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追问落点 培养数学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关键处、认知肤浅处、课堂生成处进行追问,通过追问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追问;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83-0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需求,积极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对此,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追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在学习关键处追问,激活数学思维
  1.在学习模糊时追问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在面临很多问题时,经常处于模糊状态,使他们无法全面把握数学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堂追问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有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先准备一个信封,将一个写有整万数的纸藏在信封里,再从信封中将这张纸抽出一部分,显示两个相邻的数字6。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整万数的后面有几个0?
  生1:应该会有6个0。
  师:可能会有这么多0吗?
  生2:我觉得不一定是6个0,也有可能是3个,或者4个、5个……
  师:假设这个整万数只有3个0,两个相邻的数字6分别是什么数位?
  生3:一个数字6处于万位,另一个数字6处于千位。
  师:那这个数符合整万数这个条件吗?
  生4:不符合。
  师:既然是整万数,那么必须是0的数位有哪些?
  生5: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都应该是0。
  师:假设后面有4个0,那么6处于这个整万数的什么数位上呢?
  生6:一个数字6处于万位,另一个数字6处于十万位。
  师:谁想上来摆出这些数位的顺序?
  (在学生上台摆好位数之后,教师将信封中写有整万数的纸完全抽出,显示数字:66000000)
  师:结合计数规律和习惯,从右边开始读数,每四个数位被划分为一级。其中个级代表的就是多少个一,万级代表的就是多少个万,按照这种计数规律,展示的这个数共有多少个万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个级、万级数位顺序表)
  师:假设后面有5个0,那么这个数字就是6600000。如果让我们给这个数字分级,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认知模糊点,设计追问环节,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并且鼓励学生自主操作,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借助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2.在学习错误时追问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对此,教师应利用错误资源进行追问。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让学生围绕“半径为2厘米的圆”进行周长与面积计算以及教学反馈。
  生:经过计算,我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那结果是多少呢?
  生:圆的周长和面积都等于12.56。
  师:那你可以画出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吗?通过画画的方式,判断这个圆的面积是否等于周长。(这名学生开始画画,还没画完,他就发现问题)
  生:老师,我刚才好像说错了。
  师:错在哪里了呢?
  生:从数字上看,虽然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都等于12.56,但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在认知肤浅处追问,深化数学思维
  在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无法快速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及本质特征。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中,有教师为了让学生全面认知“[12]”,并把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把一块大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
  生:每一份只有半块蛋糕。
  师: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表示这“半块蛋糕”呢?
  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半块蛋糕”进行表示。有学生先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形,然后在圆形的中间画一条线,将圆形平均分成两半,然后将其中的一半涂成红色,用来表示“半块蛋糕”;还有学生把一张纸对折后撕开,用半张纸表示“半块蛋糕”。经过交流讨论和自主探索,教师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看。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在表示“半块蛋糕”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但仔细分析发现,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个相同点,这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生:都是将一个完整的物品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取其中的一份用来表示“半块蛋糕”。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围绕分数的本质概念的相关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追问教学环节,以此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对“[12]”这一分数本质概念的认知。
  三、在课堂生成处追问,升华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在课堂生成处追问,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1.在開放生成处追问
  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并且充满生命与活力的系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彰显课堂的生命力。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关键点,设计课堂追问环节,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了“规律”的概念之后,设计了题目:△○□△○□……
  教师先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展开自由交流,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鼓励学生推测第16个图形。结合规律,学生展开了推测。
  生:我发现,如果将一个“□”加在题目的最前面,那么整道题的规律就发生了变化,此时,第16个图形也产生了变化,就不是“△”了。
  在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抓住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设计了如下追问环节。
  师:没错,如果我们将一个“□”加在题目的最前面,那么这组图形的规律就会发生变化。变化之后的这组图形之间又隐藏着什么规律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发生变化的地方都有哪些?加上一个“□”之后,第16個图形会是什么呢?
  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开始进行观察和讨论,积极推测加一个“□”之后,第16个图形到底是什么。
  质疑和好奇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关键。在对知识点充满好奇或者存在疑问的情况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的提问,而是借机进行追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打造出了不一样的课堂。
  2.在“意外”处追问
  课堂教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一些意外,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这些意外,并设计有效的追问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给学生展示了“100-48=?”这道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计算。
  生1:100-48,先从100的十位借一,用10-8,得出2,由于十位是0,因而必须再向百位借一,用9-4=5,最终得出答案是52。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这么算的吗?
  生2:我用的不是这种方法。
  师:请说出你的方法。
  生2:我是用99-48,得出51之后,再加上1,然后得出52这个答案。
  师:为什么先用99-48呢?
  生2:因为99和48都是两位数,就不需要进行借位计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课堂意外的巧妙处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出更巧妙的算法。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追问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责编 覃小慧)
其他文献
将校园活动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能够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旅游景点,进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源和小导游”是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与学校合作的一个实践活动。一方面,它是着眼于社会实践本身的课程,是针对泉州的“古城旅游”而产生的设计理念。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教学教育的运用中,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本文主要对如何优化信息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趣味引导,优化教学  课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只有从此出发,设计的教学内容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地结合课本内容,并深入课本,进而立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与实验,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的圆的面积估测和公式推导的探究活动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画—分—剪—拼”探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验论证了其不可行性,提出了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等完善教材的建議。  [关键词]教材编写;圆;面积;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05-04  “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中的有序思考、优化思想都是学习数学必要的思维方式。“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师从渗透数学思想的角度,深入挖掘教材,以期读懂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有序思考;优化思想;搭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51-02  【教学分析】  1.读
[摘 要]数学建模能够使学生深入数学问题的探索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由原来的机械式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由原来的解决单一问题转化为解决同类问题。以“植树问题”教学为例,给出了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即创设情境,感知模型;把握本质,构建模型;应用模型,实现价值。  [关键词]数学模型;植树问题;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诗·大序》:“情動于中而行于言。”文章是情感的载体,阅读过程就是透过文章的语言文字获取文章中隐藏的作者情感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间接的情感体验、积累情感经验的过程。因此,要提升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情感体验。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构建阅读情境,唤醒学生情感
[摘 要]数学知识点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而生活中需要用到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场合很多,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理应从整体上进行深度学习,能够熟练地运用综合性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网络状的数学知识点中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继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主要推动力,教师的结构化教学是主要引导力,二者相结合,学生自然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走向深度学习,掌握数学的整体性质,学会灵活
[摘要]一提起“复习课”,大多数教师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是采取“题海战术”就是灌输式讲评,抑或是把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再现和重复,而学生对这样的复习课并不感兴趣。教师需要设计新颖而高效的复习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复习课的价值。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理;展;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32-02  小学数
[摘 要]课本涉及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天衣无缝,各种细节也无法尽善尽美。教学时,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教学困扰,如时间计算的格式问题,乘法竖式的倒装问题……这些游离于课本之外的知识,教师应严肃对待,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时间;时刻;竖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20-02  课本是一课之本,里面的素
[摘要]一道好题能串联起许多知识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设计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将一个单元要考查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经历较少的问题就能遍历所有的知识点,这样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发散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表内除法;平均分;审题;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