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于2011年11月19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教培中心,参加了由西部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小学优质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听了北京市教育研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吴林等教师的献课,及有关专家关于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后,我便对高效课堂教学展开了深思。在此,我联系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我认为高效教学主要包涵三方面:一是学习时间,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二是学习结果,即在学习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学习体验,即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就要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1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就要精雕细琢
1.1 重视课前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让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数学信息,或讲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2 课堂活动,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都提到: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掌声。
1.3 学习方式多元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合作、或体验、或探究等等。教师不一味地展示自己的教学预案,而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甚至错误问题,耐心、及时给予引导,以思想激活思想,以智慧引领智慧,以个性启发个性,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既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2 学生要想获得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就要符合实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要想学生能迈出一小步,教学目标的制定就非常重要。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3 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论对与错,尽显个人所思所想,敢于向教材和教师质疑,不用担心教师的责备,不用担心同学们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教师给予学生应有的指导与呵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掌声、得到喝彩。
总之,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结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学习体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认为高效教学主要包涵三方面:一是学习时间,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二是学习结果,即在学习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学习体验,即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就要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1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就要精雕细琢
1.1 重视课前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让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数学信息,或讲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2 课堂活动,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都提到: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掌声。
1.3 学习方式多元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合作、或体验、或探究等等。教师不一味地展示自己的教学预案,而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甚至错误问题,耐心、及时给予引导,以思想激活思想,以智慧引领智慧,以个性启发个性,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既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2 学生要想获得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就要符合实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要想学生能迈出一小步,教学目标的制定就非常重要。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3 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论对与错,尽显个人所思所想,敢于向教材和教师质疑,不用担心教师的责备,不用担心同学们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教师给予学生应有的指导与呵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掌声、得到喝彩。
总之,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结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学习体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