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常常出现一些误区。本文阐述了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常见误区并且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堂提问 误区 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
1.提问随意,表达不准确,不简洁明了。
教师在提问时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如在学习初二教材“汽化和液化”这一节时,某位老师提问:“汽化属于物态变化中哪一个?”学生目瞪口呆、无从回答。老师大声呵斥学生:“这个都不会啊,你们课前预习了没有!”才有一个学生回答:“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学生们恍然大悟,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老师提的原来是这个问题啊。”还有一次我在听“密度的应用”这一课时,有位老师课前引入提问:“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知识有什么意义?”没有学生应答,造成冷场。实际上这位老师本来是想表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从而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可见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提出问题时必须开门见山、准确明了,以便学生迅速进入思维状态,直接寻找答案。
2.提问不断,提问内容简单,追求有问有答、课堂热闹。
某教师在讲授完惯性定律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中连续提问:师:一切物体都具有什么?生:惯性。师: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生:不需要。师:要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施加什么?生:力。师: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用什么物理量?生:质量。我们看到,该教师的提问,学生几乎都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了,整堂课表面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肤浅,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
3.提问只注意结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
有的教师设计的提问往往偏重于结论,如问:“对不对?”“答案是什么?”“哪一个错了?”而很少问:“为什么这个是对的?”“你为什么这样答?”“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其实后面的问法更可以起到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相互交流思路的作用。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学会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在理科教学中,尤其应扭转偏重答题结果,轻视解题思路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答题的结果虽然一样,但学生思考过程的优劣却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那些思路简捷巧妙,概括水平高,有独到见解的思考方法应给予积极的肯定,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
4.提问只求正确解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有的教师期望学生的回答能与教师或书本上的所谓“正确”或“标准”说法一致,如有的学生回答的不一样,还未等该生说完,教师就急切地打断:错了,不用说了。接着点名另一同学回答或自己把正确解法、标准答案全盘托出。其实,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的思路、标准的答案南辕北辙这种情况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即使学生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也应倾听他说完再给予评析,说不定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有些学生的回答乍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其中却恰恰隐含着别出心裁的想法,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解法,若教师轻易否定或置若罔闻,就会把创造之花、异想之苗给扼杀了。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学生,而且要鼓励学生对所谓“正确的解法”、“标准的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善于发现常规之外的东西,提倡求异思维,这恰恰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一环。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策略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1.引发争论激发思考。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的“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必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联系实际“对比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如“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的比较。在发展了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分析综合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联系学生知识“层递式”提问。
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采用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4.新旧知识比照“扩展式”提问。
即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如初三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调法与初二天平中平衡螺母的调法,进行新旧比照,引导学生分析天平平衡后平衡螺母不能再调,称量过程中天平不平衡只能通过加减砝码或调节游码。让学生扩展、比照归纳出杠杆水平平衡后平衡螺母同样不能再动,可以通过改变动力、阻力的大小或改变力臂来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
总之,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堂提问 误区 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
1.提问随意,表达不准确,不简洁明了。
教师在提问时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如在学习初二教材“汽化和液化”这一节时,某位老师提问:“汽化属于物态变化中哪一个?”学生目瞪口呆、无从回答。老师大声呵斥学生:“这个都不会啊,你们课前预习了没有!”才有一个学生回答:“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学生们恍然大悟,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老师提的原来是这个问题啊。”还有一次我在听“密度的应用”这一课时,有位老师课前引入提问:“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知识有什么意义?”没有学生应答,造成冷场。实际上这位老师本来是想表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从而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可见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提出问题时必须开门见山、准确明了,以便学生迅速进入思维状态,直接寻找答案。
2.提问不断,提问内容简单,追求有问有答、课堂热闹。
某教师在讲授完惯性定律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中连续提问:师:一切物体都具有什么?生:惯性。师: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生:不需要。师:要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施加什么?生:力。师: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用什么物理量?生:质量。我们看到,该教师的提问,学生几乎都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了,整堂课表面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肤浅,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
3.提问只注意结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
有的教师设计的提问往往偏重于结论,如问:“对不对?”“答案是什么?”“哪一个错了?”而很少问:“为什么这个是对的?”“你为什么这样答?”“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其实后面的问法更可以起到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相互交流思路的作用。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学会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在理科教学中,尤其应扭转偏重答题结果,轻视解题思路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答题的结果虽然一样,但学生思考过程的优劣却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那些思路简捷巧妙,概括水平高,有独到见解的思考方法应给予积极的肯定,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
4.提问只求正确解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有的教师期望学生的回答能与教师或书本上的所谓“正确”或“标准”说法一致,如有的学生回答的不一样,还未等该生说完,教师就急切地打断:错了,不用说了。接着点名另一同学回答或自己把正确解法、标准答案全盘托出。其实,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的思路、标准的答案南辕北辙这种情况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即使学生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也应倾听他说完再给予评析,说不定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有些学生的回答乍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其中却恰恰隐含着别出心裁的想法,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解法,若教师轻易否定或置若罔闻,就会把创造之花、异想之苗给扼杀了。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学生,而且要鼓励学生对所谓“正确的解法”、“标准的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善于发现常规之外的东西,提倡求异思维,这恰恰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一环。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策略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1.引发争论激发思考。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的“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必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联系实际“对比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如“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的比较。在发展了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分析综合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联系学生知识“层递式”提问。
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采用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4.新旧知识比照“扩展式”提问。
即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如初三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调法与初二天平中平衡螺母的调法,进行新旧比照,引导学生分析天平平衡后平衡螺母不能再调,称量过程中天平不平衡只能通过加减砝码或调节游码。让学生扩展、比照归纳出杠杆水平平衡后平衡螺母同样不能再动,可以通过改变动力、阻力的大小或改变力臂来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
总之,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