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表现的艺术活动,是人们是培养审美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幼儿园的集体舞是指许多幼儿按规定的队形和动作一起跳舞,强调的是队形的变化以及与舞伴之间的配合、交流。如何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探索,形成较好的有效学习,达到集体舞教学的目标要求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优化集体舞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 优化教学 教学评价
一、激发幼儿兴趣,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选择音乐、设计情节及动作。幼儿集体舞要求较高,需儿童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为了让幼儿不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学习,作为教师必须选择优美、轻快、节奏鲜明的音乐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一种想动起来,跳起来的欲望。由于年龄小,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有限,所以乐曲的篇幅不宜过长,宜多重复,速度不快不慢,最好有明确的前奏、间奏、尾奏,这样便于留足时间让幼儿通过听音乐感知相应的故事情节和动作,知道在什么音乐时做什么动作,也便于交换舞伴,变化动作、队形等等。在动作的设计方面也应考虑全班幼儿的水平,保证每个幼儿都会做,将重心放于与舞伴的配合上。
如:《鞋匠舞》,乐曲较短,A段有8个乐句,并有前奏,也是每段的间奏,幼儿双手叉腰小碎步寻找舞伴,前4句乐句,做鞋匠工作前的准备工作(绕线、拉线、拿钉子)、中间两句,鞋匠们进行工作(钉鞋钉、用针缝)、后2句,鞋匠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表示满意(2人面对面),间奏时幼儿小碎步换舞伴。整个音乐结构简单,幼儿的队形变化也较为简单,内圈幼儿向右移动一位,降低了学习中复杂队形变化的困难,使幼儿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有助于幼儿维持大脑的适宜唤醒,促进有效学习。
二、有效教学准备,保障教学效果。
在选择好音乐、设计好动作之后,还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基本的走步、小碎步、跑跳步等,这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积累起来;基本动作:腕花、拍手等,这样在集体教学中只需要迁移和变化就可以获得新的动作经验。了解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相关知识。幼儿学习一个民族舞蹈,首先要对这个民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记住动作。
如:《新疆舞》中有用手摘葡萄的动作,我先让幼儿知道维族人最爱吃葡萄,而且喜欢在葡萄园里唱歌跳舞庆丰收,这样,幼儿很快就将一个舞蹈记住了:走进葡萄园——摘葡萄——尝一尝——(真甜)高兴——庆丰收——拍手——腕花——重复。
准备适当的教具。有些教学可借助适当的教具:铃鼓、小篮、方帕、灯笼、彩色绸带来进行辅助教学。如在集体舞教学中,师生围成圆圈做动作,此时若采取镜面示范教学方法,那就会左右不分,于是我在幼儿右手手腕上系上一串铃铛,并告诉他们先朝系铃铛的手的方向做动作,这样,不仅铃铛声配合热闹气氛,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也避免了方向错误,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积极参与集体舞,发展综合能力。
为了让大多数幼儿参与活动,必须使活动能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面向全体幼儿,程序模式宜“细”不宜“粗”,宜“慢”不宜“快”,整个活动应分层来进行教学。
例:大班集体舞《宾果》。学习基本动作时教师采用镜面示范的方法亦散点学习法,这样减少了方位上的变化给动作学习带来的干扰,让幼儿的精神集中在动作上,对于方向性不强的舞蹈在一层次中也可以采用单圈舞形式学习基本动作。我首先让幼儿学习脚下的舞步,这在预知教学中幼儿已经学过,此时只要加上身的动作即可,我请女孩扮公主,男孩扮王子,孩子们立刻根据性别特征创编好了“抬头、叉腰或拎裙”的动作,难度不大;接下来,学习招手、钻圈、转圈等,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也较容易,避免了多重复的练习,一点学会之后再增加一点内容,使幼儿兴奋始终保持在学习上。
在巩固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初步探索队形的变化,此时幼儿已分成2个圆圈,幼儿基本动作已会,教师只要将重点放在提醒幼儿舞蹈动作的方向和顺序。因为幼儿方位发展尚不完善,因此活动中容易出现动作、方位协调上的困难。教师应预料到这一问题的产生,在活动中及时注意,
如:在《宾果》中,公主王子变换位置前教师和着音乐节奏用清晰、稳定的声音问幼儿:“向前走、不回头、换一换。”然后教师对幼儿的反应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的提示性话语也有助于使注意力分散的幼儿思想重新集中到老师身上。开展延伸活动时,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意识,激发幼儿进一步喜爱与同伴共同舞蹈,进行合作交流,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让幼儿在不停地变换舞伴时,与新朋友抱一抱、握握手,增加了这一环节,使幼儿即将远离学习兴奋时,及时将注意力集中,精神焕发,开心地投入继续的舞蹈中。
四、体现教育价值,优化教学评价
因为是集体舞,所以在活动中,还可以让孩子试着互相对合作的舞伴进行评价,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观察者,只有孩子才是真正的参与者、合作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交换舞伴时,动作的快慢、幅度的大小都是互相评价的内容。孩子们的互评,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并及时调整,大大提高幼儿的协调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集体舞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表扬性的评价语言,如:在集体舞《小绅士》,孩子们为了急着变换队形,个别动作总是不到位,这时教师就会说:“大家都很棒,跟着音乐做动作、变队形,可是为什么走起路来像逃兵,一点都不像小绅士呢?小绅士跳舞应该是很神气的,我们要怎样表现出小绅士很神气的样子呢?”孩子们立刻展开讨论,马上挺起了胸,心里默默数着节拍,不急不抢了,这时教师竖起了大拇指说:“看,多神气的小绅士啊!”孩子们马上露出了笑容。
幼儿集体舞蹈教学,它不单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更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一种学习方式。喜欢跳舞是幼儿纯真的天性,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我们更是美的传播者,让幼儿在集体舞蹈的世界中乐于交往、学会合作、遵守规则、善于创造、增强自信,获得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志焱.学前教育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晋媛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关键词】激发兴趣 优化教学 教学评价
一、激发幼儿兴趣,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选择音乐、设计情节及动作。幼儿集体舞要求较高,需儿童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为了让幼儿不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学习,作为教师必须选择优美、轻快、节奏鲜明的音乐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一种想动起来,跳起来的欲望。由于年龄小,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有限,所以乐曲的篇幅不宜过长,宜多重复,速度不快不慢,最好有明确的前奏、间奏、尾奏,这样便于留足时间让幼儿通过听音乐感知相应的故事情节和动作,知道在什么音乐时做什么动作,也便于交换舞伴,变化动作、队形等等。在动作的设计方面也应考虑全班幼儿的水平,保证每个幼儿都会做,将重心放于与舞伴的配合上。
如:《鞋匠舞》,乐曲较短,A段有8个乐句,并有前奏,也是每段的间奏,幼儿双手叉腰小碎步寻找舞伴,前4句乐句,做鞋匠工作前的准备工作(绕线、拉线、拿钉子)、中间两句,鞋匠们进行工作(钉鞋钉、用针缝)、后2句,鞋匠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表示满意(2人面对面),间奏时幼儿小碎步换舞伴。整个音乐结构简单,幼儿的队形变化也较为简单,内圈幼儿向右移动一位,降低了学习中复杂队形变化的困难,使幼儿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有助于幼儿维持大脑的适宜唤醒,促进有效学习。
二、有效教学准备,保障教学效果。
在选择好音乐、设计好动作之后,还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基本的走步、小碎步、跑跳步等,这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积累起来;基本动作:腕花、拍手等,这样在集体教学中只需要迁移和变化就可以获得新的动作经验。了解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相关知识。幼儿学习一个民族舞蹈,首先要对这个民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记住动作。
如:《新疆舞》中有用手摘葡萄的动作,我先让幼儿知道维族人最爱吃葡萄,而且喜欢在葡萄园里唱歌跳舞庆丰收,这样,幼儿很快就将一个舞蹈记住了:走进葡萄园——摘葡萄——尝一尝——(真甜)高兴——庆丰收——拍手——腕花——重复。
准备适当的教具。有些教学可借助适当的教具:铃鼓、小篮、方帕、灯笼、彩色绸带来进行辅助教学。如在集体舞教学中,师生围成圆圈做动作,此时若采取镜面示范教学方法,那就会左右不分,于是我在幼儿右手手腕上系上一串铃铛,并告诉他们先朝系铃铛的手的方向做动作,这样,不仅铃铛声配合热闹气氛,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也避免了方向错误,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积极参与集体舞,发展综合能力。
为了让大多数幼儿参与活动,必须使活动能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面向全体幼儿,程序模式宜“细”不宜“粗”,宜“慢”不宜“快”,整个活动应分层来进行教学。
例:大班集体舞《宾果》。学习基本动作时教师采用镜面示范的方法亦散点学习法,这样减少了方位上的变化给动作学习带来的干扰,让幼儿的精神集中在动作上,对于方向性不强的舞蹈在一层次中也可以采用单圈舞形式学习基本动作。我首先让幼儿学习脚下的舞步,这在预知教学中幼儿已经学过,此时只要加上身的动作即可,我请女孩扮公主,男孩扮王子,孩子们立刻根据性别特征创编好了“抬头、叉腰或拎裙”的动作,难度不大;接下来,学习招手、钻圈、转圈等,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也较容易,避免了多重复的练习,一点学会之后再增加一点内容,使幼儿兴奋始终保持在学习上。
在巩固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初步探索队形的变化,此时幼儿已分成2个圆圈,幼儿基本动作已会,教师只要将重点放在提醒幼儿舞蹈动作的方向和顺序。因为幼儿方位发展尚不完善,因此活动中容易出现动作、方位协调上的困难。教师应预料到这一问题的产生,在活动中及时注意,
如:在《宾果》中,公主王子变换位置前教师和着音乐节奏用清晰、稳定的声音问幼儿:“向前走、不回头、换一换。”然后教师对幼儿的反应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的提示性话语也有助于使注意力分散的幼儿思想重新集中到老师身上。开展延伸活动时,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意识,激发幼儿进一步喜爱与同伴共同舞蹈,进行合作交流,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让幼儿在不停地变换舞伴时,与新朋友抱一抱、握握手,增加了这一环节,使幼儿即将远离学习兴奋时,及时将注意力集中,精神焕发,开心地投入继续的舞蹈中。
四、体现教育价值,优化教学评价
因为是集体舞,所以在活动中,还可以让孩子试着互相对合作的舞伴进行评价,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观察者,只有孩子才是真正的参与者、合作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交换舞伴时,动作的快慢、幅度的大小都是互相评价的内容。孩子们的互评,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并及时调整,大大提高幼儿的协调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集体舞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表扬性的评价语言,如:在集体舞《小绅士》,孩子们为了急着变换队形,个别动作总是不到位,这时教师就会说:“大家都很棒,跟着音乐做动作、变队形,可是为什么走起路来像逃兵,一点都不像小绅士呢?小绅士跳舞应该是很神气的,我们要怎样表现出小绅士很神气的样子呢?”孩子们立刻展开讨论,马上挺起了胸,心里默默数着节拍,不急不抢了,这时教师竖起了大拇指说:“看,多神气的小绅士啊!”孩子们马上露出了笑容。
幼儿集体舞蹈教学,它不单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更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一种学习方式。喜欢跳舞是幼儿纯真的天性,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我们更是美的传播者,让幼儿在集体舞蹈的世界中乐于交往、学会合作、遵守规则、善于创造、增强自信,获得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志焱.学前教育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晋媛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