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营造和谐班风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同伴冲突频率不断升高。基于小学生个性不断张扬、人际矛盾逐渐增多、对和睦关系有强烈需求的现状,笔者构建了“‘知心屋’—‘调解室’—‘仲裁院’—‘小法庭’”四级调解体系,帮助学生逐步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组织构建,全员积极参与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依靠学生加强主体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
  1. 共同畅谈,群策群力
  在构建调解体系之前,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民主精神,了解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建言献策。
  笔者利用班会课与学生一起探索解决同伴冲突的新模式。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发言中,同学们客观评价了班级同伴冲突的现状,指出同伴冲突中呈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期待与建议。笔者收集了大家的发言,精心筛选,为接下来新模式的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部分同学发言如下:
  甲同学:我觉得许多同学都是讲道理的,有些同伴矛盾也没有那么深。因此,有时我们可以自己去解决,但是要想一个好办法。
  乙同学:其实,班级里大部分同学都是遵守纪律的,个别同学经常违纪,无视其他同学的感受和利益,导致同学关系紧张。所以,我建议班级可以请几位大家都信任的、有经验的同学专门处理这些矛盾。
  丙同学:个别同学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与同学产生纠纷,甚至连累班级扣分。班规对大多数同学都有效,对部分屡教不改的同学无效,我们可以采取独特的管理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改正不良思想和行为。
  2. 共同收集,健全信息
  为确保班级管理新体制的有效实施,班主任需要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学生的喜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笔者结合班集体活动,让每一名学生记录自己喜欢与讨厌的事物,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奖惩标准提供了参考。例如,某名学生是班级的“和事佬”,为同学处理了不少矛盾冲突。她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因此,班级同学一致同意奖励她一副羽毛球拍。
  3. 共同制订,量体裁衣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创作。在前期讨论的基础上,每名学生都认真思考有效解决同伴冲突的办法。
  笔者梳理了同学们有建设性的建议:有的同学从爷爷奶奶那里了解到报纸上有“知心姐姐”栏目,想到了建设“知心屋”消除隔阂;有的学生从派出所旁边的人民调解室想到设立班级“调解室”调解同伴矛盾;有的同学从现实中的仲裁机构想到成立班级“仲裁院”解决同学冲突;有的从人民法院这一司法机构想到建立班级“小法庭”化解学生纠纷……结合大家的建议,由全体同学投票表决,决定建立“‘知心屋’—‘调解室’—‘仲裁院’—‘小法庭’”四级调解体系。
  全班同學积极发挥主人翁作用,确定调解工作的目标与流程,确保体系高效运转。
  4. 共同培训,竞争上岗
  虽然规章制度的订立已经完成,但初次接触这四种冲突解决模式,学生也有些不知所措,需要加快熟悉进程,因此,笔者利用班会课进行培训。
  了解流程之后,学生又开始竞聘“和事佬”“仲裁员”“小法官”三个岗位,具体流程如下:
  
  为保证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矛盾协商处理,班主任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组安排一至两名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一旦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小组内、组际间可联合协商解决,提高冲突处理效率。
  载体运作,提升交际能力
  新模式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提升,在提升后回归实践,在螺旋上升的进程中不断改进完善。
  1. “知心屋”通情达理,及时调解
  与人交往,首先要学会与己交往。反思与自省,是与己交往的有效途径之一。依靠“知心屋”解决同伴冲突的规则如下所示:
  “知心屋”反思规则
  一、辅导目标:
  遇到冲突时,能自我反思,换位思考,沟通交流,自主解决矛盾。
  二、操作流程:
  1.冲突双方进入学校心理辅导室,各自写一份心里话,阐述事件过程并反思自身行为。
  2.双方交换查看对方的心里话,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感受与行为。
  3.积极寻找修复同学之间良好关系的途径、方法,表达自己和好的诚意。若矛盾无法调和,可委托“和事佬”介入调解。
  例如,小徐因没包作文书的书皮,怕被老师批评,就把自己桌子上的书本全推到了好朋友小卢的桌上,掩饰自己的错误。没想到,小卢竟然把书一本本理好放回了小徐的桌子上。小徐因为拉不下脸来道歉,便找笔者调解。
  在辅导室中,双方各写了一段心里话,说明事件过程及自我反思;与自己对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然后双方交换心里话,说明希望与对方和好的意思;通过换位思考,获得修复、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
  本着“有理也有礼”原则,通过知心屋的安全模式,自我反思、换位思考、坦诚相待,矛盾双方用理智战胜情绪,使友谊长存。通过引导个体自省,双方自我管理、反思、协调能力得到提升。运用“知心屋”解决矛盾,要求冲突双方换位思考、反思能力都比较强,愿意私下解决,适用于小矛盾。
  2. “和事佬”情义兼顾,积极斡旋
  “和事佬”作为冲突调停人,必须善于倾听,及时沟通双方情感,引导双方习得人际交往的技能。依托“调解室”解决同伴冲突的规则如下所示:
  “调解室”斡旋规则
  一、辅导目标:
  发挥同伴的力量,引导冲突双方平心静气地沟通,帮助他们逐步习得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二、组成人员:
  由班委推荐、同学票决,产生两名亲和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和事佬”,任期半年。   三、操作流程:
  1.冲突双方各自邀请现场证人作证。
  2.冲突双方依次进行陈述。有不同意见的,等对方陈述完毕再进行补充。
  3.“和事佬”进行现场补充陈述,并积极帮助冲突双方调解。
  4.双方调解不成的,可邀请“仲裁员”调解。
  例如,课间小包和小车发生了打闹。“和事佬”找打闹双方谈话,通过询问,大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小车交作业本路过小包的座位时,小包有意触碰小车并挑衅,小车愤怒不已,下课就找小包算账,于是两人开始追打。
  “和事佬”首先让双方说说对方与自己的错处,然后给双方提出建议:(1)希望小包以后不要拿别人开玩笑。(2)希望小车在愤怒的情况下不要追打。
  “和事佬”还为双方提升情绪管控能力支招:(1)多沟通交流,少互相指责;多换位思考,不暴力对待;(2)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先不看对方,冷静一下。最后,小包和小车相互道歉,和好如初。
  “和事佬”借助同伴的力量,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引发学生换位思考,将个体矛盾与群体智慧相融合,达到情义兼顾的目的,帮助学生增强问题解决和情绪管控能力。利用“调解室”解决冲突,要求矛盾双方各自有一定的沟通协商能力,对“和事佬”比较信任。
  3. “仲裁员”互利谈判,共促和谐
  “仲裁员”由具有亲和力、向心力的同学担任,在同伴冲突中担当着“消解矛盾、润滑情感”的角色,在“和事佬”协商无法奏效的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仲裁院”解决同伴冲突的规则如下所示:
  “仲裁院”谈判规则
  一、辅导目标:
  “仲裁员”适时站在当事人角度,明晰双方都同意的观点,提出解决矛盾的合理建议,增进双方情感。
  二、组成人员:
  由班委推荐、同学票决,产生两名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仲裁员”,任期半年。
  三、操作流程:
  1.冲突双方有序、清晰地向“仲裁员”陈述事件过程。
  2.“仲裁员”听取、记录双方意见,积极协商谈判。
  3.“仲裁员”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通知双方“仲裁”结果。
  4.双方意见无法达成一致的,在收到“仲裁”结果一日内可“上诉”至“小法庭”。期满不“起诉”的,即发生责任履行效力。
  例如,自习课时,小刘与小陈玩卡片,卡片弹到了小黄脸上。小黄多次警告无效,便拿走了小刘的卡片作为惩戒。小刘多次要求小黄返还,小黄不理。愤怒之下,小刘摔坏了小黄价值30元的笔。经“和事佬”调解,双方不服,“上诉”至“仲裁院”。
  首先,“仲裁员”让两名同学面对面说明当时的情况,并寻找证人补述,厘清事件经过,提出看法:(1)小刘与小陈的行为已严重影响小黄自习;(2)小黄拿走小刘的卡片并拒不归还的行为是不当的;(3)小刘损坏小黄财物的事实证据确凿。根据班级管理条例,“仲裁员”组织双方就责任划分和赔偿事宜进行谈判,最终做出如下“裁决”:(1)小刘承担60%的责任,小陈承担10%的责任,小黄承担30%的责任;(2)小刘、小陈在一周内按责任划分比例向小黄支付相应赔偿款。当事人双方接受“仲裁员”的“裁决”结果。
  “仲裁员”借助在同学中的向心力及高威望,在整体把握事件过程、充分考量双方情绪的基础上,帮助双方进行互利和谐的谈判,做出恰当的“仲裁”结果,让矛盾在和谈中自然消弭,让双方的沟通谈判能力得到提升。在“仲裁员”调解的案例中,冲突双方自我协商能力比较弱,情绪波动较大,这一方法适用于插队、打架、抓扯等冲突。
  4. “小法官”有理有据,公正评判
  “小法官”在复杂矛盾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善于倾听、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对校纪班规了解深入,“审判”结果比较公正合理。通过“小法庭”解决同伴冲突的规则如下所示:
  “小法庭”組织运行规则
  一、?辅导目标:?
  通过调查取证,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和证人证词,依据校规班纪“判决”,增强双方法治和规则意识。
  ?二、组成人员:?
  1.“小法官”“书记员”“执行官”各1名,“律师”若干名,“陪审员”4名。
  2.学生自主申请,班委在班级大会上提名,一半以上学生同意方可担任。?
  3.如果组成人员严重违纪,应立即辞职,一周违纪达3次必须辞职,任期半年。
  三、?工作流程:?
  1.“申诉”同学写出“诉状”(“申诉”的人物、时间及地点、事件)。
  2.“法庭”受理“申诉”并登记。?
  3.组成“合议庭”,“开庭”审议并做记录。?
  4.模拟法庭进行裁定。
  5.“原被告”双方不服“判决”的,可在一日内向班主任“申诉”。逾期不“申诉”的,即发生责任履行效力。
  例如,体育课上,同学们做热身运动。小李因身体不适在一旁的树荫下休息。部分男生指责他经常找理由逃避跑步,小李听到同学们的批评,顿时火冒三丈。这时,小郭也来凑热闹,上前指责,小李怒不可遏,一拳打在小郭的眼镜架上,镜架霎时断成两截,两人开始厮打。因为涉及重要财物损坏,双方不愿私下协商,小郭将小李告上了“小法庭”。
  “小法庭”上,“小法官”认真听取双方陈述意见,采集双方证人证词,参照班级管理条例,经“合议庭”集体“审议”,做出如下“判决”:(1)小李赔偿小郭一副眼镜架;(2)双方本着真诚善意的原则相互道歉;(3)小李为首先动手的行为罚抄班规三遍;(4)小郭为无凭无据指责同学的行为罚抄班规三遍。双方表示服从“判决”。
  “小法官”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依据全体同学表决签字形成的班级管理条例做出“判决”。“判决”结果有理有据,冲突双方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强化。在借助“小法庭”解决冲突的案例中,冲突双方自我协商能力弱,情绪波动很大,这一方法适用于诅咒、恶性打架事件、起侮辱性绰号等冲突。   成果与收获
  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协商策略运用得越来越普遍,学生自主解决纠纷的能力逐步增强,班风学风明显好转。
  1. 同伴冲突发生的频率有所下降
  实施四级调解体系半年后,笔者进行后测调查。与前测结果对比,发现班级同伴冲突频率下降,如下图所示:
  
  认为同伴冲突频率较少的数值上升17%;认为同伴冲突频率较多的数值下降14%。应当说,调解体系比较有效地调解了学生之间的纠纷,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
  2. 学生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显著提升
  新模式运行过程中,學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不断增强,遇到问题时会先与同伴、老师沟通;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旁边的同学会及时劝解,抵制打架等极端行为。在矛盾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和谐、友善、公正、法治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并不断被强化,学生在情绪管控、逻辑批判、换位思考、沟通表达、协商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升。
  小瑜同学说:“自从建立了四级调解体系后,我的同桌很少在课堂上无故打扰我了。因为我会运用这些方法,向其他同学、老师求助。”
  小冉同学说:“自从当了‘小法官’后,我对校规班纪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在各个方面努力去做其他同学的榜样。”
  3. 班风学风逐步呈现崭新的面貌
  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动着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尊重老师和同学,尊重知识,尊重纪律,珍惜时间。新模式让当事双方明白“虽然我们有过矛盾,但是我依然被他人和团体接受”。学生形成了较稳固的安全感和被支持感,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通过个性化自我管理,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主角,在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班集体呈现出一片蓬勃生机。
  因为有了四级调解体系,班级人际冲突事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在逐步强化,全体学生的人际沟通、问题解决、情绪管控等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希望用时间去结成和谐、友善、公正、法治的共识,再把这样的共识投入到实践中去,让它逐渐沉淀,最终成为浸润学生心灵的、牢不可破的观念,为幸福人生筑基。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丁荷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似乎是一个人人认可的真理。然而,现实的普遍情况是,有爱且施以无尽之爱的教育,却依然难以收获满意的果实。问题在哪里?“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对不上号。”最近,笔者有幸读到《教育的情调》一书,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在我们身边,一些父母或教师常常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挂在嘴边,可是在实施教育时
主题教育活动以其内容的针对性、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成效的丰富性,成为学校德育的有效载体。湖北省荆门市竹园小学(以下简称“竹园小学”)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科学化、课程化、常态化、协同化、实践化,取得了较好效果。  导向科学化,让每一次活动有的放矢  在实施各项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竹园小学坚持紧扣德育目标,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5大德育内容,即理想信念教育
谈到自己带的班和班上的孩子,郑晓菲的言语和神情中都是掩饰不住的喜爱和自豪。  “我班上的孩子从来不怕困难,他们更愿意主动挑战困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他们很明白,要释放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又要让别人认可。”  “越到高年级我越省心。学生不仅不需要我操心,还反过来处处关心我!”  ……  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班级,是“好运气”三个字就能解释的吗?显然不是。采访中,记者从各种细节中感
周日到校,我发现办公桌上放着几个包装很精致的苹果,还附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祝老师圣诞快乐!”原来,圣诞节快到了!  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时,看见窗台上摆了不少“盛装”的苹果,甚至还有几顶圣诞帽。这些东西出现在教室里,很有节日氛围。  见我进来,几个满脸洋溢着笑容的孩子拥了上来:“老师,圣诞快乐!”看到孩子们快乐的脸庞,我也被这欢快的气氛感染了:“哇,谢谢你们!也祝你们圣诞快乐呀!” 
作为教师,我们时常会采用“摆事实”“讲道理”“命令”甚至“训斥”等手段去管理和教育学生,殊不知,学生早就厌烦了这些“为你好”的“唠叨”,而且,随着学生年龄增大,这种训导式的管理效果逐渐减弱。  模仿、暗示和感染这三种“无痕”教育方式,都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春风化雨,举重若轻,让班级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有效、有趣。  模仿:一言一行皆教育  “你交不交手机!”在长时间沟通无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站得够高,才能看懂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学生成长问题、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三大关键,其中对班主任影响最大的是学生成长问题。  学生成长问题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影响学生成长的问题,主要出现在班级和家庭中。在家庭里,主要是亲子沟通、感恩品质和成长目标三个方面的问题,在班级中,主要是学习、行为和思想方面的问题。  家庭:人“初始化”的第一场所  家
某种程度上,家长认可了班主任,一切都不是问题;家长不认可班主任,一切都可能成为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作为班级管理者、引领者的教师,应主动作为,热心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家长的认可,让家长由教育的旁观者转变为教育的“同盟军”。  热心服务,主动沟通——打好感情牌  在起始年级,面对陌生的学校,家长除了对孩子学习上的期望和担忧,心中或多或少还会有不安。这时,班主任就要通过自己一个微笑的表情、几句暖心
我在办公室批改学生听写作业时,数学老师发来了一条微信:“连姨,来教室一趟呗!”我心里“咯噔”一下:肯定出事了。果不其然,我一到走廊,就看到教室门口站着一个小男孩。  走近一看,又是俊宇。俊宇最近上课总是闲不住,双手到处摸,双眼到处瞟,就连腿脚也经常乱踢打。这不,刚刚数学课上,俊宇讲小话被数学老师喊到教室外反省,可他竟然嬉皮笑脸的,还前门后门来回跑。  看到我来了,俊宇立马站好,看上去乖巧极了。一刹
新时代,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不少学校不断创新实践,总结出了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经验。2018年10月,教育部组织专家评选出了一批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学校,其中湖北省共有14所中小学的德育工作经验和做法受到表彰。为推广先进德育工作经验,树立德育工作典型,《新班主任》杂志将陆续推介这些受到表彰的学校及其德育工作经验。本期推出的是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的德育工作经验
“这么多书,我该怎么分给大家呢?”  “我的眼神不好,看不清表格,这可怎么办?”  “你们说说,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比较好?”  ……  这些问题,似乎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在向老师求助。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在湖北省宜昌市第八中学刘晴老师的班上,不断向学生求助的是刘晴自己。  这就是刘晴管理班级的智慧所在。她认为,好的班级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出现问题后,学生能自己解决。因此,她主张将班级交给学生,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