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音乐教学之我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的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于是乎,有些教师又步入多媒体的怪圈,认为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是一堂优质课。以至于把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把远程教育的课件原封不动的搬上课堂。师生长期面对毫无情感的键盘和鼠标,缺乏师生面对面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太符合音乐教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如何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两点看法。
  一、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注重实效性
  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往往会情不自禁追求表面的新颖,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尤其遇上公开课、评优课时,不管什么教学内容,是否必要,都要做课件。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三维的动画,影视录像应有尽有,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大开眼界,可实际效果却很一般;有些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把整个教学过程编成故事,使多媒体课件宛如动画片一般,可视性很强,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听觉联想却被忽视了,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印象深刻的是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而歌曲的主旋律却不熟悉,这样的音乐课能说是成功的吗?
  一次,我在让学生欣赏钢琴小品《再会》时配上了一段相应的多媒体片段,聆听钢琴曲《再会》之后,我让学生谈谈对音乐的感受,联想等。结果学生们回答的感受联想大同小异;同年段的另一个班级欣赏钢琴小品《再会》时,由于停电,未使用多媒体,我作了简单提示后,现场演奏了钢琴小品《再会》之后,同样让学生谈谈感受联想。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亲人分别时,送亲人上车的情景……有学生说:我想到我小时候让家人生气时离家出走,后来想了很多……又回家了……还有一位学生联想到一位足球运动员在足球场上失意之后告别队友的情景等等,同学们积极发言都想谈谈自己不同的感受联想。同样钢琴小品《再会》的欣赏,两堂课形成强烈对比。前一堂课使用多媒体之后,学生的联想被“框住”了,而后一堂课学生思维活跃,任自己的联想随音乐展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爱好等使学生们产生不同的感受、联想。给予学生自由驰骋的想象空间,不正是新课改理念所提倡的吗?类似此事件还遇到很多,在此我不一一举例。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应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围绕教学目标,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找准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切不可做表面文章,图表面热闹现象,是用还是不用多媒体都要认真研究,灵活掌握。
  二、多媒体不能代替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现代多媒体的参与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对学生而言则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尤其表现在欣赏教学方面)。但如果过分依赖于多媒体,使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授新课时教师悠扬的琴声听不见了,动听而有感情的范唱也消失了,而是一遍又一遍的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反复的看画面,听歌曲,这势必将教师和学生均沦为计算机的奴隶,教学从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的“电灌”,师生教学相长互动的热烈与融洽的情感交流气氛大大削弱了。
  《课改纲要》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音乐是情感艺术,更需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充满情感的范唱、范奏,充满鼓励的眼神等等是多媒体电脑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应明确,多媒体是为优化教学过程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能更为有效地参与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来,让多媒体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多数学生提起语文就有厌学的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学习方法不对,下了很大功夫但收益甚微;另一种方法是认为聪明而不努力,于是越来越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针对这两种情况就需要运用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影响——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抓住情
期刊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发散性思维正是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之一。
期刊
思维的灵活性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加工组合。表现在计算上就是思路独特,计算方法新颖。在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通过以下几方面進行。
期刊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很多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地探讨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大胆尝试,锐意改革,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积累了可行经验。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有效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识,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现代新闻媒体多种多样,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一定要接受着次挑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自己的历史学科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历史教学面临信任危机  笔者曾看到过一个高中学生进行的关于“国家现状与历史教学”的问卷调查,深感历史教学
期刊
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各种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听、说、写能力的有力杠杆。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了解更多信息,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从而真正具备接受知识的能力。这一切的获得又需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一定的语言基本功  我们知道,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是非
期刊
众所周知,中学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课时,课时少,但教学内容并不少。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直是困扰广大历史教师的难题。下面我从学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教师的课堂行为三个角度谈谈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设计的。即从指导帮助学生自学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出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大体分三部分: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学什么的问
期刊
一、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又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枯燥性。结构化的控制语句、灵活多变的的编程方法是C语言的特点,相对普高而言职高生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点,在职业高中在教学中,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又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难于驾驭、无从下手的消极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
期刊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退缩、逃避体育课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体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总结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手段与方式,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提高。下面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  造成体育课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期刊
常言道“教有法,但无法定”,乡村小学往往是学校不大,学生不多,教师较少,教育资源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领导者、施行者,其思想、言语及其他所为都影响着学校的运转和发展方向。要沿革他人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他涉及到了当事者的内功与外功的关系。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校长,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四年多,学校虽不大,学生也是二百多位,老师十几位,校园面积占地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