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差异与职业教育培训策略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工市民化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既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同时,也出现了市民化意愿、住房、收入、心理融入、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代际差异。职业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两代农民工在培训意愿、培训经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有不同的现状与诉求。在代际视角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应加大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宣传力度,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积极作用,努力使其成为新市民培养重要阵地;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形成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培训合力;调查分析两代农民工不同培训需求,适时提供差别化培训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代际;职业教育培训;新型城镇化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基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视角”(项目编号:2015SJB341)
  作者简介:杨 燕,女,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47(2017)13-0035-07
  农民工市民化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农民工群体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更是达到27 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1]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工已不再是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出现了典型的代际分化。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既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同时,也出现了代际差异。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调查分析其代际差异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工整体上市民化程度不高,除了受户籍制度、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农民工本身市民化能力的缺乏更是其市民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职业教育培训能够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文化水平、综合素质、适应能力等,是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在江苏省常州市范围内,对老一代(1980年以前出生)与新生代(1980年及以后出生)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以及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期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概括出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差异,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代际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策略,提高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一、调查概况
  为了更客观、全面地了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两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差异,探寻代际视角下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措施,2016年4月至6月,课题组深入常州市市区(钟楼区、天宁区、新北区、武进区)企业内部,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共收回有效问卷274份,其中,老一代农民工97人(占35.4%),男女比例分别为70.1%和29.9%;新生代农民工177人(占64.6%),男女比例分别为46.89%和53.11%,80后(27岁~36岁)和90后(26岁以下)比例分别为45.2%和54.8%。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3个选择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对于问卷调查结果,课题组运用在线统计等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差异
  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多种不同的农民工市民化测量维度,如农民工的户籍、学历、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政治参与、医疗保障、社会交往和心理融入,等等。基于已有农民工市民化指标的研究成果以及本调查的研究需要,最终,拟从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住房、收入、心理融入和社会交往等几个方面,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代际差异,为之后提出职业教育培训策略提供现实基础。
  (一)市民化意愿: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略高,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持无所谓态度
  农民工市民化可以分为主动市民化与被动市民化,是否愿意市民化是农民工主动市民化的重要标志。要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必须首先提高其市民化意愿,增加为市民化能力的主动提升几率。调查问卷以“您愿意在城市永久居住生活吗?”作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观测点。结果显示,老一代农民工表示“非常愿意”和“愿意”的比例分别为16.49%和57.73%,新生代农民工则分别为14.12%和53.67%。总体来说,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比较高,七成左右的农民工均愿意市民化。通过比较发现,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比新生代农民工高出约6.43%。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23.73%)没有明确表示是否愿意市民化,而是持“无所谓”的态度,远超过老一代农民工(15.46%)(详见表1)。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刚踏入城市就业,还处在适应与迷茫期,尚未树立明确的工作与生活目标。
  (二)城市住房:约半数老一代农民工拥有城市住房,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无城市住房
  良好、稳定的居住环境能够促进农民工安心工作、城市融入,有的城市更是把是否拥有城市住房作为落户的前提。因此,住房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并影响着农民工的市民化。在受调查的农民工中,49.48%的老一代农民工拥有自己的城市住房,而新生代农民工只有15.82%有自己的城市住房。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或住合租房,或住工作单位提供的宿舍,居住环境较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购房率偏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经济积累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们对于以后长期生活的地区还处在探索与犹疑期。
  (三)收入:老一代农民工月收入略高,约四成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下
  收入情况与农民工的市民化有密切关系,收入越高,城市购房率越高,各方面自我投资的意识也会越强,融入城市也会更容易。调查显示,老一代农民工平均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补贴等)要高于新生代农民工,近五成的老一代农民工收入在4 000元以上,而约四成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在3 000元(详见表2)。总体来说,农民工月收入偏低。   (四)心理融入:老一代农民工自我认同、城市文明认同、幸福感均高于新生代农民工
  经过调查发现,老一代农民工的市民身份认同度高于新生代农民工,约半数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依然是农村人,另有不少人表示说不清楚,自我认同存在疑惑(详见表3)。农民工城市文明认同与否是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重要方面,包括是否习惯并接受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交往、精神文化等,有关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老一代农民工比新生代更能习惯并接受城市文明。就幸福感来看,无论是老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都有近四成半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平平,而感到幸福的老一代农民工要比新生代农民工多出约十个百分点,相反,感到不幸福的新生代农民工要比老一代农民工多出约九个百分点(详见表5)。也就是说,老一代农民工的幸福感高于新生代农民工。
  (五)社会交往:老一代农民工注重与市民的交往,新生代农民工基于学缘的交往略高
  社会交往情况往往是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直接体现,对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农民工社会交往圈较小,半数左右的农民工主要局限于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与城市市民交流与互动,能够帮助农民工习得城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与行为方式,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2]老一代农民工比较注重与城市市民的交往(30.93%),远高于新生代农民工(16.95%)。新生代农民工与同小区城市居民交往相对较少,这与其缺少一个与城市居民交往的平台不无关系,加上他们尚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技巧。比起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基于学缘的交往略多一些,有22.03%的人与同学保持密切联系(详见表6)。
  三、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与诉求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总体不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亟待提高。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能够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因此,为了解两代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与诉求,课题组分别从培训意愿、培训经历、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培训意愿:老一代农民工培训意愿略高于新生代农民工,两代农民工的培训目的存在差异
  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高低是农民工对培训重要性认识程度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效果。调查发现,老一代农民工认为培训“有必要”“非常有必要”的比例分别为40.21%和17.53%,新生代农民工则分别为35.03%和16.38%(见表7)。由此可以看出,老一代农民工的培训意愿略高于新生代农民工,但两代农民工的培训意愿都有待提高。在培训目的上,两代农民工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大多数老一代农民工(70.1%)与新生代农民工(61.58%)都把增加职业技能作为培训的首要目的。同时,老一代农民工对于形成健康心理(37.11%)、培养兴趣(16.49%)爱好有较大愿望,而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提高学历文凭(42.94%)、拓宽人际关系(41.24%)及了解城市文明(14.69%)的需求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见表8)。
  (二)培训经历:老一代农民工接受培训次数高于新一代农民工,约半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过培训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随着社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工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与技能才能满足社会需要。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应作为农民工提高各方面能力的首选,包括提高学历文凭、职业技能等。调查显示,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老一代与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分别为56.7%和61.02%(见表9)。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农民工的技能水平,63.92%的老一代农民工与67.23%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没有职业资格证书(见表10)。而通过培训改变这一现状的农民工比例偏少,无培训经历的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分别为42.27%和50.28%,约占半数。老一代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次数略高于新生代农民工,只有17.50%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2次及以上次数的培训,低于老一代农民工的30.92%(见表11)。
  (三)培训内容:老一代农民工对法律、娱乐需求略高,新生代农民工更关注投资理财、文明礼仪
  调查显示,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有共同的培训内容需求,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64.95%老一代農民工与66.10%新生代农民工都把职业技能作为他们最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究其原因,可能与他们来城市务工的主要目的有关。约四成农民工表示“务农太辛苦,收入太低”“赚钱养家”是他们来城市务工的最主要原因(详见表12)。职业技能高低与工资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因此,农民工把职业技能作为培训内容的首选不难理解。通过比较发现,老一代农民工对法律知识(44.33%)、休闲娱乐(17.53%)需求高于新生代农民工(39.55%和12.99%);而新生代农民工则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关注投资理财文明礼仪(41.81%与26.8%)、投资理财(19.21%与13.4%)及人际沟通(32.20%与25.77%)(详见表13)。
  (四)培训形式:老一代农民工喜欢“寓教于乐”,新生代农民工对网络教学、自学等接受程度较高
  调查显示,最受农民工欢迎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下企业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农民工最熟悉,也是培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农民工易于接受。下企业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是获得职业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正好满足农民工职业技能提高的需求。通过比较发现,老一代农民工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喜欢“寓教于乐”,如文艺汇演(20.62%与16.95%)、电影播放(26.8%与16.38)%;而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能接受网络教学(28.81%与19.59%)、自学(20.34%与16.49%)及发放学习手册(19.77%与15.46%)(详见表14)。   四、代际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策略
  (一)加大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宣传力度,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培训
  不管是老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次数与培训意愿都不高。一方面,因为农民工还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缺乏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培训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农民工参训率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大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宣传力度,形成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的良好局面。首先,农民工所在企业应宣传培训的作用与功能,对于通过培训获得能力提升的农民工应提高待遇,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其次,各级工会应主动关心农民工生活,利用工会平台将最新的教育理念与培训信息传达给农民工。最后,社区可利用宣传栏张贴农民工接受培训的受益事迹,激发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开设各种讲座开阔农民视野,提升他们的培训意识与需求。[3]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与接受培训次数却都不如老一代农民工。为了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应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培训。这不仅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发展,更关系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积极作用,努力使其成为新市民培养重要阵地
  目前,许多社区教育中心不仅是社区居民接受终身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承担着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重任。通过调查也发现,除了政府部门、企业、就业单位,32.48%的农民工更希望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社区教育中心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社区教育的全员性能够增加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调查显示,虽然老一代农民工已经开始注重与城市居民的交往,但是比例仍不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更低。社区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位居民,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能够增加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交往机会与频率,缓解他们之间的排斥感与陌生感,增加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其次,社区教育的社会性能够为农民工提供更加丰富的培训与学习资源。社区教育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整合社区以及社会各种培训资源,为农民工市民化培训提供条件。[4]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积极作用,努力使其成为新市民培养的重要阵地。
  (三)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形成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培训合力
  调查发现,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培训主体是企業与就业单位,比例为67.15%。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市民化培训。首先,理念灌输。企业是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受益者,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其意识到人力资源才是第一资源,优质的人力资源不仅要靠外部引进,更要靠自身培养,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而且,组织农民工市民化培训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其次,资金支持。对于组织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提高企业承担培训经费的能力。最后,政策优惠。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等政策作为激励企业组织培训的有效手段。企业应和政府、学校、社会、非政府组织等形成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合力,共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提升,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调查分析两代农民工不同培训需求,适时提供差别化培训内容与形式
  两代农民工不管是在文化程度、思维观念,还是在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市民化培训的需求也会略有不同。因此,调查分析两代农民工的不同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与形式的针对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工自身意愿,尤其在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主体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培训内容的多元化。[6]职业技能、科普常识、法律知识和创业知识是两代农民工需求度都较高的培训内容,可以经常开展培训。投资理财、文明礼仪、人际沟通等培训内容可以更多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而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培训内容可以更多地针对老一代农民工。此外,计算机网络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培训内容也要按需而设。在培训形式方面,要充分考虑两代农民工的接受能力与愿望。课堂教学、下企业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形式受欢迎程度高,可以经常运用。对于老一代农民工,可以多运用“寓教于乐”的培训形式,如有奖竞答、文艺汇演、电影播放等;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多运用网络远程教学、自学、录像教学和发放学习手册等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Z].2016-04-28.
  [2] 钟兵.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34-139.
  [3] 卢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教育支持研究——基于镇江市Z村的调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4] 张安强.社区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67-71.
  [5] 周小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江西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5.
  [6] 谢勇,黄承贵.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代际间差异分析[J].调研世界,2011(10):30-33.
  [责任编辑 金莲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者跨越学习与工作、跨越专业与职业、跨越学校与企业,借鉴企业成功管理方式,立足校园实际情况,有效地将用户思维、迭代思维和长尾效应运用于高职班主任专业发展,探索班主任专业核心能力的重塑与路径。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68-04  跨界,就是跨越疆界。跨界的热,
期刊
摘 要:基于对长沙市987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传授高层次绿色知识、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需要培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半途自愿融城型需要多样化绿色知识的引导、半途被动融城型需要提升综合性的绿色素质。新生代农民工绿色教育内容应包括伦理、生死、健康、生涯等生命教育;绿色生活、绿色社会等生活教育;绿色环保、绿色再利用等生态教育。生命教育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平等、尊重;生活
期刊
摘 要:TOPCARES-CDIO理念,旨在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的一体化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以此为基础,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软集团联合办学为例,应用系统分析法探讨了如何设计并实施专业一体化能力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项目体系、一体化学习环境体系和一体化评价体系,从而明确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能力体系;课程体系;项目体系;一体化人
期刊
摘 要:X市立足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以职业院校的优势(或特色)专业(群)为纽带,共成立了12家行业型职教集团。集团采用理事会制,理事会采用双理事长单位制,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为其日常工作机构。研究数据表明,X市集团化办学的职业院校参与率已达90%以上,集团成员之间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成效明显增强,但集团的运行仍然存在诸多不畅。为确保职教集团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应
期刊
摘 要:通过在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7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开展“校企共育、产教协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破解双元人才培养中“企业培养主体地位缺失、企业用工稳定难”的难题。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产教协同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
期刊
我曾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从许多方面看,中国人和德国人都非常勤奋,在两个社会中,努力工作都是受到高度认可和嘉奖的价值观,并且在中国和德国都常常能看到听到一些人勤勉努力的工作、為了事业拼搏奋斗的事例,但总觉得这里面有一些细微而内在的差别,但又表达不出,同样是努力与勤奋,区别在哪里?陈志武先生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我的疑问与其有些关联,但视角不太一样,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之后仿佛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标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德学”“五进”作为育人思想和育人路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面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特点;“德学”;“五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77-03  党的十八大提
期刊
摘 要:为探索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因素,编制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问卷,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的1 82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决定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策略,性别和城乡生源地也对学习状况有影响,以此调查作为基础,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影响因素;学习策略;性别;生源地;旅游类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体实践中,产教不能深度融合,校企无法密切协同培养人才已成普遍问题。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通过构建学校、企业、产教科技园三方深度融合的“校企园”产教融合创新合作平台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载体,实践探索了产教融合共育纺织类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校企园
期刊
摘 要:职业人才培养历来受到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发达的职业教育被誉为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和经济腾飞的坚强柱石。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为学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人才培养方面的剖析。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研究一般项目 “基于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