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以艺术美为中心,同时兼顾开放的文化美和广阔的生活美,借助美的感性形象、情感感染和超越功利的特点,培养美感和提高审美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促进智慧思想的生长和道德品行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心理结构和塑造健全人格,并最终使人达到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目的的一种教育。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怎样在学科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审美指导呢?
一、 引导儿童多欣赏多观察具体事物
儿童从心理到生理各方面都还处于成长期,思维的认知水平很有限,如果这个时候对着他们講关于美的理论,这几乎不可能达到认识美的目的。就比如儿童在画画的时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的画整体性不强,色彩搭配不当,造成了作品不和谐。要补救这一缺憾,唯有使儿童多欣赏多观察具体的事物。先教儿童观察对象所处的性质环境,再参考欣赏古画与名画,加以描述讲解,然后让儿童个人自由地发挥创造。而不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命令儿童做机械的艺术表达,从而减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降低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尊重儿童个性和自由的创作
画家薛石克对指导儿童艺术主张:“绝对让儿童依照他们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方法,进行他自己的工作。”不过在这里有一点必须提出,就是在尊重了儿童的自由创作以后,对于艺术技能究竟是否需要给予有效指导?关于这点,陈鹤琴认为,当儿童自我发表时,由于缺乏能力运用工具或不能表达出他原有的感觉印象时,我们就该趁机会指导他们,解除他们精神上的苦痛。这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三、 学科组要有科学的课程研究
国外对于艺术教育已经有不少科学的研究,如图画的演进、美感的统计、性别的差异等。而国内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走向了两个极端:有一部分人认为艺术是一种无足轻重的科目,是适应时代的装饰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艺术教育很重要,重要到必须考试的程度。艺术教育处在这样被扭曲的环境下,教师教学不管学科特点,不顾什么教学方法,只知道在规定的时间里去迫使着儿童做那些机械的、被动的、乏味的工作,或者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令人担忧。
作为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识与能力,按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课程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带给学生美的精神感受与身心体验。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一、 引导儿童多欣赏多观察具体事物
儿童从心理到生理各方面都还处于成长期,思维的认知水平很有限,如果这个时候对着他们講关于美的理论,这几乎不可能达到认识美的目的。就比如儿童在画画的时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的画整体性不强,色彩搭配不当,造成了作品不和谐。要补救这一缺憾,唯有使儿童多欣赏多观察具体的事物。先教儿童观察对象所处的性质环境,再参考欣赏古画与名画,加以描述讲解,然后让儿童个人自由地发挥创造。而不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命令儿童做机械的艺术表达,从而减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降低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尊重儿童个性和自由的创作
画家薛石克对指导儿童艺术主张:“绝对让儿童依照他们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方法,进行他自己的工作。”不过在这里有一点必须提出,就是在尊重了儿童的自由创作以后,对于艺术技能究竟是否需要给予有效指导?关于这点,陈鹤琴认为,当儿童自我发表时,由于缺乏能力运用工具或不能表达出他原有的感觉印象时,我们就该趁机会指导他们,解除他们精神上的苦痛。这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三、 学科组要有科学的课程研究
国外对于艺术教育已经有不少科学的研究,如图画的演进、美感的统计、性别的差异等。而国内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走向了两个极端:有一部分人认为艺术是一种无足轻重的科目,是适应时代的装饰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艺术教育很重要,重要到必须考试的程度。艺术教育处在这样被扭曲的环境下,教师教学不管学科特点,不顾什么教学方法,只知道在规定的时间里去迫使着儿童做那些机械的、被动的、乏味的工作,或者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令人担忧。
作为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识与能力,按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课程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带给学生美的精神感受与身心体验。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