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前提是熟悉教材,并且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通过各种形式,结合赏识教育,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关键词】赏识激励挖掘动力积极
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育。但很多老师认为上美术课是很轻松的,只要让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画就行了,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美术学好了,最起码能提高你的个人品位,能够发现美,创造美,进而影响身边的人,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美术课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那么怎样的一堂课称的上是一节好课?如何才能上好美术课?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1.备教材,备学生
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前提条件是熟悉教材,不但要教给学生美术的技巧,还需要渗透人文教育。备学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识、感知不同,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他们的要求也都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高年级学生则相对持久性长一些。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平面绘画比较好,而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在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的同时,我会更多的教他们绘画技巧,使他们更好的学会创造美。课堂上大多是提出要求,以自定义内容的形式,任由他们自己去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去创造他们自己喜欢的画。要备好课,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进度,比如,装饰画,慢工出细活,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再比如,初步学习中国画的练习时,也可以多加几个课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笔墨纸张的特性,领悟中国画的乐趣。中国画中的《戏曲人物》第一节课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欣赏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是学生打线描搞;第二课时依然安排学生打线描搞,他会在原稿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设计,服饰,头饰,内容安排上更丰富;接着第三个课时上色。这样细细画下来,作品数量质量都很高,因为学生平时各科目的作业安排比较多,画画时间相对比较少,乡村学校大多数学生回家后基本不去画画,只是在美术课上动动笔,因地制宜,可以多安排一到两个课时,保证作品质量,否则一副作品没有完成又进入下一课,虎头蛇尾,创作的乐趣和作品展出后收获的喜悦就会无从感知。
2.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切地道出了兴趣对人们学习的重要性。他在著作中提出兴趣是人们认识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是人们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有研究发现,在人类所有活动中,艺术最能体现其创造性。学生很多新奇古怪的想法来源于生活。丰富实践活动则是激发其创作的源泉,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思维由此而萌发。许多教育实践都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兴趣,他们会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且与其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让他们主动学习得到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一节枯燥无味的美术课,首先失去的就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孩子对美术学科产生了兴趣,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教学任务。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趣味式教学或游戏式教学,形式可千变万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学生练习绘画的时候,穿插点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轻松完成作业。当音乐走进美术,当旋律与节奏搭乘着幻想的翅膀,充满诗情画意,犹如亲临其境。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打开童心幻想的世界;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使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让音乐走进美术课堂,让我们的美术课“声中有画,画中有声”,和谐统一,既愉悦了身心、又激发了灵感;既陶冶了情操,又营造了课堂的审美氛围。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最终都要靠教师在实践中去实现完善,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也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打破知识的空间时间限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往老师简单的“授一受”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模式。
3.科学评价,赏识教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尤为重要。很多时候一句赞赏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赏识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如果我们恰当地运用好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也能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以往我们在课堂中,总是用一些简单笼统地评价,比如:“像不像”、“好看吗”,使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受挫,总比不上别人。在教学活动中多运用激励性的言语进行教学和评价,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也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才能快活地接受知识。因此,我觉得在美术课堂中,赏识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办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巧,还要教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美的熏陶中更积极地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立体解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5.
[2]李冬梅,王金颖,刘丹著.《知识观念更新与学生能力培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3]陶行知著.《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1.
[4]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
[5]沈玉顺.《走向优质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6]王小春.《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关键词】赏识激励挖掘动力积极
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育。但很多老师认为上美术课是很轻松的,只要让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画就行了,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美术学好了,最起码能提高你的个人品位,能够发现美,创造美,进而影响身边的人,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美术课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那么怎样的一堂课称的上是一节好课?如何才能上好美术课?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1.备教材,备学生
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前提条件是熟悉教材,不但要教给学生美术的技巧,还需要渗透人文教育。备学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识、感知不同,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他们的要求也都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高年级学生则相对持久性长一些。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平面绘画比较好,而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在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的同时,我会更多的教他们绘画技巧,使他们更好的学会创造美。课堂上大多是提出要求,以自定义内容的形式,任由他们自己去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去创造他们自己喜欢的画。要备好课,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进度,比如,装饰画,慢工出细活,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再比如,初步学习中国画的练习时,也可以多加几个课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笔墨纸张的特性,领悟中国画的乐趣。中国画中的《戏曲人物》第一节课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欣赏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是学生打线描搞;第二课时依然安排学生打线描搞,他会在原稿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设计,服饰,头饰,内容安排上更丰富;接着第三个课时上色。这样细细画下来,作品数量质量都很高,因为学生平时各科目的作业安排比较多,画画时间相对比较少,乡村学校大多数学生回家后基本不去画画,只是在美术课上动动笔,因地制宜,可以多安排一到两个课时,保证作品质量,否则一副作品没有完成又进入下一课,虎头蛇尾,创作的乐趣和作品展出后收获的喜悦就会无从感知。
2.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切地道出了兴趣对人们学习的重要性。他在著作中提出兴趣是人们认识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是人们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有研究发现,在人类所有活动中,艺术最能体现其创造性。学生很多新奇古怪的想法来源于生活。丰富实践活动则是激发其创作的源泉,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思维由此而萌发。许多教育实践都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兴趣,他们会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且与其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让他们主动学习得到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一节枯燥无味的美术课,首先失去的就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孩子对美术学科产生了兴趣,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教学任务。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趣味式教学或游戏式教学,形式可千变万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学生练习绘画的时候,穿插点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轻松完成作业。当音乐走进美术,当旋律与节奏搭乘着幻想的翅膀,充满诗情画意,犹如亲临其境。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打开童心幻想的世界;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使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让音乐走进美术课堂,让我们的美术课“声中有画,画中有声”,和谐统一,既愉悦了身心、又激发了灵感;既陶冶了情操,又营造了课堂的审美氛围。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最终都要靠教师在实践中去实现完善,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也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打破知识的空间时间限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往老师简单的“授一受”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模式。
3.科学评价,赏识教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尤为重要。很多时候一句赞赏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赏识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如果我们恰当地运用好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也能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以往我们在课堂中,总是用一些简单笼统地评价,比如:“像不像”、“好看吗”,使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受挫,总比不上别人。在教学活动中多运用激励性的言语进行教学和评价,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也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才能快活地接受知识。因此,我觉得在美术课堂中,赏识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办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巧,还要教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美的熏陶中更积极地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立体解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5.
[2]李冬梅,王金颖,刘丹著.《知识观念更新与学生能力培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3]陶行知著.《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1.
[4]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
[5]沈玉顺.《走向优质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6]王小春.《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