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么多书,我该怎么分给大家呢?”
“我的眼神不好,看不清表格,这可怎么办?”
“你们说说,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比较好?”
……
这些问题,似乎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在向老师求助。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在湖北省宜昌市第八中学刘晴老师的班上,不断向学生求助的是刘晴自己。
这就是刘晴管理班级的智慧所在。她认为,好的班级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出现问题后,学生能自己解决。因此,她主张将班级交给学生,班主任在背后引导即可。
刘晴用自己特殊的带班方式,将来自不同小学、不同家庭、不同生长环境的一群孩子拧成了一股绳。
用好“领头羊”,管理不操心
“一到学校,整个人都处于紧绷的状态。每天都要担心,每天都要操心——担心学生的安全,操心学生的学习。”刘晴这么总结自己以往的班主任经历。接手现在的“笃行班”后,她决定不再那么“操心”。
以往的带班经验告诉刘晴,优秀的班级必定有一支优秀的班级管理团队。班级管理团队的重中之重就是作为“领头羊”的班长。
组班之初,刘晴向全班发放了“班长意愿征集表”,征集表上有这样3个问题:你愿意当班长吗?如果你当上了班长,你会如何为班级服务?你为什么不愿意当班长呢?将征集表收上来之后,刘晴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想法。
根据前期了解,进校成绩年级第一的小王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都是班长,品学兼优的他是刘晴心中班长的第一人选。但小王在征集表上写着:“我不想当班长,因为我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我的目标是考上清华北大。”但是刘晴认为,学生不能为了学习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那要怎么说服小王呢?
刘晴与小王和小王的父母分别进行了沟通,但第一次沟通以失败告终。小王的父母也不希望小王继续担任班长,他们认为担任班长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为了能够更有说服力,刘晴在微信上访谈了自己以前所带班级的几位班长,让他们“现身说法”,谈谈做班干部对自己的帮助,其中不乏在名校读书的学生。刘晴将这些聊天记录给小王父母和小王看,小王爸爸才认识到,自己给孩子灌输的“唯分数论”观念不好,担任班长确实能够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小王看到学长的经历很心动,最终答应担任班长。
现在,刘晴班上有4个“主班长”,他们不仅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也都排在年级前10。
除了4个“主班长”,刘晴还实行了“轮流班长制”,每周一换。这给了一些从来没有担任过班长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担任班长都那么顺利。
根据班规,学生进教室后要把书包拉好拉链整齐地挂在课桌边的挂钩上。刚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按照要求做。一次课堂上,刘晴又看到一些同学没有把书包收拾整齐,便开玩笑说:“咱们已经学习了点动成线和抛物线的知识,下次再有不放整齐的书包,我们就让它变成‘抛物线’,飞到窗户外面去。”
这原本是一句玩笑话,小丁却当真了。轮到小丁担任“轮流班长”的那一周,他会站在一旁看着同学收拾书包,一旦书包从挂钩上掉下来,他也不提醒同学,只是飞快地拿起书包,把书包扔到操场上。见此情景,刘晴又生气又无奈。但小丁并没有觉得自己扔同学书包的行为有问题,他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同学改掉不好的习惯,而且有些同学被扔过一次书包后,也确实没有再随便放书包了。
于是,刘晴号召学生在班上讨论了这件事。学生从老师要求把书包放整齐的目的和初衷展开讨论,还设想了如果天气不好,书包扔到外面弄脏了或遇到调皮的学生把书包里的作业本和书弄不见了等情况。小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同学们道了歉,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扔同学的书包了。
在4个“主班长”和每周“轮流班长”的管理下,即使刘晴不在学校,班级也有序运行,真正实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班级有问题,集体来解决
有了一群得力的班级助手,刘晴不必为班级的日常管理操心,某种程度上成了“甩手掌柜”。但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种种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对学生个人和班集体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了及时掌握班级动态,刘晴决定开展“班级漂流日记”活动。
说干就干!刘晴迅速召开主题班会,全班一起讨论通过了如下的班级漂流日记管理公约。
笃行班班级漂流日记管理公约
1. 班级管理,人人参与,每人一天,依学号顺次而为。
2. 书写班级日记,从早到晚,课堂内外,大事小事,总结梳理。
3. 晚上六点,全班宣读,发表意见。
4. 讀书委员监督、值日班长管理有效者,奖励积分2分。
漂流日记本质上是观察日记,由值日生记录当天班级所发生的事情,既有点赞夸奖,肯定做得好的方面,更有查漏补缺,提出批评和建议。在提到做得不对地方时,班长会安排5分钟时间,请同学们提出解决办法,好的点子即时记录在当天的日记后面。对于要批评的人和事,班长需要提前告知刘晴,在刘晴与当事人沟通、取得当事人的同意后,才能发到班级群。
一次,小张在学校乱扔垃圾被学校值日生记录下来,扣了班级量化分数,成为当天的批评对象。小张是一个好面子的男生,刘晴知道,对于这样的孩子,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不仅达不到让他改正错误的目的,还有可能把他推向老师的对立面。
于是,刘晴在放学后找到小张,对他说:“最近班上有很多同学都不注意卫生,垃圾都没扔进垃圾桶里,还有一些同学乱扔垃圾。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小张没有意识到刘晴话语里的“陷阱”,马上说:“乱扔垃圾当然不对啊!”
刘晴话头一转,接着说:“学校值日生说,我们班今天也有人乱扔垃圾了,你知道这件事情吗?”小张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低头“嗯”了几声。
刘晴知道不能把他逼急了,便换了一种商量的语气说:“我们晚上要说一说这件事情,也提醒一下班上其他同学,到时候我让班长不点你的名字,但是你要主动出来承认错误,可以吗?”小张拍拍胸脯,说:“没问题,让班长说吧!” 提前和犯错误的学生沟通,再针对事情在班级开展讨论,不仅提醒了当事人,还能让班级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是刘晴解决班级问题的常规流程,简单而有效。
如今,班级漂流日记已经成为刘晴管班治班的常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班级漂流日记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共同解决班级问题的过程中,思路越来越开阔,表达越来越自信,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成了班级的主人。
给学生机会,促自我改变
“班主任只有从日常管理的琐事中解脱出来,才能从宏观上思考班级问题,才有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质。”
有赖于良好的班级管理运行模式,刘晴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个体。
小风是一个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从小和外公生活在一起,性格有些孤僻,刚进入初中的时候,成绩在年级排名靠前。疫情期间,小风迷上了游戏和动漫,经常很晚才睡。早上上课了,他起不来,就把网课开着,自己在电脑的另一头睡觉。刘晴上课点名的时候,经常需要喊小风很多次才会有回应。几次之后,刘晴知道,小风一定没有认真上网课。
相对在教室上课,学生上网课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刘晴也不好在课堂上批评小风。
刘晴先尝试和小风拉近关系。那段时间,沉迷于动漫的小风把自己的钉钉头像换成了一个动漫人物,在一众学生中很是显眼。于是,刘晴借口说自己很喜欢他的钉钉头像,请他帮自己也换一个。
在小风愿意和自己说话之后,刘晴又适时提出了连麦请求。语音接通后,刘晴并没有批评小风,反而吐槽自己上课太艰难了,题目稍微难一点,班上能够回答上来的同学就没有几个,太尴尬了。
“你能帮我带动一下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吗?”聊到最后,刘晴向小风提出了请求。起初小风并不愿意,但是刘晴软磨硬泡:“你就帮我一次吧!你不帮我的话,我的课都上不下去了!”小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好在小风言而有信,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那节数学课上,小风打起了精神,接连回答了几个问题,课堂气氛真的被他带动起来了。
但那节数学课过去了,小风的表现并没有转变多少。期末考试的时候,正如刘晴所预料的那样,小风没有考好。和小风妈妈沟通之后,刘晴决定去小风家里家访。
家访那天正好遇上暴雨,刘晴骑着自行车才走到一半,前面塌方了,挡住了刘晴的去路。无奈,刘晴只能在一旁躲雨。这一躲就是3个小时,刘晴的家人劝她那天不要去家访了。但刘晴认为,自己既然答应学生和家长了,就一定要做到。于是,在暴雨停了之后,刘晴赶紧回去换了身衣服,再次前往小风家。
到了小风家,刘晴既不跟小风聊学习,也不批评他,只是一边参观着小风的书房,一边跟小风拉家常。但此时,小风依然有很重的戒备心理,说话的语气很僵硬。
既然拉家常不管用,那就换个方式吧。刘晴和小风聊起游戏来:“游戏好玩吗?平常都怎么玩?你充过值吗?”一聊到游戏,小风立刻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说完,小风疑惑地问刘晴:“您今天来家访,不是来开‘批斗会’的吗?”刘晴一本正经地说:“开什么‘批斗会’,我也不知道你玩游戏是对还是错。说不定你以后还可能在游戏领域大显身手呢!”
小风惊讶地看着刘晴,低声说:“老师,我迷上了游戏、动漫,玩完又后悔,但就是克制不住。”听完他的倾诉,刘晴说:“你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说明你在认识上是没有错的,只是不够自律而已。这样吧,你把东西收拾收拾跟我走,去我家住,我陪你玩。”小风一听,一下子就慌了,說:“我不习惯住在别人家。”“那我来你家监督你学习也可以。”刘晴说。“我也不习惯别人在我家。”小风还是不同意。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办呢?你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戒掉游戏吧!”刘晴把解决问题的决定权交给了小风。沉默了10分钟后,小风坚定地说:“我改!我马上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请您监督我。我一定努力戒掉游戏。”
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刘晴总是愿意给学生改变的机会。她相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或许能收获更多的惊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比成。”刘晴如此勉励自己。26年的从教历程中,她一直在探索更适合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尝试将班级管理真正交给学生。正是这样的努力和执着,才让刘晴和她的“笃行班”成长得如此不一般。(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我的眼神不好,看不清表格,这可怎么办?”
“你们说说,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比较好?”
……
这些问题,似乎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在向老师求助。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在湖北省宜昌市第八中学刘晴老师的班上,不断向学生求助的是刘晴自己。
这就是刘晴管理班级的智慧所在。她认为,好的班级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出现问题后,学生能自己解决。因此,她主张将班级交给学生,班主任在背后引导即可。
刘晴用自己特殊的带班方式,将来自不同小学、不同家庭、不同生长环境的一群孩子拧成了一股绳。
用好“领头羊”,管理不操心
“一到学校,整个人都处于紧绷的状态。每天都要担心,每天都要操心——担心学生的安全,操心学生的学习。”刘晴这么总结自己以往的班主任经历。接手现在的“笃行班”后,她决定不再那么“操心”。
以往的带班经验告诉刘晴,优秀的班级必定有一支优秀的班级管理团队。班级管理团队的重中之重就是作为“领头羊”的班长。
组班之初,刘晴向全班发放了“班长意愿征集表”,征集表上有这样3个问题:你愿意当班长吗?如果你当上了班长,你会如何为班级服务?你为什么不愿意当班长呢?将征集表收上来之后,刘晴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想法。
根据前期了解,进校成绩年级第一的小王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都是班长,品学兼优的他是刘晴心中班长的第一人选。但小王在征集表上写着:“我不想当班长,因为我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我的目标是考上清华北大。”但是刘晴认为,学生不能为了学习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那要怎么说服小王呢?
刘晴与小王和小王的父母分别进行了沟通,但第一次沟通以失败告终。小王的父母也不希望小王继续担任班长,他们认为担任班长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为了能够更有说服力,刘晴在微信上访谈了自己以前所带班级的几位班长,让他们“现身说法”,谈谈做班干部对自己的帮助,其中不乏在名校读书的学生。刘晴将这些聊天记录给小王父母和小王看,小王爸爸才认识到,自己给孩子灌输的“唯分数论”观念不好,担任班长确实能够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小王看到学长的经历很心动,最终答应担任班长。
现在,刘晴班上有4个“主班长”,他们不仅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也都排在年级前10。
除了4个“主班长”,刘晴还实行了“轮流班长制”,每周一换。这给了一些从来没有担任过班长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担任班长都那么顺利。
根据班规,学生进教室后要把书包拉好拉链整齐地挂在课桌边的挂钩上。刚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按照要求做。一次课堂上,刘晴又看到一些同学没有把书包收拾整齐,便开玩笑说:“咱们已经学习了点动成线和抛物线的知识,下次再有不放整齐的书包,我们就让它变成‘抛物线’,飞到窗户外面去。”
这原本是一句玩笑话,小丁却当真了。轮到小丁担任“轮流班长”的那一周,他会站在一旁看着同学收拾书包,一旦书包从挂钩上掉下来,他也不提醒同学,只是飞快地拿起书包,把书包扔到操场上。见此情景,刘晴又生气又无奈。但小丁并没有觉得自己扔同学书包的行为有问题,他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同学改掉不好的习惯,而且有些同学被扔过一次书包后,也确实没有再随便放书包了。
于是,刘晴号召学生在班上讨论了这件事。学生从老师要求把书包放整齐的目的和初衷展开讨论,还设想了如果天气不好,书包扔到外面弄脏了或遇到调皮的学生把书包里的作业本和书弄不见了等情况。小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同学们道了歉,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扔同学的书包了。
在4个“主班长”和每周“轮流班长”的管理下,即使刘晴不在学校,班级也有序运行,真正实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班级有问题,集体来解决
有了一群得力的班级助手,刘晴不必为班级的日常管理操心,某种程度上成了“甩手掌柜”。但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种种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对学生个人和班集体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了及时掌握班级动态,刘晴决定开展“班级漂流日记”活动。
说干就干!刘晴迅速召开主题班会,全班一起讨论通过了如下的班级漂流日记管理公约。
笃行班班级漂流日记管理公约
1. 班级管理,人人参与,每人一天,依学号顺次而为。
2. 书写班级日记,从早到晚,课堂内外,大事小事,总结梳理。
3. 晚上六点,全班宣读,发表意见。
4. 讀书委员监督、值日班长管理有效者,奖励积分2分。
漂流日记本质上是观察日记,由值日生记录当天班级所发生的事情,既有点赞夸奖,肯定做得好的方面,更有查漏补缺,提出批评和建议。在提到做得不对地方时,班长会安排5分钟时间,请同学们提出解决办法,好的点子即时记录在当天的日记后面。对于要批评的人和事,班长需要提前告知刘晴,在刘晴与当事人沟通、取得当事人的同意后,才能发到班级群。
一次,小张在学校乱扔垃圾被学校值日生记录下来,扣了班级量化分数,成为当天的批评对象。小张是一个好面子的男生,刘晴知道,对于这样的孩子,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不仅达不到让他改正错误的目的,还有可能把他推向老师的对立面。
于是,刘晴在放学后找到小张,对他说:“最近班上有很多同学都不注意卫生,垃圾都没扔进垃圾桶里,还有一些同学乱扔垃圾。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小张没有意识到刘晴话语里的“陷阱”,马上说:“乱扔垃圾当然不对啊!”
刘晴话头一转,接着说:“学校值日生说,我们班今天也有人乱扔垃圾了,你知道这件事情吗?”小张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低头“嗯”了几声。
刘晴知道不能把他逼急了,便换了一种商量的语气说:“我们晚上要说一说这件事情,也提醒一下班上其他同学,到时候我让班长不点你的名字,但是你要主动出来承认错误,可以吗?”小张拍拍胸脯,说:“没问题,让班长说吧!” 提前和犯错误的学生沟通,再针对事情在班级开展讨论,不仅提醒了当事人,还能让班级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是刘晴解决班级问题的常规流程,简单而有效。
如今,班级漂流日记已经成为刘晴管班治班的常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班级漂流日记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共同解决班级问题的过程中,思路越来越开阔,表达越来越自信,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成了班级的主人。
给学生机会,促自我改变
“班主任只有从日常管理的琐事中解脱出来,才能从宏观上思考班级问题,才有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质。”
有赖于良好的班级管理运行模式,刘晴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个体。
小风是一个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从小和外公生活在一起,性格有些孤僻,刚进入初中的时候,成绩在年级排名靠前。疫情期间,小风迷上了游戏和动漫,经常很晚才睡。早上上课了,他起不来,就把网课开着,自己在电脑的另一头睡觉。刘晴上课点名的时候,经常需要喊小风很多次才会有回应。几次之后,刘晴知道,小风一定没有认真上网课。
相对在教室上课,学生上网课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刘晴也不好在课堂上批评小风。
刘晴先尝试和小风拉近关系。那段时间,沉迷于动漫的小风把自己的钉钉头像换成了一个动漫人物,在一众学生中很是显眼。于是,刘晴借口说自己很喜欢他的钉钉头像,请他帮自己也换一个。
在小风愿意和自己说话之后,刘晴又适时提出了连麦请求。语音接通后,刘晴并没有批评小风,反而吐槽自己上课太艰难了,题目稍微难一点,班上能够回答上来的同学就没有几个,太尴尬了。
“你能帮我带动一下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吗?”聊到最后,刘晴向小风提出了请求。起初小风并不愿意,但是刘晴软磨硬泡:“你就帮我一次吧!你不帮我的话,我的课都上不下去了!”小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好在小风言而有信,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那节数学课上,小风打起了精神,接连回答了几个问题,课堂气氛真的被他带动起来了。
但那节数学课过去了,小风的表现并没有转变多少。期末考试的时候,正如刘晴所预料的那样,小风没有考好。和小风妈妈沟通之后,刘晴决定去小风家里家访。
家访那天正好遇上暴雨,刘晴骑着自行车才走到一半,前面塌方了,挡住了刘晴的去路。无奈,刘晴只能在一旁躲雨。这一躲就是3个小时,刘晴的家人劝她那天不要去家访了。但刘晴认为,自己既然答应学生和家长了,就一定要做到。于是,在暴雨停了之后,刘晴赶紧回去换了身衣服,再次前往小风家。
到了小风家,刘晴既不跟小风聊学习,也不批评他,只是一边参观着小风的书房,一边跟小风拉家常。但此时,小风依然有很重的戒备心理,说话的语气很僵硬。
既然拉家常不管用,那就换个方式吧。刘晴和小风聊起游戏来:“游戏好玩吗?平常都怎么玩?你充过值吗?”一聊到游戏,小风立刻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说完,小风疑惑地问刘晴:“您今天来家访,不是来开‘批斗会’的吗?”刘晴一本正经地说:“开什么‘批斗会’,我也不知道你玩游戏是对还是错。说不定你以后还可能在游戏领域大显身手呢!”
小风惊讶地看着刘晴,低声说:“老师,我迷上了游戏、动漫,玩完又后悔,但就是克制不住。”听完他的倾诉,刘晴说:“你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说明你在认识上是没有错的,只是不够自律而已。这样吧,你把东西收拾收拾跟我走,去我家住,我陪你玩。”小风一听,一下子就慌了,說:“我不习惯住在别人家。”“那我来你家监督你学习也可以。”刘晴说。“我也不习惯别人在我家。”小风还是不同意。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办呢?你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戒掉游戏吧!”刘晴把解决问题的决定权交给了小风。沉默了10分钟后,小风坚定地说:“我改!我马上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请您监督我。我一定努力戒掉游戏。”
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刘晴总是愿意给学生改变的机会。她相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或许能收获更多的惊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比成。”刘晴如此勉励自己。26年的从教历程中,她一直在探索更适合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尝试将班级管理真正交给学生。正是这样的努力和执着,才让刘晴和她的“笃行班”成长得如此不一般。(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