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都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将高考当作高中生活的最终目标,忽略了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重,娱乐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学习中,这种情况不仅源于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源于学生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高考的重视。当下高中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不够充足,一旦发生 恶劣事件都归咎于学生,对学生进行处分的同时却忽 略了学生的人格培养,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 影响。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 的成绩,即便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起 来也较为乏力。在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出现成绩下滑或 者恶劣行为时,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流于表面, 无法依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说教,甚至部分班主任 在学生发生恶劣事件之后,直接进行处分,完全不关 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也是当下高中生心理问题 频发的原因之一。即便部分班主任重视学生的心理教 育,教育方式也脱离实际,无法为学生造成直接的心 理冲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班主任在讲“废话”,不但无法起到舒缓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还会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僵硬。
一、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与小学生,其心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逆反心理也逐渐消磨殆尽,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会将学习成绩以及高考成绩放在首位,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自己的成绩,一旦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就会产生自责心理。这样的心理并不是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成绩下滑的原因,并且从中获取前进的动力,那么学生就可以从自责的心理中走出来,化悲愤为力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由 于当下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紧张,学生对班主任往往 缺乏信任,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上下级, 甚至部分班主任的行事作风一意孤行,让学生感觉难 以接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在课后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喜好,与学生建立共同话题, 让学生逐渐放下对班主任的警惕情緒,切实将班主任 当作自己的朋友,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找 到班主任进行倾诉。
缓解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班主任构建良好的沟通氛围,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并不在少数,因此,班主任也要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的沟通。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间利用家访的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沟通的内容也要尽量避免讨论学生的成绩,而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在家以及在学校的表现上。不仅如此,在沟通的过程中,也要观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并且以教师的角度为学生家长提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规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态度。
想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要加 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心理学的认知,在学生进 行心理咨询时,能够切实为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并 且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在学习 过程中产生了压力等。班主任不同于任课教师,如果 班主任能在三年的时间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那么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会把班主任当作倾 诉的伙伴,更愿意与教师分享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疑问以及心理问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高中生的学业较为繁重,“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是班主任最喜欢对学生说的话,然而这句话为学生带 来的心理压力不言而喻。当然,这句话也是对学生的勉励,到底是勉励还是压力,选择权在班主任手上。在日常的生活中,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到了高中, 已经基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并且也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但是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学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热爱学习,更多学生学习只是单纯地为了日后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通过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展开相应的心理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并非为了高考,而是以高考为短期目标,以实现自己未来的梦想,为长远目标去学习的。不但如此,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些不规律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纠正,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
学生的情绪与学生的内心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高中生已经对世界建立了初步的认知,在面对不 同的事物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 中,往往会因为学习成绩、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他 人的行事风格等影响自己的情绪。而班主任需要做的 工作就是正确引导学生认知事物,避免学生通过自己 对世界的认识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 康。不仅如此,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保持兴奋的 状态,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情绪,适当的时候进行发 泄也未尝不可,让学生能够通过倾诉、呐喊等方式, 暂时忘却学业上的压力。
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言行习惯,高中的教学往往过于死板,这样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难以接触到教材以外的事物,对外界的理解也只能通过网络完成。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班主任须要对学生的言行习惯进行规范,依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在他人面前正确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
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学生的性 别角色发展,让学生正确认识两性知识,避免学生在 枯燥的学习过程中,过早产生性成熟等问题。同时, 教师也要摒弃传统思想的束缚,培养女生独立、自信 的个性,培养男生细致、耐心的性格,让学生的人格 得到全面发展。
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也要观察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让学生通过日常交往建立良好的言行习惯与健康心理,并且让学生愿意在发生心理问题时,向自己身边的伙伴寻求帮助,以此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结语
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关系着高中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发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让高中生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月梅.班主任对叛逆学生心理教育初探[J].林区教学,2013(07):26-27.
[2]周玲.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2):77-79.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 的成绩,即便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起 来也较为乏力。在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出现成绩下滑或 者恶劣行为时,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流于表面, 无法依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说教,甚至部分班主任 在学生发生恶劣事件之后,直接进行处分,完全不关 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也是当下高中生心理问题 频发的原因之一。即便部分班主任重视学生的心理教 育,教育方式也脱离实际,无法为学生造成直接的心 理冲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班主任在讲“废话”,不但无法起到舒缓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还会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僵硬。
一、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与小学生,其心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逆反心理也逐渐消磨殆尽,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会将学习成绩以及高考成绩放在首位,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自己的成绩,一旦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就会产生自责心理。这样的心理并不是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成绩下滑的原因,并且从中获取前进的动力,那么学生就可以从自责的心理中走出来,化悲愤为力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由 于当下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紧张,学生对班主任往往 缺乏信任,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上下级, 甚至部分班主任的行事作风一意孤行,让学生感觉难 以接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在课后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喜好,与学生建立共同话题, 让学生逐渐放下对班主任的警惕情緒,切实将班主任 当作自己的朋友,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找 到班主任进行倾诉。
缓解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班主任构建良好的沟通氛围,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并不在少数,因此,班主任也要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的沟通。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间利用家访的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沟通的内容也要尽量避免讨论学生的成绩,而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在家以及在学校的表现上。不仅如此,在沟通的过程中,也要观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并且以教师的角度为学生家长提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规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态度。
想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要加 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心理学的认知,在学生进 行心理咨询时,能够切实为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并 且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在学习 过程中产生了压力等。班主任不同于任课教师,如果 班主任能在三年的时间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那么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会把班主任当作倾 诉的伙伴,更愿意与教师分享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疑问以及心理问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高中生的学业较为繁重,“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是班主任最喜欢对学生说的话,然而这句话为学生带 来的心理压力不言而喻。当然,这句话也是对学生的勉励,到底是勉励还是压力,选择权在班主任手上。在日常的生活中,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到了高中, 已经基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并且也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但是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学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热爱学习,更多学生学习只是单纯地为了日后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通过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展开相应的心理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并非为了高考,而是以高考为短期目标,以实现自己未来的梦想,为长远目标去学习的。不但如此,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些不规律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纠正,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
学生的情绪与学生的内心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高中生已经对世界建立了初步的认知,在面对不 同的事物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 中,往往会因为学习成绩、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他 人的行事风格等影响自己的情绪。而班主任需要做的 工作就是正确引导学生认知事物,避免学生通过自己 对世界的认识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 康。不仅如此,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保持兴奋的 状态,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情绪,适当的时候进行发 泄也未尝不可,让学生能够通过倾诉、呐喊等方式, 暂时忘却学业上的压力。
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言行习惯,高中的教学往往过于死板,这样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难以接触到教材以外的事物,对外界的理解也只能通过网络完成。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班主任须要对学生的言行习惯进行规范,依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在他人面前正确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
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学生的性 别角色发展,让学生正确认识两性知识,避免学生在 枯燥的学习过程中,过早产生性成熟等问题。同时, 教师也要摒弃传统思想的束缚,培养女生独立、自信 的个性,培养男生细致、耐心的性格,让学生的人格 得到全面发展。
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也要观察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让学生通过日常交往建立良好的言行习惯与健康心理,并且让学生愿意在发生心理问题时,向自己身边的伙伴寻求帮助,以此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结语
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关系着高中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发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让高中生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月梅.班主任对叛逆学生心理教育初探[J].林区教学,2013(07):26-27.
[2]周玲.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