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层次性”之我见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在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应把握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幼儿园教育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层次性施教的原则。
  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能在区域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游戏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需要,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兴趣需要,教师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差异存在,在每一次开展区域游戏时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充分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内容的层次性、指导的层次性等,使每位幼儿在游戏中都能“有事可做”,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一、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纲要》中指出:教育材料的投放既要适合幼儿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就是说既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孩子的水平差异。因此,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1.从种类单一到种类多样。
  教师在初次开展建构区游戏时,首先可以了解一些适合幼儿建构的材料,如:积木、纸盒、木板、拼插玩具等。由于是初次开展建构区,教师首先投放材料时就要有层次性,可以先投放一种材料,这一种材料可以有颜色、大小不同。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对这种材料质地、玩法都熟悉以后,然后教师再不断投放多种材料。这样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搭建,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继续选择单一材料进行搭建。所以教师既不能太着急,更不能图省事,把所有材料一下投进去,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2.从范样到半成品材料,再到未加工材料。
  教师在开展美工区活动时,如制作纸袋娃娃,可以先投放纸袋娃娃范样,幼儿先学习模仿范例制作,然后再逐渐投放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较强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动手能力很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都体验到成功,对能力强的幼儿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兴趣需要。
  二、内容选材的层次性
  区域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可以开展的游戏主题内容就越广泛。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取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周围生活环境。同样,新鲜的事物、社会信息也影响着孩子们。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幼儿共同选择班级的游戏主题,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不断更新游戏主题,拓宽游戏内容,体现游戏内容的层次性。为了使幼儿对游戏主题的认知更完整,教师及家长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带孩子多接触事物、多参观社区活动、多交流、多积累社会信息等。
  1.从生活化主题到社会化主题。
  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生活,在游戏中喜欢扮演角色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为此我们在小班可以开展《娃娃家》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模仿家里的情景:妈妈烧饭,爸爸打扫卫生,宝宝帮着爸爸收拾、整理房间,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选择主题内容要与生活息息相关,如:“玩具店”、“动物园”、“公共汽车”等。随着幼儿年龄增长,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喜欢了解社会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主题内容选材可以从生活方面转为社会方面,如:“环保小卫士”、“小小发明家”、“我们的社区”等。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随着孩子生理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区域内容,不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更加持久。
  2.从预设内容到生成内容。
  班级的区域游戏内容大多数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喜好预设出来的,但在游戏中,你会发现孩子会玩着玩着,把老师预设的游戏内容进行改编,甚至重新生成了新的主题内容。游戏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常常隐藏着教育价值,教师要充分提供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适时介入游戏,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
  三、观察指导的层次性
  观察是了解幼儿游戏状况的最佳途径,是对幼儿游戏指导的前提。教师在观察后不能简单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强加给幼儿,甚至教幼儿怎么做,而是首先要肯定幼儿的想法,然后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指导。可以以旁观者身份进行言语询问和提问,也可以游戏者身份进行指导。教师的指导由浅入深,不断激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为幼儿提供不断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1.从观察者到旁观者身份进行提问。
  班级开展“娃娃家”游戏时,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因争抢角色发生纠纷,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教师以旁观者身份进行提问:“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幼儿一起说:“还有宝宝。”谁做宝宝呢?一名幼儿说:“我不做宝宝。”教师追问:“为什么?”这一名幼儿说:“宝宝在家没事干。”“爸爸妈妈你们能否安排一些事给宝宝做。”另外两名幼儿说:“我来教宝宝做事。”争抢角色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2.从观察者到游戏者身份介入指导。
  班级有一个“流动的奶茶叫卖车”,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刚开始游戏时孩子们还去买奶茶喝,后来就没人去光顾了,这位卖奶茶的孩子一开始还不停地叫卖,渐渐地也失去了兴趣。教师以游戏者身份去买奶茶:“我想买一杯奶茶,你这有什么味道的奶茶?”卖奶茶的幼儿想一想:“你想喝什么味道的?”“我喜欢喝苹果味的,我还喜欢喝草莓味的,你有吗?”“没有,我回去做,明天你再来买吧。”卖奶茶的幼儿立刻推着小车到手工区取材料,在奶茶杯里放置着各种颜色的小纸片。当游戏进行到一个阶段时,孩子的兴趣就会减弱,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增添新的游戏元素,使得游戏重新变得好玩起来,孩子的兴趣才会被重新激发起来。
  四、玩法及规则的层次性
  游戏的玩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与幼儿尝试和探索游戏的玩法,并共同制定规则。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当发现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已减弱时,或者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打闹现象时,教师与幼儿就要及时查找原因,调整游戏玩法,重新建立新规则。游戏的可玩性越强,就越受幼儿喜欢。所以不断改变游戏玩法和规则,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就不会减弱。
  班级在开展“马路上的小汽车”游戏时,班级的男孩子兴趣特别大,都拿着各种各样的车在马路上开来开去,玩得特别开心。可过了两周后,教师发现小汽车那里已没有孩子再玩了,教师就问孩子们:“你们怎么不玩小汽车游戏了?”有孩子说:“老是开来开去,不好玩了。”还有幼儿说:“我爸爸开的车可有意思了,能转弯,还能上坡,班上的马路却没有这些。”教师说:“那我们来一起想办法吧。”教师在班级马路中间用积木搭了一个坡,又用即时贴贴上拐弯的箭头标识。教师通过重新投放材料,改变游戏玩法,并且建立了红绿灯的规则,孩子们又开始去小汽车那里玩了。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长、老师、同伴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幼儿发展水平和速度各有不同,教师在区域游戏中要充分把握游戏蕴含的教育契机,考虑层次性施教,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和引导幼儿在个人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纵观近年来各类教学实践的改革,促进个性化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初中语文作为语文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衔接
写作是考查学生英语能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密切联系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找到英语写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
针对物理高考实验题的特点和实验教学现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1)关注学生对实验器材的认识和使用能力的提高;(2)关注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理解和变通
通过在突出情景中对同一位老师连续三堂词汇表教学的观察,提炼出优化词汇表教学的实践原则和操作方法。这样的“梯次改进”教学方式对广大一线教师专业成长有较大的启发性。
一、主题来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物品的包装设计精美、颜色鲜艳、形状奇特,就是我们见了也有点舍不得丢弃,孩子们更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一天,我班的昌昌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大大卷盒子,红红的、圆圆的。昌昌说:“它像一个螃蟹夹子,看看!”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盒子,孩子们羡慕极了,都想摸摸、玩玩。第二天,十几个孩子都带来一个盛小食品的盒子,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图案精美,孩子们开开、合合、捏捏、碰碰,玩得
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是其他学科的工具,所以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时它还承载了文化的交际工具
怎样使高中政治学科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是政治教师要致力研究的问题。高中政治学科的人性化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新方法,为教学方式多样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How to ma
构建贯穿地理课堂的知识结构主线,可以最大程度综合各种载体的地理信息,使课堂结构更加丰满、科学、合理,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一、以空间为主线凸显知识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保证幼儿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这可使幼儿充分吸收大自然中的新鲜空气,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