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与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融合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小学教育重要的重要课程,而传统文化教学又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基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对文化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共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学习乐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文化知識与信息技术知识,促使学生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真正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与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趣味教学法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直接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文化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为有效地改善这种不良现象,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文化与能力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运用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与状态,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举例来说,在学习《游览电子作品》这节课时,教师可先讲一讲与文化知识相关的趣味故事,介绍相应的文学作品,以故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通过计算机中浏览与探究电子文献资料。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经历信息技术传播文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既能深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也能加强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从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的效果。
  二、问题教学法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知识结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启发性学习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且深度探究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要从根源上消除学生流于形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与思想观念,使其能有效地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给诗集配图》这节课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推荐符合其阅读学习需要的诗集,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并通过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学习问题如“诗中的深意是什么”“什么图片能体现诗的思想”启发学生对文化与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之后,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的实践操作中,高效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衍生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开展融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学习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法与剪辑图像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并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举例来说,在学习《旋转、裁剪图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前贤的爱国事迹为题材制作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之后让学生仿制,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境中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学习问题,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将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文化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意识到将传统文化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从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中深入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承下去,促进学生的健康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荣《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23期。
  [2] 李桃、张家彬《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讨》,《数字通信世界》2021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今,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门技术。近几年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 渗入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
摘 要:本文将分析中职英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提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方法,深入探讨学生中西文化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确立文化归属感,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不同,有利于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解,达到语言基础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华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36  目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护并传承的宝藏。将幼儿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整合,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长远流传。本文将立足于此,对如何在幼儿园内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脉,教
摘 要:本文以“小学英语”为研究对象,对于“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傳统文化的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 传统文化 实践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32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阶段,教师讲解英语内容时,加入新时代的发展要素,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认识与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深入学习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美术教学实践的深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初中美术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初中美术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本内容,结合学情来开展有益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出发,帮助学生积淀审美经验、升华创造活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 核心素养 培育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41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美術学习经验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通过高中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各个领域,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保证中华传统文化不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淹没。如何促进高中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美术 传统文化 美术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幼儿教育传统文化引入策略,希望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 应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3  幼儿教育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美術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也能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将针对传统文化背景下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论述,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广大的小学美术教师们提供一
摘 要: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幼儿园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与能力,教师需要主动地将主题教学与传统文化整合在一起,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发挥出主题教学作用,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50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不断加深,中华民
摘 要: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一,利于中国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其二,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了解西方文化,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合在西方文化当中;其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英语这门课程,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 初中 弘扬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