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称他为“圣人”,语录见之于《论语》。星云,德高望重,当代佛学大师,修炼之作《厚道》。孔子提倡“仁”,阐释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激励后人,千秋万代。星云大师,倡导“虚空”境界,乃海纳百川之雅量。“仁”与“虚空”不谋而合,字字句句贴心暖人。
一、理想境界
“仁”,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主要指爱他人,对他人表示仁义和慈爱。仁爱精神的具体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历来是衡量“明君”、“贤臣”、“顺民”的道德准则。为君之道,“爱人”就是要以德治民,以民为本,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为臣之道,应追求道德仁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是“大境界”,古来多少英雄豪杰,胸怀仁义,报效祖国。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仁人志士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仁”的理想和行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
星云大师在《厚道》一书里,说平常事、平凡事,讲慈悲心、宽恕心,字字句句渗透着“大道理”。平常事、平凡事做到“极致”,就达到“大境界”。大师说:仁爱是进取的动力,“少年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青年要有自觉信念的价值,壮年要有活水源头的精进,老年要有喜欢生活的平静。”当你有一颗心怀抱国家,服务社会,成就人生,你就会感觉“无形的慈悲是我的、忠义是我的、服务是我的、贡献是我的”。“心正即一切皆正,心净即一切皆净”,“以敦厚宽容的善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前途自然平坦顺利”。“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只要你立志、努力、发愿、向上,就会主动融入社会,“用工作表现活力,用公益表现爱心,用行动表现诚意,用配合表现合作”。这就是“大慈大悲”,就是“仁”的境界,如同“小小一滴,不断滴落,可穿透磐山,更可润泽大地;星星之火,接续蔓延,可燎烧原野,更可温暖人间”。
二、行为规范
“仁”,是社会和谐的源头动力。“仁者爱人”的内涵就是理解、体贴他人,调和人际关系,化解矛盾,稳定社会。孔子倡导“仁义”、“孝道”,主张在家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实现家庭和谐,在与周围人的关系上,“和长幼”、和邻里,和朋友,实现人我和谐;在人与社会之间,“舍个人而就群体”,“舍小家而顾大家”,实现群体和谐。孔子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过犹不及”,避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的冲突。这些思想,千百年来,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心田,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星云大师把“仁者爱人”的和谐观念发挥到“虚空”般境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师说:“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质”,是“河水深层的劲流,表面不起波浪,但有力量”,“人的一生给别人借过时,实际是在给自己修路,人生道路很宽很长”。大师又说:“一丝小小的微笑,给人无限的欢喜;一声小小的爱语,给人无边的受用。”“做人要如滚雪球,越滚越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越织越有成就。”在社会上要定位好自己,“以平常心面对世界,以喜欢心学习接受,以服务心和结人缘,以感恩心回馈社会”。与人相处共事,要“学习小草的身段柔软,学习流水的遇阻则弯,学习和风的成熟万物,学习虚空的无私包容”。大师在谈心境时有这样的描述:“我看花,花自缤纷;我见树,树自婆娑;我览境,境自去来;我观心,心自如如。”大师笔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洋溢着仁道,人间充满爱。
三、处事准则
“仁”,是人们立身、立志、立业的根本。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每个人应该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行动,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制自己,成就事业。孔子又主张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在严酷的环境中成长,“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立已达人”,完善自己的人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向更高的道德高度攀登,成为“君子”,弘扬仁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广泛地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生活得更好。
星云大师在《厚道》一书中,把“仁者爱人”的仁道与慈悲为怀的佛道融为一体,使“仁”的思想境界,在当今社会更具生命力和实用价值。读这本书,感受到大师就在你身旁,在与你沟通,和你亲近,对你贴心劝导。大师说:“生命是活的:活着,不但为自己,还为家人、为社会、为责任,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光彩。”“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艺术家,可以彩绘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师,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追求怎样的人生呢?大师说:“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是富有的人生;锱铢必较,只知道接受,必是贫穷的人生。”“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做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要实践社会,“一步一脚印”,但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过程的,“曾经有过的努力成就,自然会看在社会大众的眼中;在磨难中奋发向前、向上、向真善美的过程,自然会留下痕迹”。要律己,“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让自己越来越进步,用宽容自己的心宽容别人,让自己越来越慈悲”。一个人心中有社会,有责任,遵守公德,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就自然达到“大慈大悲”的境地,达到“仁”的境界。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类永恒的价值。大师弘扬仁道,是活化了的“圣人”,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智慧的河,品格的山,思想的光,行动的路。
一、理想境界
“仁”,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主要指爱他人,对他人表示仁义和慈爱。仁爱精神的具体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历来是衡量“明君”、“贤臣”、“顺民”的道德准则。为君之道,“爱人”就是要以德治民,以民为本,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为臣之道,应追求道德仁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是“大境界”,古来多少英雄豪杰,胸怀仁义,报效祖国。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仁人志士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仁”的理想和行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
星云大师在《厚道》一书里,说平常事、平凡事,讲慈悲心、宽恕心,字字句句渗透着“大道理”。平常事、平凡事做到“极致”,就达到“大境界”。大师说:仁爱是进取的动力,“少年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青年要有自觉信念的价值,壮年要有活水源头的精进,老年要有喜欢生活的平静。”当你有一颗心怀抱国家,服务社会,成就人生,你就会感觉“无形的慈悲是我的、忠义是我的、服务是我的、贡献是我的”。“心正即一切皆正,心净即一切皆净”,“以敦厚宽容的善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前途自然平坦顺利”。“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只要你立志、努力、发愿、向上,就会主动融入社会,“用工作表现活力,用公益表现爱心,用行动表现诚意,用配合表现合作”。这就是“大慈大悲”,就是“仁”的境界,如同“小小一滴,不断滴落,可穿透磐山,更可润泽大地;星星之火,接续蔓延,可燎烧原野,更可温暖人间”。
二、行为规范
“仁”,是社会和谐的源头动力。“仁者爱人”的内涵就是理解、体贴他人,调和人际关系,化解矛盾,稳定社会。孔子倡导“仁义”、“孝道”,主张在家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实现家庭和谐,在与周围人的关系上,“和长幼”、和邻里,和朋友,实现人我和谐;在人与社会之间,“舍个人而就群体”,“舍小家而顾大家”,实现群体和谐。孔子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过犹不及”,避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的冲突。这些思想,千百年来,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心田,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星云大师把“仁者爱人”的和谐观念发挥到“虚空”般境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师说:“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质”,是“河水深层的劲流,表面不起波浪,但有力量”,“人的一生给别人借过时,实际是在给自己修路,人生道路很宽很长”。大师又说:“一丝小小的微笑,给人无限的欢喜;一声小小的爱语,给人无边的受用。”“做人要如滚雪球,越滚越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越织越有成就。”在社会上要定位好自己,“以平常心面对世界,以喜欢心学习接受,以服务心和结人缘,以感恩心回馈社会”。与人相处共事,要“学习小草的身段柔软,学习流水的遇阻则弯,学习和风的成熟万物,学习虚空的无私包容”。大师在谈心境时有这样的描述:“我看花,花自缤纷;我见树,树自婆娑;我览境,境自去来;我观心,心自如如。”大师笔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洋溢着仁道,人间充满爱。
三、处事准则
“仁”,是人们立身、立志、立业的根本。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每个人应该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行动,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制自己,成就事业。孔子又主张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在严酷的环境中成长,“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立已达人”,完善自己的人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向更高的道德高度攀登,成为“君子”,弘扬仁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广泛地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生活得更好。
星云大师在《厚道》一书中,把“仁者爱人”的仁道与慈悲为怀的佛道融为一体,使“仁”的思想境界,在当今社会更具生命力和实用价值。读这本书,感受到大师就在你身旁,在与你沟通,和你亲近,对你贴心劝导。大师说:“生命是活的:活着,不但为自己,还为家人、为社会、为责任,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光彩。”“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艺术家,可以彩绘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师,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追求怎样的人生呢?大师说:“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是富有的人生;锱铢必较,只知道接受,必是贫穷的人生。”“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做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要实践社会,“一步一脚印”,但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过程的,“曾经有过的努力成就,自然会看在社会大众的眼中;在磨难中奋发向前、向上、向真善美的过程,自然会留下痕迹”。要律己,“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让自己越来越进步,用宽容自己的心宽容别人,让自己越来越慈悲”。一个人心中有社会,有责任,遵守公德,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就自然达到“大慈大悲”的境地,达到“仁”的境界。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类永恒的价值。大师弘扬仁道,是活化了的“圣人”,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智慧的河,品格的山,思想的光,行动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