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级各类教学培训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是最近提得比较多的一种理念,也有相關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些许改动与创新,例如:“学教评一致性”、“学评教一致性”等等,不管顺序如何变动,“学”、“教”、“评”这三大要素是缺一不可的。本文将会探讨“学教评一致性”视域下的“自·互·导”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以期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二者之间的精髓,打造“学科育人”的典型样本,让学生创造出目标之外的精彩。
教师教了,学生不一定学了,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印象;学生学了,但是有的学生不一定学会了,甚至有的学生一直学不会……这是课堂上经常上演的常识背离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两种思维方式的分野:教学思维与课程思维。教学论以点状思考与实践为主,而课程论的话语体系是以整体的视野、一致性地思考目标统领下的学习、教学与评价问题,即“学评教一致性”。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情、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课程首先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运作程序上,“先学”、“后评”、“再教”。由于“自·互·导”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有所研究,把它放在“学评教一致性”视域下,进行对比提炼,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剖析,因为它们是教学中缺一不可的关键要素。
一、目标统领,构建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学评教一致性”要求学习目标始终在场,“自·互·导”教学模式也是目标统领下的自学、互学、导学、自评、互评、导评。没有目标的所谓“好课”,就像没有导航的司机,是不小心上好的。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功能,此处应用导游的隐喻: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怎样观察、测量学生学习之后发生的变化;其次,要基于课标确定教学目标,摘取课标的相关陈述并进行合理解构与区分,最终构成多级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可以构建以下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1)道德与法治能力:①道德与法治技能——阅读、提取、归纳、表达、思维、设想、续写、仿写……②道德与法治知识——生活经验、常识积累、教材文本的基本理解、学会学习、乐交朋友、孝亲敬长、诚实守信、文明尊重、守护生命、法治常识、社会规则、公平正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担当……
(2)道德与法治情感价值:是学生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获得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进而将这些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影响自己做人做事、解决问题的准则一类的东西,与学生的三观相联系,与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相补充,与道德与法治能力共同构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活化学习,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力
当前,基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活课堂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学评教一致性”中学生的学习、“自·互·导”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学、互学、导学等整体学习力,教师要提前进行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学生学习进程,“学评教一致性”的学习进程有以下特点: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限定时间,明确任务;课中学习——互助学习:学习进阶,任务驱动;评价嵌入——相互评议:形成性评价,目标达成信息(教学评合一),自主建构——导引评析;学习过程的设计,留有空白,给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以便创造目标之外的精彩,聚力于课堂生成。活化学习,以“学”的发展引领“教”的变革,重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让课堂成为“教”和“学”的共生场,为学生的成长赋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蓄力。
三、以学促教,打造高超的育人艺术
“自·互·导”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阅”的主动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互助学习、互相评议”的协作意识,提升教师“引导学习、导引评析”的教学智慧。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②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从单向灌输走向多元对话)。③以思维产品为成果(从语句积累到观点汇聚)。
“学评教一致性”视域下,教师将教学活动充分展开,通过思维导图引领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使学生俯瞰教材知识,注重方法习得与学生感受,优化提问方式,变低阶思维活动为高阶思维活动,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注重思维的迁移,从旧知走向新知,从新知走向创新。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知识的串联,让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
四、全程评价,设计分层评价任务。
课堂评价不是“棒棒,你真棒!”的简单表达,而是需要全程跟进的一项任务。说到全程跟进,是因为教师需要收集信息——加以判断——改进教学;课堂评价不是先“教—学”后评,而是边“教—学”边评,是“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评价不仅仅是判断学习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的评价。
以“证明学会”的思维倒推,安排评价任务,以始为终,逆向设计,即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评价应贯穿于教学始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一直到最后的课堂作业,都要有评价的存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任务要基于学生的学情适当分层,设计学段、学期、单元、课时的目标链,构建基于目标链的评价链——从教的角度来看,呈现评价任务、收集评价信息、组织交流反馈;从学的角度来看,明确评价任务、执行评价任务、交流学习成果;评价任务的完成需要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还要设计评价量表等分析性量规、核查表等等,让学生明确指标、优秀、合格、待改进等各个评价层级及其差别。
“学评教一致性”视域下的好课标准:学生在学习,学生在向着目标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目标,一部分学生创造了目标之外的精彩。这也与我校前段时间推进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文章绽尽千古香,教学育人无止境。作为教师,要站在专家的视角,立足学校学情,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基于标准,改进教学。在“学评教一致性”视域下的“自·互·导”教学模式,课堂上学习目标始终在场,教学活动充分展开,课堂评价全程跟进,教者知其所教,学者明其所学,教学组织有效,课堂丰盈高效。教师的成长从每一天的培训学习开始积累,积淀的是收获,收获的是初心不改。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老教师,只有新教师。我们要谋时而动、顺势而为,通过明确中考的方向来透视教学的方向,学评教一致巧践行,育知育智育人到位。
教师教了,学生不一定学了,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印象;学生学了,但是有的学生不一定学会了,甚至有的学生一直学不会……这是课堂上经常上演的常识背离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两种思维方式的分野:教学思维与课程思维。教学论以点状思考与实践为主,而课程论的话语体系是以整体的视野、一致性地思考目标统领下的学习、教学与评价问题,即“学评教一致性”。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情、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课程首先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运作程序上,“先学”、“后评”、“再教”。由于“自·互·导”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有所研究,把它放在“学评教一致性”视域下,进行对比提炼,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剖析,因为它们是教学中缺一不可的关键要素。
一、目标统领,构建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学评教一致性”要求学习目标始终在场,“自·互·导”教学模式也是目标统领下的自学、互学、导学、自评、互评、导评。没有目标的所谓“好课”,就像没有导航的司机,是不小心上好的。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功能,此处应用导游的隐喻: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怎样观察、测量学生学习之后发生的变化;其次,要基于课标确定教学目标,摘取课标的相关陈述并进行合理解构与区分,最终构成多级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可以构建以下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1)道德与法治能力:①道德与法治技能——阅读、提取、归纳、表达、思维、设想、续写、仿写……②道德与法治知识——生活经验、常识积累、教材文本的基本理解、学会学习、乐交朋友、孝亲敬长、诚实守信、文明尊重、守护生命、法治常识、社会规则、公平正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担当……
(2)道德与法治情感价值:是学生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获得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进而将这些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影响自己做人做事、解决问题的准则一类的东西,与学生的三观相联系,与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相补充,与道德与法治能力共同构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活化学习,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力
当前,基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活课堂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学评教一致性”中学生的学习、“自·互·导”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学、互学、导学等整体学习力,教师要提前进行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学生学习进程,“学评教一致性”的学习进程有以下特点: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限定时间,明确任务;课中学习——互助学习:学习进阶,任务驱动;评价嵌入——相互评议:形成性评价,目标达成信息(教学评合一),自主建构——导引评析;学习过程的设计,留有空白,给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以便创造目标之外的精彩,聚力于课堂生成。活化学习,以“学”的发展引领“教”的变革,重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让课堂成为“教”和“学”的共生场,为学生的成长赋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蓄力。
三、以学促教,打造高超的育人艺术
“自·互·导”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阅”的主动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互助学习、互相评议”的协作意识,提升教师“引导学习、导引评析”的教学智慧。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②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从单向灌输走向多元对话)。③以思维产品为成果(从语句积累到观点汇聚)。
“学评教一致性”视域下,教师将教学活动充分展开,通过思维导图引领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使学生俯瞰教材知识,注重方法习得与学生感受,优化提问方式,变低阶思维活动为高阶思维活动,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注重思维的迁移,从旧知走向新知,从新知走向创新。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知识的串联,让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
四、全程评价,设计分层评价任务。
课堂评价不是“棒棒,你真棒!”的简单表达,而是需要全程跟进的一项任务。说到全程跟进,是因为教师需要收集信息——加以判断——改进教学;课堂评价不是先“教—学”后评,而是边“教—学”边评,是“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评价不仅仅是判断学习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的评价。
以“证明学会”的思维倒推,安排评价任务,以始为终,逆向设计,即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评价应贯穿于教学始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一直到最后的课堂作业,都要有评价的存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任务要基于学生的学情适当分层,设计学段、学期、单元、课时的目标链,构建基于目标链的评价链——从教的角度来看,呈现评价任务、收集评价信息、组织交流反馈;从学的角度来看,明确评价任务、执行评价任务、交流学习成果;评价任务的完成需要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还要设计评价量表等分析性量规、核查表等等,让学生明确指标、优秀、合格、待改进等各个评价层级及其差别。
“学评教一致性”视域下的好课标准:学生在学习,学生在向着目标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成目标,一部分学生创造了目标之外的精彩。这也与我校前段时间推进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文章绽尽千古香,教学育人无止境。作为教师,要站在专家的视角,立足学校学情,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基于标准,改进教学。在“学评教一致性”视域下的“自·互·导”教学模式,课堂上学习目标始终在场,教学活动充分展开,课堂评价全程跟进,教者知其所教,学者明其所学,教学组织有效,课堂丰盈高效。教师的成长从每一天的培训学习开始积累,积淀的是收获,收获的是初心不改。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老教师,只有新教师。我们要谋时而动、顺势而为,通过明确中考的方向来透视教学的方向,学评教一致巧践行,育知育智育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