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年人在烦恼里常常怀念儿时,久住现代化的闹市很容易回忆起田野上的风景。西行入陇,身住兰州,我忘不了我儿时的故土在关中,那是原野上到处分布着云团一样的绮丽大树的关中……
  杏树,早春里最先著花。仿佛是隐形的春神跨着来自日边的娇艳轻捷的一骑骑“骏马”,当先闯进了旷野,通体的云霞之色与蹄下刚刚立起的麦苗儿同降同生,粉红嫩绿,洁净如洗。杏花展绽得疾速繁盛,褪落得也齐促彻底。待那小麦泛黄时,叶儿里时时亮开的杏儿也黄澄澄的,丰腴润泽,十分诱人。杏树以粉红、翠绿、澄黄之色彩将花叶果实铺排在一个紧凑、简练的序列里,以悄无声息的方式显示着春之多情,春之浩茫。麦收之后,使命已毕的杏树仅余青叶,静下来了,一直平静到落叶之秋。
  洋槐,万花凋谢它才开。在刚刚波荡开来的绿色里,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素白似雪,雅秀高洁,清芬阵阵,鲜洌的气氛夜静时尤其袭人。这正是青黄不接、许多人家揭不开锅的时候,有那盈盈新妇,捏一长钩挎一竹蓝,拽弯带刺的青枝,小心翼翼地采撷槐花,花串儿嗅之幽香,生啖之则微甜。回家去洒以井水,一笸箩白花撒上三五把麦面,敷霜敷粉,两手和匀,尔后入笼捂蒸,熟时趁热拌以少许油盐,油香淡淡,花香微暖,筋实而耐嚼,妙不可言,村人便称之为“麦饭”。陆游的“风吹麦饭满村香”,很切合关中的这一景况。鲜花白面,调料不宜重,火候不宜猛。新过门的小媳妇外表俊样,是不是兼有内秀?这春日里第一课就考个八九不离十了。槐从鬼,有鬼气,其考试新妇之手段也相当诡秘。
  柿树,无疑是色调至为沉着的一种果树。春深时节,它才将指甲盖似的蜡黄花儿隐蔽在密叶里,不露色相,什么异味也没有。有的玩童长成棒小伙了,仍以为柿树十年二十年不作花哩。经夏而入秋,雁唳长空,寒霄里杀下了严霜,碧绿的柿树这才着火一样旺烘起来,蜡黄花儿偷偷结下拳样的青柿子先红,红灯笼一样惹眼,接着是巴掌大的叶儿突然间洇染而红透,整个硕大树冠像是坠接在西海的残阳,泼血一样焚烧,泼血一样红。火炬在黑夜里最热烈,柿树在秋野上最壮观。它是自然界的最后一抹成熟,是天地间所有绿色卷旗回营的号令。
  杏树掀开了春之裙裾,柿树则收揽了缤纷的秋意,以杏花之粉红为始,以柿叶之绛红终局,既关乎人事,也正属于造化的安排。
  更有花色雅淡者,是柳树。在村外贴河近渠的野地里,鹅黄初上,茸如小茧,谁晓得是叶芽呢还是花苞?丝绦如帘,叶儿秀媚,荫凉浓淡相宜,正好隐蔽住人身,也正好泄漏下月辉,这正是男儿的粗犷青春与女儿纯贞的情愫迸射出生命的第一朵火花的所在,这“火花”便是柳树所独有的天然花朵了——论绚丽,论神奇,大千世界里难得其俦。
  柳树是天地流水差遣于月地里的爱的信使,由它撮合成的姻缘是最美满的姻缘。村巷媒婆们捏弄下的婚姻,全不及柳下之盟来得幸福,来得如意。
  兰州市区里,我住六层楼,在最高层。回得家来,俯倚阳台,我又一次眺望,在那黄河投奔而去的远方,便有我的故乡,思絮如云,我又想起了乡村原野上一株株的大树……
  (选自《野旷天低树》)
  [解 读]以思乡为主题的现当代散文不可胜数,通过家乡的风物来表达乡情的现当代散文层见叠出,要在这种俗常的题材和套路中出新,通过文字表现出创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殊为难事。但本文的作者却通过各种途径很好地解决了这种矛盾:
  诗意的题目引起情意。“野旷天低树”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名句,展现了一幅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树毗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在这空旷寂寥天地中,一颗无处安放的,漂泊、孤独的羁旅愁心。不禁让读者联想:作者是要写羁旅愁情吗?阅读了全文后,才体会到题目的精心与贴切:紧扣着题中的“树”字,通过故乡的树书写了生活回忆;作者西行入陇,身处兰州,在内心还是游子羁客的身份,又有中年烦恼,暗合了诗句背后的愁情;“野”不是指作者身处的高楼林立的闹市,而是一望无际的平野,是思绪中的关中平原。这样,在关合诗句原有意境外,又蕴含了作者独特的乡情。
  独特的风物敷演人事。用什么风物来表达乡情,怎样来表达是这类散文重点关注的内容。很显然,作者是以气候变化的节点来剪裁寄托其乡情的树木的。一个地区的气候能够影响这个地区人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人的性格特征……人们对于气候的变化常常是非常敏感的,那么能反映气候变化的自然风物也就格外受重视,并纳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花开为序,作者写了伴随着麦子出苗和麦收始终的杏树,可用来制作麦饭、考验新妇家务手段的万花凋后它才开的洋槐,有在其下玩了一二十年还以为无花可开的柿树,以及撮合婚姻的柳树。关中大地人事风俗随着独特的风物被敷演出来。
  多彩的画面传递风情。文章精于用颜色来表现作者对描写对象独特的感观和思考:杏树以粉红与麦苗的嫩绿互相映衬,给人洁净如洗之感,又以粉红、翠绿和橙黄展现花开叶长果生的过程,以寓春天的多情;洋槐在綠叶中盛开的花色白香清,带来困境中生存的希望、日常时生活的乐趣;由青而绛红的柿树所带来的壮观景象给人热烈和成熟的感觉;柳叶的鹅黄和柳茸的茧白,与月辉相衬,最易逗引情思。
  典雅的语言融含诗情。描写的时候,善用长短句,用词凝练,带有古典气息,如“通体的云霞之色”“生啖之则微甜”“泼血一样焚烧”等,内含着诗的韵律。虽作体态的描摹,却又不是穷形尽相地刻画,而是点到则收,留有想象的余地。文中的比喻干净、熨帖,富有形象感,绝无一字浪费,如“洁净如洗”“素白似雪”“茸如小茧”等;用准确的动词刻画出新妇作麦饭时的情态,如捏、钩、拽、撷、嗅、啖、洒、撒、敷……可以说,作者在为我们吟诵一首故乡的树之诗。
  首尾的照应伴生虚实。本文首尾照应,将作者由当下的都市生活引入对儿时故乡的回忆之中。当下是实,回忆虚;在回忆中,又由描写实实在在的杏花、槐花、柿花进入赞美柳下的爱情火花。于是虚实相生、由实入虚,给文章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家庭的幸福等都需要纽带。  【思路点拨】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江苏高考新材料作文,其命题有三个特点:一是材料提供一个核心关键词,点明写作的起点与中心
期刊
唐代皎然在其《诗式》文论中有“偷语、偷意、偷势”之观点,我以为作文中“偷”是不可取的,毕竟涉及到品行问题,但“借”也就无可非议了。何谓“借”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别人称呼“洋芋”为“土豆”,你却叫它“马铃薯”;别人称呼“苞谷”为“苞米”,你却叫它“玉米”,其实质没有什么区别,换个包装而已。  2015年,我参与全省高考作文阅卷,巧遇一篇作文,其80%的文字均出自我的著作《满分作文万能素材套用》
期刊
画家是为万里江山而生的,画家总能知道,人世間最美丽的是什么。  可江山如此之大,河海山川何其多,大美在哪里?美在外表,但更在内质。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但凡是大美,总是无形地隐藏在物事的深处,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这样的美若是寻找到了,便会叫人念念不忘。  在我的心中,五台山,便是这样的地方。  多年来,我一次次地登临,一次次地拜望,看山寺桃花始盛开,看香火袅袅,可谓精神的愉悦和享受。我还喜欢那山上
期刊
通常高考作文题是兼顾记叙、议论两种文体的,但也不排除有明显倾向的可能。比如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就是明显的偏记叙文的一道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遇到这样的作文題,建议考生还是顺着命题者的意图
期刊
考场上如何写出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记叙文呢?“叙述视角转换”是写作的一个妙招。  大家知道,照相师照相,总会把照相机放在一定的位置上,照相机所处的位置,就叫照相的角度;画家写生,往往要选择最适当的立足点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最佳地呈现,其立足点就叫绘画观察角度。同样,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在叙述人物、事件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观察点、立足点和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而
期刊
考场作文作为一种指向性和特定性十分明显的创作文,其作文的立意一定要集中而突出,中心专一,显豁突出,才能使文章吸引人、震撼人,从而具有启迪意义或教育作用。考场作文作为一种短小的文章,如果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中心游离,不能给人以明显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考场作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必须受中心的管束和统帅,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在
期刊
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的题目,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限制。从这个角度讲,高考作文题的特点就是“大题、宽题、虚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包容的人事物理众多,容易把考生的思维引向宏观,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但这类题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空洞庞杂,泛泛而谈,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甚至出现
期刊
记叙文的选材难不难?说不难的话,阅卷中千篇一律是议论文;说难的话,每年刊载在报刊上的满分记叙文都是可近可亲,近在咫尺的生活小故事。因为凤毛麟角,所以但凡是记叙文,在高考中通常以高分酬劳。有人质疑高考记叙文故事的真实性,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允许虚构的。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要有生活的基础,只要在生活中是可能发生的,那么这个故事就有存在的理由,就是真的。所以,考场上虚构故事
期刊
时间煮雨,熬出了一场场水汽氤氲的历史剧,煨出了一个个水气淋漓的生命。它们在冰冷坚硬的衬托下,愈见空灵生动;他们在呆滞干瘪的同类前,愈显鲜活永恒。  都江堰是那四川梅雨季节里的玲珑霖,滋润、清朗了千秋万代人的焦渴心。它其中切切实实的水,精神焕发的水,喧嚣奔腾的水,都满负了蜀地的日月灵气,满载了李冰的大智大贤。  开篇一句“我以为”,让千讴万颂的长城成了都江堰后萧瑟的陪衬。在宏大与质朴,在突兀与隐没间
期刊
说起海洋,我们就会产生广阔无边、气势磅礴的印象,蔚蓝又碧绿,美丽而壮观。大海,或波涛汹涌,或霞光闪烁,每个人看海都会有不同的感受。2008年7月,在荷兰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迎奥运诗文比赛”中,诗人赵贵辰创作的组诗《把世界请进家里》荣获诗歌特等奖。按照组委会的安排,2009年4月,赵贵辰作为中国唯一作者代表应邀免费出访荷兰。诗人坐在飞机上,透过舷窗,看到下面一望无际的大海,
期刊