入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承下去,促进学生的健康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荣《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23期。
[2] 李桃、张家彬《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讨》,《数字通信世界》2021年第1期。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学习乐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文化知識与信息技术知识,促使学生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真正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与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趣味教学法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直接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文化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为有效地改善这种不良现象,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文化与能力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运用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与状态,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举例来说,在学习《游览电子作品》这节课时,教师可先讲一讲与文化知识相关的趣味故事,介绍相应的文学作品,以故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通过计算机中浏览与探究电子文献资料。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经历信息技术传播文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既能深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也能加强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从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的效果。
二、问题教学法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知识结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启发性学习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且深度探究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要从根源上消除学生流于形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与思想观念,使其能有效地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给诗集配图》这节课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推荐符合其阅读学习需要的诗集,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并通过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学习问题如“诗中的深意是什么”“什么图片能体现诗的思想”启发学生对文化与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之后,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的实践操作中,高效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衍生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开展融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学习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法与剪辑图像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并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举例来说,在学习《旋转、裁剪图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前贤的爱国事迹为题材制作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之后让学生仿制,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境中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学习问题,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将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文化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意识到将传统文化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从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中深入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承下去,促进学生的健康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荣《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23期。
[2] 李桃、张家彬《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讨》,《数字通信世界》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