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激活语文阅读课堂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ri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大序》:“情動于中而行于言。”文章是情感的载体,阅读过程就是透过文章的语言文字获取文章中隐藏的作者情感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间接的情感体验、积累情感经验的过程。因此,要提升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情感体验。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构建阅读情境,唤醒学生情感
  情境是情感的隐藏地,也是情感的催化剂。在春花灿烂的春日情境中,人们会产生欢快的情感,而在落叶纷纷的秋日情境中,人们则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要想丰富学生们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体验,首先就要唤醒学生们的情感,让学生们在情感的驱动下去阅读文章,进而提升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学生们对文章中细微的情感变化进行准确把握,丰富学生们的课堂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构建阅读情境的方式来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情感体验。
  例如:在《古诗两首》中的陆游《示儿》一诗的品读过程中,我以阅读情境的方式唤醒学生们的阅读情感。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了二胡曲《二泉映月》。然后,在二胡悲凉的曲调中,我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陆游的生平以及《示儿》一诗的创作背景:
  陆游是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出生于北宋国力衰微之际,亲眼见证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懦弱,曾入朝为官,也曾到边关从军,力图挽救大宋衰亡的国运,直到晚年还依然以国家统一为己任,而这首诗是作者生前的绝笔。然后让学生们阅读陆游的《示儿》,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爱国之情。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凉的教学氛围,唤醒了学生们情感中的悲凄元素,然后通过介绍当时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还原了诗歌创作情境,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了作者临死之前依然没有见到自己平生心愿的实现、没有见到国家收复失地的悲凉心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小组合作教学,激荡学生情感
  交流是丰富情感体验的最佳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别人的肯定之中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强化获取知识的喜悦感,而且也可以在别人的观点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因此,要想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情感体验,就要促进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合作,激荡学生们的课堂情感,丰富学生们的课堂情感体验,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姥姥的剪纸》一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法促进学生们阅读情感体验的深化。
  首先,我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如下问题进行探讨:
  (1)如果给本文分段,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文中通过描写姥姥的剪纸呈现出了哪些内容?在“我”的眼里,“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一句话的含义。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智慧的碰撞中丰富了课堂情感体验。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法展开语文阅读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适宜的交流情感、观点的环境,促进了学生课堂情感体验的丰富。
  分析文章细节,深化情感体验
  细节是文章的眼睛,中国是一个含蓄的国度,中国作家在写文章时追求一种含蓄美,很多文章的情感表露是委婉的,文章中不会出现大篇幅的情感描写,而会将这些情感进行细节化处理,让情感从人物的一举一动和景物的细微变化中流露出来。因此,要想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情感体验,就不能忽视对文章细节进行分析。例如:在《负荆请罪》一文的阅读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情感体验,让其更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以情节表演的方式深化了学生们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首先,我随机选择了3名学生扮演韩勃、蔺相如、廉颇。然后,让3位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让其他学生对3位同学表演时的动作、表情、语调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们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变化,丰富课文情感体验。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细节剖析的方式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情感体验的丰富。
  结语
  总之,要想丰富学生们的语文阅读情感体验,就要唤醒学生们的情感神经,引起学生们的情感激荡,深化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成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的潜在推动者。
其他文献
[摘要]化归,简而言之就是转化和归纳。采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化、简单化与直观化的形式,有效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分解为已学知识,准确地认知与系统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化归思想体现了数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化归思想;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以今年六月中旬江苏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引,我市经过慎重考虑,确定在老牌重点职业高中试点构建“普职融通”办学机制。作为唯一一个试点学校,为了把这项重大改革工程落到实处,我校果断地整合了机类和电类专业组群,积极研讨并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充分地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展了“普职融通”的初步尝试。  关键词的界定及解读  “普职融通”是我市为了贯彻省委“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职普分流问题”而进行
[摘 要]磨课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通过课例选定,组内三次磨课,第一次外出展示,叙述了一节好课是如何炼成的,也给出了一个新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磨课;折线統计图;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30-02  为快速提高我校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接到了外出上课的任务。作为新教师的我,备感压力。但正是经历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理念不断被提及并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如何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当前思品教师急需解决和迫切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善于为学生创设
[摘 要]结合教学现象指出了探究式教学没有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及流于形式的情况。从教材探究活动设计的角度反思原因,并提出教材编写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教材;探究式教学;操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13-02  从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近20年,可以说得到
将校园活动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能够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旅游景点,进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源和小导游”是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与学校合作的一个实践活动。一方面,它是着眼于社会实践本身的课程,是针对泉州的“古城旅游”而产生的设计理念。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教学教育的运用中,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本文主要对如何优化信息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趣味引导,优化教学  课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只有从此出发,设计的教学内容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地结合课本内容,并深入课本,进而立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与实验,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的圆的面积估测和公式推导的探究活动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画—分—剪—拼”探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验论证了其不可行性,提出了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等完善教材的建議。  [关键词]教材编写;圆;面积;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05-04  “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中的有序思考、优化思想都是学习数学必要的思维方式。“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师从渗透数学思想的角度,深入挖掘教材,以期读懂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有序思考;优化思想;搭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51-02  【教学分析】  1.读
[摘 要]数学建模能够使学生深入数学问题的探索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由原来的机械式识记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由原来的解决单一问题转化为解决同类问题。以“植树问题”教学为例,给出了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即创设情境,感知模型;把握本质,构建模型;应用模型,实现价值。  [关键词]数学模型;植树问题;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