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对于教而言还是对于学来说,都必须经历知识积累和能力积淀的厚积薄发过程。同样,创新能力的喷薄而出也必然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态势,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各种前创新意识和元素,如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把培养过程搞得实实在在、轰轰烈烈。唯有如此,才能水到渠成,才能取得成功的结果。本文作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体会,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问题,希望能够收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观察力 想象力
在学校教育中,从培养过程和发展目标来说,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只是重视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性教学,前者则强调实现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而创新能力又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做一种战略战术任务来认真加以落实。说起来创新一词十分响亮,有高不可攀的茫然之感,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在心理上具备举重若轻的胸怀魄力,在行动上认真对待、平步实行,特别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点滴激发,假以时日,一定能从中收获成就。正如华罗庚所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试简要阐述之。
一、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为创新思维提供情感的酵母。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行为常常以兴趣为转移,这就是兴趣对选择和定向作用的集中体现。兴趣是学习的原发力和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才会不断活跃起来,而待其情感持续发酵到一定程度,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则会不断增强和丰富,创新思维元素也就实现了量的积累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选取生活性内容作为题材,从创设教学情境做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逐步引发其创造性思维。以相似三角形内容教学为例,这一内容因抽象而枯燥乏味,对此,笔者选择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趣味性话题引入。如:每当走近学校大门,抬头仰望高高飘扬在操场上空的五星红旗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这样的旗杆到底有多高呢?(得到的绝对是异口同声的肯定回答)只要我们实际测量出三个数据,就是旗杆影子的长度、你的身高,以及此时的身影长度,我们就能借助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条件允许的话,完全可以现场演示。这种教学情境势必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这正是促使学生走向思维创造的前提。
二、注重培养学习观察力,为创新思维提供坚实基础。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对此,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强调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那么,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来说,该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力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在观察之前,要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组织观察过程中,执教者要借助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好主导、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主要是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法,以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比如,在教学y=kx b一次函数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画出一次函数的具体图像作比较。在学生认真观察之时,适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当k分别为正负数性质的时候,函数所呈现的图像有什么不一样?再当b分别为正负数性质的时候,函数所呈现的图像则又有什么不同呢?继学生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引导他们从中寻求和总结出规律性结论。观察力是激活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的关键,我们应当认真对待。
三、注重培养学习想象力,为创新思维铸就有力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在学校教育中,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水源头;它不仅能够锻炼学习型思维,而且能够促进创造型思维。不仅如此,想象力还具有其独特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想象必须取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坚决支持,否则是毫无底气或行之不远的。其二,要想真正铸就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必须同时形成迅速摆脱干扰的思维能力。其三,其中隐含着执著追求的情感性因素。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内容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串烧式想象”: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为“相等”,此时成了什么图形?如果把它的“一个内角变为90度”呢?如果再把它变为“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内角为90度”,那又怎样呢?这种“芝麻开门”式的提问训练,能够逐步洞开学生思维的想象大门。
四、注重培养探索能力,为创新思维准备好最后冲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艺术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前推后拉地把他们引向勇于探索和乐于探索的学习境地,以不断“激发、唤醒、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精神,有效滋生其创造的“胚胎与花骨朵”。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凡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能表现出相应的灵活性,他们在对思维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都有着较强的监控能力,并对思维过程存在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问、敢于想象,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则能够更好地体验、发现和创造。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于相同的问题要积极开启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和支持他们有效实现思维活动领域中的选择、迁移、突破与重建。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观察力 想象力
在学校教育中,从培养过程和发展目标来说,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只是重视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性教学,前者则强调实现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而创新能力又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做一种战略战术任务来认真加以落实。说起来创新一词十分响亮,有高不可攀的茫然之感,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在心理上具备举重若轻的胸怀魄力,在行动上认真对待、平步实行,特别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点滴激发,假以时日,一定能从中收获成就。正如华罗庚所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试简要阐述之。
一、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为创新思维提供情感的酵母。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行为常常以兴趣为转移,这就是兴趣对选择和定向作用的集中体现。兴趣是学习的原发力和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才会不断活跃起来,而待其情感持续发酵到一定程度,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则会不断增强和丰富,创新思维元素也就实现了量的积累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选取生活性内容作为题材,从创设教学情境做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逐步引发其创造性思维。以相似三角形内容教学为例,这一内容因抽象而枯燥乏味,对此,笔者选择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趣味性话题引入。如:每当走近学校大门,抬头仰望高高飘扬在操场上空的五星红旗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这样的旗杆到底有多高呢?(得到的绝对是异口同声的肯定回答)只要我们实际测量出三个数据,就是旗杆影子的长度、你的身高,以及此时的身影长度,我们就能借助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条件允许的话,完全可以现场演示。这种教学情境势必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这正是促使学生走向思维创造的前提。
二、注重培养学习观察力,为创新思维提供坚实基础。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对此,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强调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那么,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来说,该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力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在观察之前,要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组织观察过程中,执教者要借助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好主导、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主要是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法,以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比如,在教学y=kx b一次函数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画出一次函数的具体图像作比较。在学生认真观察之时,适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当k分别为正负数性质的时候,函数所呈现的图像有什么不一样?再当b分别为正负数性质的时候,函数所呈现的图像则又有什么不同呢?继学生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引导他们从中寻求和总结出规律性结论。观察力是激活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的关键,我们应当认真对待。
三、注重培养学习想象力,为创新思维铸就有力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在学校教育中,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水源头;它不仅能够锻炼学习型思维,而且能够促进创造型思维。不仅如此,想象力还具有其独特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想象必须取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坚决支持,否则是毫无底气或行之不远的。其二,要想真正铸就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必须同时形成迅速摆脱干扰的思维能力。其三,其中隐含着执著追求的情感性因素。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内容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串烧式想象”: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为“相等”,此时成了什么图形?如果把它的“一个内角变为90度”呢?如果再把它变为“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内角为90度”,那又怎样呢?这种“芝麻开门”式的提问训练,能够逐步洞开学生思维的想象大门。
四、注重培养探索能力,为创新思维准备好最后冲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艺术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前推后拉地把他们引向勇于探索和乐于探索的学习境地,以不断“激发、唤醒、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精神,有效滋生其创造的“胚胎与花骨朵”。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凡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能表现出相应的灵活性,他们在对思维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都有着较强的监控能力,并对思维过程存在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问、敢于想象,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则能够更好地体验、发现和创造。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于相同的问题要积极开启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和支持他们有效实现思维活动领域中的选择、迁移、突破与重建。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